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水韵兴化 千垛美路
发布日期:2019-08-26 10:21 浏览次数: 字体:[ ]
  “原来只有3.5米宽的路,公交车经过就经常堵车,道路破损比较多,现在确实不一样了,门口的这条路拓宽到6米,两边又栽了树。”说到近段时间以来家门口的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改造工程,江苏省兴化市千垛县昌荣镇昌(荣)林(湖)线沿线群众赞不绝口。

  今年年初,兴化市昌荣镇完成了境内所有建制村农村公路改造,这不仅为群众出行提供了便利,也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注入了动力。村美民富的乡村图景在这里上演。

“八统一”补短板

  昌荣镇的变化是近年来兴化市农村公路发展的一个缩影。

  兴化市地处苏州里下河地区,境内河湖纵横,农村公路建设成本很高。截至2008年年底,兴化市四级公路90%以上为3.5米宽单车道。因公路等级低,加之运输压力大,大量路面出现裂缝、沉陷等病害,群众苦不堪言。

  为改变农村地区群众出行条件,兴化市大胆实践,创新提出农村公路“八统一”建设模式。

  “八统一”是指统一专业设计、统一组织审查、统一环境评价、统一打包招标、统一组织监管、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交工验收、统一资金拨付。

  “原来乡镇自己修路,管理手段简单粗放,质量很难保证,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各地招标正规施工队伍,各式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又有监理单位进行监管,这样的农村公路让人放心。”大垛镇农村公路办公室负责人说。

  兴化市将全市农村公路分四个片区进行设计招标,由四家设计单位统一设计,并组织相关部门、邀请行业专家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提高农村公路设计的针对性和合理性,解决当地农村公路长期以来的标准低、等级低的问题。不仅如此,该市还根据片区划分和各乡镇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将农村公路统一划分标段进行施工招标,以此吸引优质施工单位参与投标。

  为提高行政效率,减轻基层工作压力,兴化市还将小而散的农村公路集中起来,由生态环境部门统一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同时,该市发挥集中效应和拳头优势,统一落实政府的行业监管工作,由兴化市交通运输局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有效解决乡镇管理力量不足的问题,并成立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大片区,将技术力量下沉到农村公路建设中。

  各片区内的施工标段按合同完成后,该市将统一组织交工验收,以此保证工程质量,之后再严格按照兴化市财政相关制度要求,规范拨付程序,集中兑付工程资金。

  在“八统一”建设模式的推动下,兴化市三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4.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1201公里、桥梁1231座,所有项目全部一次性验收合格。

树品牌 兴产业

  近日,兴化市正式对外发布了“兴化千垛美丽公路”品牌和LOGO图案,这标志着兴化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有了自己的品牌和标识。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随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兴化市全长66公里的千垛美丽公路也顺利通车,水上森林、万亩河塘、碧水东罗、乌巾荡风景区……沿着这条最美公路,一路景色不断,游人流连忘返。

  东罗村位于兴化市西北部,是千垛县美丽公路沿线的一个普通村庄。过去,这里的交通运输条件落后,产业发展一度受阻。

  依托“四好农村路”创建契机,东罗村2016年被列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村,同时该村积极打造乡村田园综合体,实现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融合发展。如今,休闲农业已成为东罗村特色产业,传统美食、农业观光、互动体验和康养度假等成为当地旅游新品牌,农民收入不断增加,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目前,兴化市613个建制村实现通双车道四级公路,特色田园乡村配套公路都已建设到位,当地自古无舟不行的历史已一去不复返,水乡大地更显蓬勃朝气。 (王勇 倪治斌 徐中海)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8月26日7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