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废弃料无处安放?看312国道宁合段老路再“逢春”
发布日期:2020-04-20 11:29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日,312 国道江苏宁合段扩建工程主线桩基完成。按照计划,该项目将于 2021 年全线建成通车。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推进施工材料“零废弃”,已 成为南京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的重要实践。 

老路拆除材料“零废弃”

按照扩建方案,项目将产生大量的固体废料,包括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板块破 除及老桥等各类建材共11.5万立方米。

“建筑垃圾不仅占据大量的空间且容 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垃圾运输也会消耗大量的社会成本。有些工程采用就地填埋的办法,又浪费了材料本身的价值。”312 国道龙华立交至张店枢纽段扩建工程指挥长王鹏介绍。

2019 年,交通运输部出台规定,对路面 沥青混凝土的循环使用提出明确要求;同年,南京市出台《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 用管理办法》。因此,该项目在工程立项阶 段就进行全面设计,明确要在施工过程中做到所有施工材料“零废弃”。该工程设立 循环利用标,专门从事老路拆除和循环利 用工作。

“为严格把控质量,工程建设高标准的绿色循环利用基地,场站全部硬化,内部安装自动喷淋装置 ,破碎后材料分类堆放 。 内设破碎筛分区、沥青混合料加工区、水稳加工区、水泥混合料加工区以及办公生活 区(含试验中心)等功能区,实行全封闭管 理。”项目质量负责人胡乐乐介绍。

在绿色循环利用基地现场,王鹏介绍, 根据材质不同,工程废料可分为沥青类、二灰碎石类、混凝土类和圬工类(比如浆砌挡 墙)四大类,需要根据现场不同结构层进行 分类回收、存放和加工,不同类型的材料不可以混合,否则很容易降低品质。“比如路面的沥青,又可以分为表层沥青和中下层 沥青,它们包裹的碎石子并不相同,前者是玄武岩 ,后 者 是石灰岩 ,就 需 要分开来处理。原先混凝土板块路面和老桥梁混凝土 拆除料,通过二次破碎筛分,可以再生出低 标号水泥混凝土,循环利用至桥下空间硬 化、施工便道的面层填筑,成为新路的一部 分,而加工产生碎屑粉尘,也可以重新制成 道板砖块。” 

江苏首个绿色循环基地同步建设

拆除材料重新利用能够产生多少价值 ? 王鹏算了一 笔 账 :拆除的混凝土废 料,运走需要花费30元每立方米,弃到土场填埋需要25元每立方米 ,如果运走填埋,整个工程单此一项就需要花费 630万元。目前市场上的玄武岩、石灰岩的新料价格分别为每立方米775元和350元 ,将拆卸的混凝土块破碎加工制成再生水泥混凝土,即使扣除挖除和筛分及加工中的 损耗,回收率按 70%计算也可以产生8万多立方米新料,去除旧料再生铣刨、破碎、运输每吨70元的成本 ,购买新料方面可以节省1600多万元 。 两项一合 ,去除每年400万元设备折旧 ,整个工程能节约1450多万元。 

这一操作还具有环境效益。据了解, 南京的建筑石料都是从安徽、江西、湖北等地的山里开采的,开采石料不仅会对环境 造成破坏,石料的长途运输也会造成很高的能 耗 。 同时循环基地里制作的其他材料,还可以供给其他工程使用。

值得关注的是,随该项目同步建设的绿色循环基地是目前南京市占地面积最大、配套最全、产品最丰富的循环利用基地,也是江苏省首创。今年,该基地预计再生废旧料产能达到80万吨,在工程结束后还将继续存在,每年可生产各类型循环利用材料约80余万吨,实现1000万元的直接利润。此外,根据世界气候组织中国项目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 ”的测算成果,100万吨级的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厂可减碳33万吨,该基地每年可实现碳减排26万吨。(驻江苏首席记者 施科 通讯员 宁交)

本文刊于4月20日《中国交通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