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014000810/2016-00373 分        类 统计信息 其他 
发布机构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发文日期 2016-04-15
标        题 2016年一季度全省交通经济运行情况快报
文        号 主  题  词 经济 快报
内容概述
时        效
2016年一季度全省交通经济运行情况快报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年度交通工作会议的重点工作部署,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补齐短板、增创优势、促进共享,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当好先行。一季度,全省运输经济总体开局平稳,交通运输供给充足,较好地保障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一、全省交通运输经济运行开局平稳
  一季度,全省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4.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7.2%,同比增长44.9%。全省公铁水空四种运输方式完成综合客运总量3.5亿人次,同比下降2.1%;完成综合旅客周转量41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4%,客运结构调整明显加快;完成综合货运总量4.1亿吨,综合货运周转量1611.0亿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2.5%和18.3%。
  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4.9亿吨,同比下降0.2%;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1.0亿吨,同比增长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88.6万标箱,同比增长4.6%,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73.9万标箱,同比增长8.4%。
  二、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
  一季度,全省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54.6亿元,为年度计划的17.2%,同比增长44.9%。其中:铁路建设完成投资70亿元,为计划的19.5%,同比增长95%,铁路投资增长较快主要是续建项目完成投资额较大。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8.3亿元,为计划的13.5%,同比增长34.4%(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5.0亿元,为计划的5.9%;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8.0亿元,为计划的25.5%;集疏散和扶贫公路建设完成投资6.8亿元,为计划的13.6%;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3.3亿元,为计划的5.2%;枢纽站场建设完成投资5.2亿元,为计划的11.6%)。水运建设完成投资33.3亿元,为计划的20.4%,同比增长2.9%(其中,内河航道建设完成投资5.7亿元,为计划的17.4%;港口建设完成投资27.6亿元,为计划的24.0%)。机场建设完成投资3.0亿元,为计划的15.0%,同比增长20.0%。
  投资结构加速调整。铁路建设推进较快,沪通、连盐、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等8个续建项目在建总规模超过1100公里,一季度完成投资额约为去年同期的2倍,延续“十二五”后两年高速增长态势。公路建设进展有序,续建项目复工情况较好。高速公路16个续建项目已复工15个,海启高速公路正抓紧上报用地报批材料。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在建项目总里程已超过2100公里,在建规模提升明显,一季度完成投资为去年同期的3倍,其中,52个续建项目已复工51个(348省道阜宁东沟至盐徐高速车桥互通连接线楚州段全线尚未开工),21个计划内新增项目开工建设17个,新列入计划项目的各项手续规范、完善,开工准备周期明显缩短。集疏散和扶贫公路、农村公路、枢纽站场等工程有序开展。随着芜申线、丹金溧漕河、锡澄运河、杨林塘航道整治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去年交付使用,内河航道在建规模明显回落,一季度完成投资出现较大回落。港口建设推进迅速,年度投资计划已完成24%,23个省级及以上补助项目重点工程完成投资9.6亿元,为计划的22.2%,其中,港口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5.3亿元,为计划的28.3%,企业投资的港口码头工程完成投资4.3亿元,为计划的17.6%。机场3个续建项目(徐州观音机场二期工程、南通兴东机场改扩建工程、盐城南洋机场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
  三、客货运输生产保持平稳,结构调整加快
  交通运输业作为基础性、服务性行业,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具有较大的耦合性。一季度,全省公铁水空四种运输方式完成综合客运总量3.5亿人次,同比下降2.1%;完成综合旅客周转量410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4%;完成综合货运总量4.1亿吨,完成综合货运周转量161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2.5%和18.3%。
  (一)旅客运输总量基本持平,结构调整明显加快
  随着我省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出行消费观念的逐步形成,以及高铁、航空班线、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等交通设施网络的日益完善,旅客运输生产的需求与供给两侧都得到了同步发展。铁路客运、航空客运、小型客车出行因其舒适性、便捷性的特点,已顺理成章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客出行量。旅客运输结构的调整仍在加快进行。
  铁路客运增长较快。受益于高铁、城铁网络不断拓展、铁路运行线路不断增加等铁路运输供给侧的显著改善,铁路旅客运输的需求被充分释放。一季度,铁路客运量、周转量增幅明显,全省完成铁路客运量412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66.5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4.7%和14.4%。
  民航客运量保持快速增长。受益于航空机场能力扩容和航班加密等航空运输供给侧的显著改善,居民航空出行需求被极大释放。一季度,全省9个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36.5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其中,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苏南硕放机场分别完成旅客吞吐量511.1万人次、123.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2%、11.6%。
  全社会公路出行需求依然旺盛。受益于公路网络的完善和私人小汽车的快速增长,公务、商务和私家车等非营业性公路出行量出现持续较快增长。一季度,全省联网高速公路7座以下客车运行车次为10126万辆,行驶里程84.3亿车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7.3%、14.9%。
  营业性公路客运量出现小幅下降。受铁路运输、私家车客运、镇村公交等运输方式分流影响,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出现了一定的下跌,跌幅尚处在合理的范围内。一季度,全省联网高速公路7座以上客车运行车次为674万辆,行驶里程6.9亿车公里,同比分别增长0.7%和下降8.0%。全省完成公路客运量3.04亿人次、旅客周转量为211.5亿人公里,同比分别下降4.0%和5.7%。
  (二)货物运输需求变化较大,总体下降明显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货物运输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运输需求总量明显减少,整个货运市场的运价水平总体处于低位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市场中货运需求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已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宗原材料的运输需求,而替代性的运输需求产品尚未大规模出现,货物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水路、铁路货运总体呈下降趋势,3月份货物运输出现季节性回暖。一季度,全省预计完成铁路货运量1116万吨,货物周转量64.9亿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9.5%和17.1%,以“黑货”为主(煤炭、冶炼物资、石油合计占比超过80%)的铁路货物运输在一季度延续了去年的大幅下跌态势,降幅明显。完成机场货邮吞吐量11.4万吨,同比增长3.1%。完成公路货运量2.5亿吨,货物周转量450.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7%和下降7.0%。完成水路货运量1.5亿吨,货物周转量1095亿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8.3%和22.2%。其中,远洋货运量1087万吨,货物周转量366亿吨公里;沿海货运量3345万吨,货物周转量38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5.1%和5.0%;内河货运量1.0吨,货物周转量34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8.3%和5.4%。
  高速公路货运呈现小幅回暖态势。一季度江苏省高速公路江苏籍货车累计完成车货总重2.2亿吨,同比增长3.8%,增幅较去年年底扩大了2.5个百分点;完成车货总重周转量174.7亿吨公里,同比下降5.0%,降幅较去年年底收窄了4.8个百分点。公路货物运输呈现出小批量、快捷性的特性,平均运距有所下降。
  内河航道货运持续下降,降幅总体略有收窄。受骆马湖禁止采砂、大宗货物运输需求下降等多因素综合叠加作用,一季度,从全省联网收费船闸过闸的江苏籍船舶共完成货运量6631万吨,货物周转量133亿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25.1%和23.5%。其中,矿建材料货运量3116万吨,货物周转量45.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下降41.1%和43.6%。于此相应,内河港口矿建材货种吞吐量大幅下降,同比下降18.3%,占内河港口吞吐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4.1%下降到31.8%。
  港口货物生产总量基本持平,外贸增长较快。受世界政治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因素影响,港口货物生产出现货源不足,大宗货品运输需求下降、水运行业竞争剧烈、货物运价低廉及融资难融资贵,航运企业发展艰难等一系列问题,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有所回落。一季度,全省规模以上港口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4.91亿吨,同比下降0.2%,增速较去年全年增速下滑3.4个百分点。
  运力规模总体适应运输需求变化要求,车辆等运输生产工具充足,车辆大型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截止3月底,全省拥有公路客运、货运经营业户数分别为549户、36.4万户,同比分别下降2.7%和3.4%,户均拥有客车数68.4辆,同比增长5.5%。全省拥有营业性客运车辆3.7万辆、152.1万客位,同比分别下降2.6%和2.5%,单车客位数41.6客位/辆,同比增长0.1%;拥有营业性货运车辆73.2万辆、632.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5%和增长2.6%,单车吨位数9.9吨/辆,同比增长5.0%,各类货运专用车辆达到21.0万辆,占货车总量的32.9%,其中集装箱货车及冷藏货车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长14.7%和21.6%。
  运价指数总体处于低位,3月份有所回升。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是权威的衡量铁矿石、水泥、谷物、煤炭和化肥等资源运输费用的指数。1-2月份BDI指数的均值为346点,较去年四季度均值大跌46%。3月份因市场对船舶需求有所改善,BDI指数出现回暖攀升,至3月底该指数已攀升至414点。
  四、与全国及周边省份对比情况
  一是公路客运。1~2月份,全国公路营业性运输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下降3.2%、3.3%,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安徽、福建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9%、-10.3%、-10.0%、3.0%、-8.7%、2.4%,旅客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6.7%、-17.5%、-10.3%、4.0%、-13.4%、0.8%。二是公路货运。1~2月份,全国公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3%和1.7%,江苏、山东、浙江、广东、安徽、福建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3.4%、-0.7%、-4.6%、1.5%、0.4%、0.7%,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0.5%、-1.9%、-5.2%、1.4%、-0.1%、0.2%。三是水路货运。1~2月份,全国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5.6%、2.3%,山东、浙江、广东、安徽、福建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7.0%、0.7%、5.7%、30.3%、9.5%,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7.9%、-4.5%、8.8%、30.3%、10.6%。四是公路水路建设投资。1~2月份,全国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0.9%,江苏、浙江、广东、安徽、福建完成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8.9%、22.1%、-4.8%、-23.8%、-5.0%。
  五、交通运输动态数据监测情况
  (一)联网高速公路流量总体增长平稳。全省联网收费高速公路共覆盖379个收费站,全省97%的高速公路(不含南京机场高速及南京长江二桥等非联网收费高速公路)。根据监测,一季度,全省联网高速公路累计运行车次为13892万辆,同比增长14.5%。其中,客车、货车分别为10800万辆、30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1%和9.2%。全省联网高速公路网运行车辆的累计行驶里程为120.3亿车公里,同比增长8.6%。其中,客车、货车分别为91.2亿车公里、29.1亿车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2.7%、下降2.6%。7座以下客车运行车次为10126万辆,行驶里程84.3亿车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7.3%、14.9%;7座以上客车运行车次为674万辆,行驶里程6.9亿车公里,同比分别增长0.7%和下降8.0%。
  江苏籍7座以下小客车流量增长迅速。一季度,江苏籍车辆在高速公路上累计运行车次为9636万辆,同比增长11.4%;行驶里程为71.2车公里,同比增长10.5%。其中,客车为8160万辆、60.2亿车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3.0%、12.4%;货车为1476万辆、11.0亿车公里,同比分别增长3.5%、0.7%。7座以下客车运行车次为7742万辆,行驶里程56.5亿车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3.8%、13.8%;7座以上客车运行车次为417万辆,行驶里程3.7亿车公里,同比分别下降0.8%、4.2%。
  高速公路八大运输通道上交通量有所增长,我省与安徽省间的车辆交互量增长较快。一季度,全省联网高速公路八大运输通道的日均车流量为35066辆,同比增长5.3%。分通道来看,沪宁通道、沿江通道、南北向中轴通道的日均车流量较大,分别为83950辆、45861辆、37673辆,同比分别增长5.1%、0.1%和6.5%。与邻省车流量交互方面,全省联网高速公路通过省界收费站的日均车辆交互量为53.8万辆,同比增长9.8%。与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的日均车辆交互量分别为25.5万辆、12.3万辆、7.0万辆、9.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8%、8.1%、4.7%、16.7%。
  (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流量小幅增长。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共布设交通量观测点347个,观测覆盖里程8597公里,约占全省普通国省公路的85%。其中,国道观测点131个,覆盖2442公里,约占全省普通国道的94%;省道216个,覆盖8597公里,约占全省普通省道的82%。根据观测点监测到的数据,一季度,全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日均车流量为9770辆,同比增长2.9%。其中客车、货车分别为6451辆、3320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0%。
  普通国道交通流量有所下降,普通省道交通流量小幅增加。一季度,全省普通国道观测点观测到的日均车流量为13940辆,同比下降5.1%,其中客车、货车日均车流量分别为7867辆和6073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下降13.1%;全省普通省道观测点观测到的日均车流量为8207辆,同比增长4.4%,其中客车、货车日均车流量分别为5920辆和2287辆,同比分别增长0.7%和15.5%。
  苏北地区货车日均流量下降较快,苏南地区车流量总体较大。一季度,苏北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日均车流量为9663辆,同比增长1.2%,苏南、苏中地区日均车流量分别为12784辆和7501辆,同比分别增长0.2%、5.0%。从客货结构看,苏北地区客车流量略高于货车流量,苏南、苏中地区以客车为主。苏北地区客车、货车日均车流量分别为4448辆和3657辆,同比分别增长5.7%和下降15.6%;苏南地区客车、货车日均车流量分别为9492辆和3292辆,同比分别下降1.3%和增长4.7%;苏中地区客车、货车日均车流量分别为5617辆和1883辆,同比分别增长0.1%、23.0%。
  (三)联网收费船闸过闸货物通过量降幅较大,过闸ETC船舶数增长迅速。一季度,全省联网收费船闸共过闸船舶69万艘次,过闸货物3.9亿吨(过闸货物包括多次过闸重复累计的货物量。下同),同比分别下降26.1%和20.1%。其中,京杭运河苏北段共过闸船舶40.8万艘次,过闸货物2.9亿吨,同比分别下降29.5%和21.1%。一季度,全省联网收费船闸共过闸江苏籍船舶42万艘次,过闸货物2.0亿吨,同比分别下降32.1%和29.1%;过闸ETC船舶5.8万艘次,过闸货物239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倍和17.8倍。
  内河货运以省内各地区间的运输为主。根据过闸数据按航次规则推算货运量,一季度,所有过闸船舶累计完成货运量1.2亿吨,同比下降20.9%,平均运距231公里,同比增长6.4%。其中,省内间货运量0.7亿吨,同比下降31.2%,平均运距149公里,同比下降9.8%;过境货运量1040.9万吨,同比增长56.3%,平均运距417公里,同比增长2.1%;外省至省内0.3亿吨,同比增长15.2%,平均运距326公里,同比增长0.4%;省内至外省完成货运量986.1万吨,同比下降44.6%,平均运距330公里,同比增长15.3%,其中,至安徽、山东货运量384.3万吨和82.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4.0%和87.9%。
  一季度,运距在300公里以下的船舶产生的过闸货运量同比下降24.7%,其比重为69.6%,比重较去年同期减少3.5个百分点;300~500公里的货运量同比下降12.9%,其比重为19.7%,比重较去年同期增长1.8个百分点;500公里以上的货运量同比下降6.0%,其比重为10.6%,比重较去年同期增加1.7个百分点。
  主要货种船闸通过量下降较快。过闸船舶运输的主要货种依然是煤炭和矿建,一季度共通过2.7亿吨,同比下降25.7%。其中,煤炭通过量1.5亿吨,矿建1.2亿吨,同比分别下降2.7%和42.7%。京杭运河苏北段煤炭通过量1.33亿吨,矿建0.81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7%和下降47.6%。其中,下行煤炭1.27亿吨,同比增长4.5%,下行矿建0.41亿吨,同比下降61.9%。
  过闸船舶呈大型化趋势,平均实载率有所增长。一季度,过闸船舶平均总吨为400吨,同比增长8.1%,其中,单船总吨416吨,拖船98吨,驳船408吨,同比分别增长6.9%、11.3%和8.6%。过闸船舶平均实载率为72.1%,同比增长9.5%。其中,单船平均实载率为74.7%,船队67.3%,同比分别增长16.3%和下降2.0%。过闸船舶平均空载比重(空载船舶占过闸船舶总量的比值)为39.5%,同比下降0.3%。其中,单船平均空载比重为38.9%,船队48.2%,同比分别下降0.4%和增长3.8%。
  (四)公路客运量呈现结构性调整,高品质、定制式出行服务成为亮点。根据对中心城区客运站售票数据的监测,一季度,全省81个样本中心城区客运站累计完成旅客发送量3678.5万人次,同比下降7.1%。100家样本客运企业累计完成客运量6530万人次(含班线客运和包车客运),同比下降2.6%。
  公路班线客运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长途客流减少主要是高铁、民航分流以及产业转移、经济下行等影响,其中,铁路影响尤为明显。随着我省至东北、西南和安徽地区高铁及动车线路的陆续延伸,公路客运市场受到巨大冲击,部分班线不得不大幅减少班次和车辆。公路客运企业面对生存压力,只能采取错位、错时运输或转向旅游客运等方式继续经营。以最新开通的宁安高铁为例,宁安高铁的开通给南京--芜湖,南京--马鞍山这两条客运线带来巨大影响。就目前来看,南京--芜湖线的南京出站率下降了约60%,返程下降了约67%,并且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蔓延。南京--马鞍山线方面,直接导致与高铁对接的旅游站客运量下降约43%,普客站客运量下降约30%。而中短途客流减少主要是私家车的迅猛增加和滴滴顺风车等互联网平台的影响,以及镇村公交发展的分流影响。
  公路客运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加快。长期以来,我省道路客运行业由于普通客运服务过剩、有效供给不足,为此近年来我省公路客运企业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提供高品质、定制式出行服务。省内道路客运企业以线上平台“巴士管家”为支撑,积极加快推进省内客运资源整合。春运前夕,由全省专业客运企业组建的江苏长运定制客运服务有限公司投放了200多辆商务定制快车,推出“网上预订、在线支付、上门接送、送客到家”的定制客运服务试点。春运期间,南京、镇江、常州、苏州、无锡、南通、盐城、淮安、连云港、丹阳、张家港、常熟等地共推出了31条定制客运线路,丰富了道路客运出行服务,共计运送旅客3万余人次,受到了广大旅客的普遍赞誉。二是推出联程联运服务。春运期间,依托综合客运枢纽的公铁联运累计运送旅客1.7万人次,实现旅客零换乘中转量日均达到8.7万人次,其中从2月1日起,无锡(高铁)东站的张家港专线日发班次数由5班提升至16班,春运四十天共发送班次555班,安全发运旅客4985人;依托城市候机楼的空巴联运服务模式累计运送旅客4.8万人次,其中常运集团常州汽车站城市候机楼除春运前就已开通的至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定制巴士外,春运期间又开通了至无锡硕放、上海虹桥、杭州萧山的机场定制巴士,共运送旅客12064人。
  旅游包车客流总体稳定。一季度,52家样本旅游包车客运企业累计完成客运量1393.3万人次,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完成旅客周转量11.3亿人公里,同比下降1.8%,省市际旅游包车累计发送趟次6.3万趟次,累计发送旅客286.7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4%和4.1%。其中,200公里以下短途载客人次达到150.4万人次,占比52.5%,400公里以上中长途载客人次达到70.1万人次,占比24.4%。我省旅游包车业务目的地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但跨省业务主要以上海、浙江、安徽、山东等周边省市为主,其中,上海方向客运量占比最大,一季度累计发送旅客56.6万人次,约占跨省客运总量的37.5%,占比较上年同期增长3.3个百分点,居跨省旅游包车客运之首;浙江方向有所回升,一季度累计发送旅客45.2万人次,约占跨省客运总量的33.3%,较上年同期增长1.1个百分点。
  六、上半年运输经济趋势的总体判断和有关工作建议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运输需求与供给两端的变化情况决定着下阶段运输经济的走势。
  (一)上半年运输经济趋势的总体判断
  投资方面,二季度随着大批续建项目施工面的全面展开,预计二季度投资完成额环比一季度应是增长的,考虑到今年续建项目较多,上半年全省交通建设投资进度应该能够达到总体时序进度要求。
  旅客运输方面,铁路客运、航空客运依然能保持较快增长,传统的营业性公路客运量受到分流会有所下滑。
  货物运输方面,当前我省车船运力充足、运价维持在低位运行,整个运输市场总体供给充足,但煤炭、砂石等矿建材料的运输需求下降,替代性的货物运输需求尚在培育,供大于求的矛盾凸显。随着经济转型、节能减排、企业集约化发展的深入,预计上半年货物运输总量同比会出现下跌。
  (二)有关工作建议
  继续推进我省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继续保持合理的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继续优化交通投资结构,加快构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加强快速铁路网和干线航道网建设,适度提升干线公路网的覆盖度和通达性,为运输生产提供更加充足、高效的基础设施供给。二是着力增强航空和现代航运能力,积极推进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提升综合运输服务水平。

 

 

附件下载:160831111909826.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