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江苏经济报】泰州集装箱码头:以港兴城跑出发展“加速度”
发布日期:2019-10-24 10:49 浏览次数: 字体:[ ]

入秋以来,天气渐冷,泰州港集装箱码头却依然是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辆辆集卡来回穿梭作业,巨大的岸桥起重机不断地将集装箱吊装到靠泊在港的班轮中,随着汽笛鸣响,千帆竞发,将货物运至世界各地。殊不知,这片生机勃勃的发展热土,在五年前还只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江滩、一个默默无闻的沿江小河港。

自2014年泰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成立后,借力长江深水航道建设,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江海联运中心港”,加快由喂给港、转运港向大型深水直挂港转型,努力推动泰州港成为辐射长江中上游、支撑本地转型升级的要素集聚港、产业支撑港和发展带动港。2018年,该公司被评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标杆企业”“江苏省第13批重点物流基地”。

智领全国 高标准打造专用码头

2014年10月28日,随着泰州港核心港区5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港试运行,泰州建市以来规模最大、按照国际化和世界一流标准打造的首座集装箱专用码头诞生。

“泰州的发展优势在港口,集装箱码头的建成投运,对提升泰州港货物集散能力、打造长江中下游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具有重要意义。”泰州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峰介绍,集装箱码头分三期建设,其中,年设计集装箱吞吐能力30万标箱的一期码头,随着沿江开发步伐加快、产业布局不断优化,自2017年开始已呈现满负荷运载,无法满足本地集装箱市场的吞吐需求。

“目前二期改造项目和三期新建206米通用泊位码头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赵峰告诉记者,二期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年底竣工,投产后集装箱年通过能力可提升至80万标箱。而随着2020年年底三期码头建成后,集装箱码头整体年通过能力可达120万标箱。

记者在码头上看到,4台用于装卸集装箱的岸桥不停地忙碌着。高55米、重1000吨、最大起吊重量41吨的岸桥,在驾驶员的操纵下,能快速准确地抓住集装箱并迅速完成输送任务。

“以前装卸集装箱时,箱号都是靠人眼识别、手工抄录,不仅工作量大,还容易出现差错。”赵峰说,为了更好地服务泰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集装箱码头不断提高港口管理信息化水平,引进了国际一流的智能集装箱堆场系统,智能化协调人、机、箱、场地等资源。每一个箱子进入堆场都将录入系统,拥有自己的“身份证”,并按照最优方案放入堆场。“在数万个集装箱中准确定位其中一个是分分钟的事。”

同时,码头卡口还新增了海关H986系统,该系统将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融为一体,能对通过卡口的集装箱进行数据采集、箱号拍照识别、电子车牌识别,并与海关放行信息进行比对,控制设备实现自动放行。过去码头卡口排长龙的现象已经看不到了,集装箱车出卡口就跟过ETC一样快,还可以像网购一样实时掌控外贸箱的物流节点。

通江达海 多维度推动跨越发展

2016年8月16日,泰州港首条外贸航线开航,集装箱货物至上海洋山港由3天左右缩短至28小时;2017年6月23日,泰州港至外高桥港直达航线开通,为苏中地区的货物进出提供了一条经济、高效、快捷的直航通道,实现集装箱运输全天候、全时段、全覆盖;2018年4月13日,泰州港首条内贸直航航线“泰州-重庆”集装箱直航班轮正式上线运营,终结了泰州港无长江上游内贸直达集装箱航线的历史,标志着泰州港打通了到长江上游港口的快速物流通道,迈出了打造江海门户枢纽的重要一步。

“港口是泰州市追赶跨越的重要支撑,作为泰州地区唯一的一座集装箱码头,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步伐加速跑。”赵峰如是说。

众所周知,港口是个特殊的行业,不仅投资大、回报慢,还必须兼顾长远的社会效益与短期的经济效益。赵峰表示,“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泰州港要发展必须要整合港口资源、推进区域港口发展一体化进程,打造区域航运枢纽。

在赵峰的带领下,集装箱码头一方面积极与盐田港、上海港、重庆港、武汉港等枢纽港实施“港港”联动战略,共同推动双方在货源信息互通、港口资源共享、联运业务互惠等方面紧密合作;另一方面,积极与内贸干线船公司商谈开通至福建、广东、营口等内贸直航班轮,在提高腹地企业内贸货物的物流时效和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也为地方企业的物流运输创建更加快捷、便利、经济的物流通道。同时,集装箱码头还通过加强与淮安港、宝应港、宿迁港等内河支线港口的对接、合作,吸引运河沿线集装箱货源经泰州港通江达海。

省内“抱团”、省外“牵手”,大型船舶频频光顾。目前,集装箱码头已开通集装箱支线班轮航线50余条,可辐射到全国沿海、沿江各个区域及世界各地,合作的内外贸船公司有40余家,班期密度达120班/周,航线网络覆盖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

深耕市场 高质量发展港口物流

航线开辟是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而开辟航线必须要有足够的货源支撑。

近年来,集装箱码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宏观形势复杂、区域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严峻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不断巩固与拓展货源阵地。

集装箱码头将临港工业原材料、城市物资流通领域和腹地货源作为市场调研重点,并根据码头辐射能力,将其中的腹地货源分为核心层、辐射层、竞争层三个层次。“围绕这三个重点市场板块,我们全力以赴争取货源。”赵峰说。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经济总量,赵峰甚至亲自跑市场、访客户,积极争揽区域内外货源。

同时,集装箱码头还通过创建一流的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例如,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个体化、差异化的港口物流服务,根据客户箱量情况施行弹性价格,对重点客户开设绿色通道,联合并鼓励代理扩大业务量。特别是在集改散、散改集、陆改水、拆填箱业务上,集装箱码头与船公司合力帮助客户测算成本费用,千方百计为其降低物流成本,积极引导客户转变运输方式,向集装箱运输方式发展。

深耕之下,集装箱码头活力迸发。目前,码头业务范围已由磷矿扩大至钢锭、粮食、机电设备、家电家俬、化工产品等领域。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从2014年的19.1万标箱增长为2018年的35.6万标箱,增幅位列长江沿线港口前列,并成为江苏省第5个两亿吨大港。

按照规划,集装箱码头将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与层次,并与国外港口充分对接,于2020年实现全面开放。“届时,国外集装箱航班将可直接靠泊,一座辐射苏中苏北的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集装箱码头,将成为泰州的闪亮名片。”赵峰说。江苏经济报记者 陈春裕

本文刊于《江苏经济报》10月24日1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