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6 月 28 日,南京长江五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正式合龙。
看到这则新闻后,南京市民王兴卫(化名)甚是兴奋,他知道自己离搬进江心洲新房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王兴卫是江北居民,在江南主城区软件大道上班,面对每日拥堵的过江行程,以及与父母同住狭小的房子,他对搬进新房有着迫切的需求。
作为连接江北新区与江南主城的一座新的免费过江通道,南京长江五桥备受社会关注,市民期待这座大桥缓解过江交通压力,规划专家更期待未来更多条过江通道吸引各类要素实现城市资源合理配置,促进江南江北 " 协同 " 与 " 共进 "。
△南京长江五桥全貌
" 桥一通,全家就搬进新房 "
面对每日在过江隧道里的 " 龟速 " 腾挪,对于王兴卫来说,南京长江五桥开通后,无疑将是一条上下班的 " 快速通道 "。
30 岁的王兴卫家住江北天润城,工作地点在软件大道。平日,他常坐地铁 3 号线倒 1 号线上班。但由于经常加班至深夜,开车过江频次也很高。
" 遇上开车,早上六点多就得出门,大桥太堵了。" 王兴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耗时耗力,下班回到家经常很疲惫。
王兴卫妻子生下小孩后,最近双方老人轮流来照顾,两居室房子便显得拥挤。因此,王兴卫在江北又购买了一处改善型新房,为了方便过江,他将新房选在了南京长江五桥附近。
" 桥一通,全家就搬进新房。" 王兴卫说,从南京长江五桥去上班,只需要半小时。
据悉,以绕城公路、江北大道、八卦洲大桥、浦仪公路西段和南京长江五桥共同构成的跨江快速一环,成为连通江北新区与生态科技岛、河西新城、南部新城、紫东新区等城市新兴增长极的交通主动脉,极大方便市民出行。
南京长江五桥:推进南京跨江发展红利
南京长江五桥,未来将极大方便两岸居民生活,而对于南京城市的整体交通体系来说,这条过江通道将成为南京城市发展的关键之举。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刘玮辰所在团队长期研究过江通道问题,刘玮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大胜关大桥、八卦洲大桥、栖霞山大桥等多座过江通道是长江南京段的主要过江通道,但近年随长江北岸江北新区的发展,过桥的交通量持续增长、早已显得不堪重负,亟需建设新的过江设施。
" 南京长江五桥建成后极大改变这一状况,弥补大胜关大桥与应天大街隧道间主城范围内近 10km 岸线上的跨江空白,不但南北岸间交通可达性提高,跨江交通服务供给的质量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刘玮辰说。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夏胜国此前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南京长江五桥是南京 " 井字三环、轴线放射 " 快速路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长江南北两端沟通的骨架道路来看,南京长江五桥向北依次衔接江北的宁合高速、浦乌路和滨江大道,向南依次衔接扬子江大道、城西干道和绕城高速。
" 南京长江五桥的修成,将会使得南京更好地接收跨江发展带来的红利。" 刘玮辰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南岸是主城发展重点的河西南部地区,北岸是浦口中心城,两地间的跨江交流需绕行大胜关大桥或应天大街隧道,一方面造成应天大街隧道长期拥堵,另一方面大胜关大桥 " 既当爹、又当妈 ",中长距离跨江公路运输与城市通勤交通混杂,通勤客车穿插于大量货车间,不合理也不安全。
毫无疑问,南京长江五桥就像一条直连心脏的大动脉,江南河西优质的金融、人才和科研资源可直通浦口三大园区,加速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产业集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南京 6 座过江通道在建、5 条过江地铁规划中
南京近年来正在发力过江通道建设,现代快报记者梳理发现,加上南京长江五桥,长江南京段当前有 6 座过江通道正在有序建设中。
一是浦仪公路西段,其上坝夹江大桥也已经实现合龙,预计于年内通车。
二是建宁西路过江隧道,当前已经进入盾构机始发井建设阶段,预计将于 7 月份开始主体结构施工,预计 2024 年建成通车。
三是和燕路过江通道,盾构机掘进顺利,力争于 2021 年底至 2022 年初完成左右线盾构接收,2022 年完成交工验收。
四是龙潭长江大桥,主桥已全面开工,南塔和北塔展开桩基施工。
五是相当于 8 个标准篮球场大小的仙新路大桥北锚碇,完成了第一次钢壳混凝土浇筑,预计于 2024 年建成通车。
此外,作为市民最重要的过江通道地铁,南京现有过江地铁 3 条,即地铁 3 号线、10 号线和 S3 宁和线,另有 5 条过江地铁正在规划之中。
呼之欲出的是 4 号线二期,起自 4 号线一期起点龙江站,终点设于浦口区珍珠泉风景区,全长 9.7 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 6 座地下站。受国家政策影响,该项目在资金由 PPP 模式转为传统政府出资模式,这一变化使得项目进展放缓。
另一条过江地铁 18 号线正在初步规划中,大体走向是从南京北站到南京南站再到禄口机场。
受 6 号线建设影响,过江地铁 14 号线也被提上日程。2019 年 11 月,据南京地铁公告,14 号线工程连接雄州、龙袍新城与中心城区,起点马鞍机场站,终点聚宝山站,线路全长约 48 公里。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的《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 ( 2020-2035 年 ) 》显示,2025 年前,南京地铁还有 17 号线、13 号线两条过江通道。
专家:过江通道将是南北发展 " 新轴线 "
" 从‘拥江发展’到现在的‘跨江融合’,跨江发展一直是南京和江苏发展的不变主题之一。" 刘玮辰对现代快报记者表示,过江通道能够有效降低两岸间的要素交流成本,是实现两岸协同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 协同 " 与 " 共进 " 也是各级各类规划中对江苏、对长三角 " 高质量 " 发展的重要原则。
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南京市域范围内共规划 25 处 28 条过江通道,其中 15 条道路过江通道、4 条铁路过江通道、9 条城市轨道过江通道。未来几年,南京将保持 " 每年至少开工 1 条 " 频率,过江通道平均间距约 3.4 公里。而江苏省将在 2035 年实现 44 座过江通道。
刘玮辰指出,这些过江通道将成为江苏南北发展所依赖的 " 新轴线 ",通过这一轮过江通道建设,实现南北岸过江交通网络化,未来在任意节点不再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或费用去寻找过江通道,均能快速跨江。
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涛表示,最近几年,过江通道正在加快建设,老百姓对外出行的便利性,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由此也带来了区域的协同发展,像苏南苏中苏北的协同性,也包括南京对安徽的辐射能力越来越强,宁滁一体化、宁马一体化、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趋势明显。
建议: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大力发展过江地铁
单纯依靠过江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很难适应当前千万级城市交通发展需要。对此,杨涛建议,在加快南京两岸过江通道建设同时,还需要开展更深入的规划研究工作。
首先要转变城市发展的模式,城市各个地区的功能规划要相对平衡,配套齐全,减少市民的异地出行,实现本地化的就业与消费。其次,还要大力依靠公共交通来解决跨界交通出行,要加快过江地铁通道的建设。
" 我们早就认为地铁 4 号线过江迫在眉睫,应该倾全市之力加快地铁 4 号线过江。" 杨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当前江北最需要的是 4 号线和 11 号线,如果 11 号线通,在江北与 4 号线 3 号线进行衔接,3 号线压力就会小很多,而且 13 号线也应当列进 " 十四五 " 规划之中。
此外,无论路桥、隧道过江,还是地铁轨道过江,都将极大压缩两岸地区人财物等各类要素的过江成本,对都市圈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南京都市圈一个极为突出特征,就是沿江分布与地跨苏皖两省,因此对于南京都市圈发展,刘玮辰建议,需要在现有过江通道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更多的新通道设施。
但在长江上修建过江通道,最优先的就是要考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最大程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应当充分评估拟规划建设过江通道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不适合建设通道的地段,需重新规划选址,同时在通道建设、运营过程中采取降低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刘玮辰说。
此外,刘玮辰还建议,坚持实现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利用岸线资源并做到多种运输方式的合并过江,而在过江通道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化两岸城市间的合作对接,推动沿江城市群与城市组团的发展。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熊平平 李娜 刘伟娟
本文刊于6月29日《现代快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