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综合运输服务的镇江方案:升级交通网络 城乡一体发展
发布日期:2020-04-22 11:24 浏览次数: 字体:[ ]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王安石一语道出江苏镇江的特殊地理环境。镇江北望扬州西接南京,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区位优势得天独厚。2014年年底,交通运输部启动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镇江市名列其中。近日,镇江市正式通过国家评审验收,赢得一张新名片——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镇江市为深化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创建,以升级交通网络、城乡一体发展、增强物流集聚效应、突出科技支撑为着力点,形成了‘镇江方案’。”镇江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铁水公空”一把抓 城乡客运一体化
  在建拟建的铁路项目共6条,通达东西南北;镇江段长江水道实现5万吨级船舶直达、10万吨级船舶乘潮直达,苏南运河实现千吨级直达;跨江大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快速路等一体化路网体系总里程达7200余公里;大力发展通用航空机场,启动2200米跑道二期和1400米水上跑道工程建设……在创建过程中,镇江市坚持“铁水公空”一把抓,以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市民提供更便利的综合运输服务。
  综合客运枢纽在打造综合运输服务体系中十分关键。目前,镇江市正全力打造以镇江站、镇江南站、镇江东站为主的“三主四辅”客运枢纽体系,进一步增强区域客运枢纽辐射能力。
  镇江市还编制出台《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构建了以区域轨道交通为依托,大、中运量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多种方式协调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公交模式,总结推广“片区公交”和“大循环公交”两种模式,实施“公交惠民”六大工程,形成城市、城乡、镇村三级有机衔接的公交网络。2019年镇村公交通达率100%,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超过26%。
吸引物流产业集聚 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镇江充分发挥全省最长深水岸线的资源优势,江海直达、海江河转运的区位优势以及24公里港区铁路支线的基础设施优势,全力推进港口经济发展,‘港产城’融合发展势头强劲。”镇江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镇江全港吞吐量有望突破3亿吨,跻身全国内河港前三。
  目前,镇江沿江地区集聚了两个国家级与两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形成绵延40公里的临港产业带,在东、西、南三个方向建设了独具特色的物流园区和配送基地,物流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凭借这些过硬的物流实体要素,镇江市打造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场站”三级物流网络,以邮政网点、农家超市为依托,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同时,镇江积极创新货运组织模式,发展以物流商贸、冷链运输为主题的“无车承运人”模式,构建全国性货运服务网络,将等待配载时间缩短60%,运输成本降低30%。东西互联、南北互通、海陆联动的多式联运网络实现了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联盟经营等多模式的深度融合,运输时间缩短7.4%,运输成本降低30%。
  此外,镇江市“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十大业务应用系统”的智慧交通架构也已初步形成。在镇江交通运输指挥中心,管理部门通过集日常监管、应急处置、数据分析和信息发布于一体的辅助分析决策系统和“一车三方”安全监管平台,就能实现对运输经营业户、车辆、重点路段、场站的实时监控。公路、水路日常管理也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路上治超、水上过闸均实现了不停车(船)通过。
  为便利群众出行,镇江市建成了智能公交调度中心,上线运行“智慧镇江”App,实现公交实时到站、公共自行车、车位查找等功能一站查询,公众出行“一卡通”实现了城镇村公交和出租车的全覆盖。
  “创建验收绝不意味着推进综合运输服务工作的结束。”镇江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江会继续提炼标准规范,把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将镇江建设成为全国中等城市发展综合运输服务的高质量示范区,擦亮镇江“新名片”。(蔡筱懿 陈晓明)

本文刊于4月22日《中国交通报》5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