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娜 刘伟娟)沪苏通铁路通车在即,沿线车站是什么样的?通车前夕,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南通西站、张家港站、太仓南站等高铁站,发现沿线车站不仅建设得美轮美奂,极富地方特色,与以往的高铁站相比,也有了不少变化,比如,在南通西站,售票窗口设计成了移动营业厅式样,售票员与购票者之间没有了玻璃隔断的阻隔,买票有了别样体验。由于在进站口取消了实名验票,人们不买票也能进站,送老人、儿童乘车更加方便。
方便进站送客,买票也有新体验
南通西站位于南通市通州区,是沪苏通铁路线上唯一一个位于江北的车站,也是全线最大的一座高铁站房。据悉,车站总建筑面积达 51980 平方米,站房达 15980 平方米,是一个集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年底即将通车的盐通高铁,就是在这里与沪苏通铁路交汇,年内力争开工的通苏嘉铁路,也是从这里出发。
一到进站口,记者就发现了站房的贴心之举。这里的送客平台设计成了顶棚式,行车道上顶部预留了透气空间,下客区顶部则是封闭的,方便乘客遮风避雨。穿过红外测温门,记者注意到,候车大厅是完全开放式的设计。整个大厅主体呈银灰色,与蓝色的显示屏,黑底白字的检票指示牌相配,富有简洁现代的感觉。而墙壁上的山水画作,通风口的广玉兰花线条,又给大厅增加了地方文化底蕴。探访时,站房已经进入了最后的保洁阶段。
" 如果按照以前凭票进站,有些年纪大的老人需要送进站的话,会有不方便的地方。" 南通西站站长王新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南通西站正式开通运营后,与其他车站进站口需要凭票实名制进站不一样,乘客可以直接进站,然后通过售票窗口或者自助机购买车票,再刷身份证进行乘车,方便需要送行的老人或者儿童进站。此外,售票口也取消了玻璃隔断,就像移动营业厅一样,工作人员可以和乘客零距离接触,为乘客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
从选址到室内设计,打造 " 站城融合 " 典范
沪苏通铁路一跨过江后,就进入了苏州境内,沿线依次设置了张家港北站、张家港站、常熟站、太仓站、太仓南站,然后再进入上海,全线 137.5 公里,设计时速 200 公里,用时约 80 分钟。
在张家港站,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这处车站主体设计为两层,顶部就像是江面缓缓涌起的波浪,中间高,两头低一点。原来,这个站房正是按照 " 勇立潮头扬远帆 " 的寓意设计的,取的是江水流动灵动的样子。而在上海的前一站太仓南站,中铁三局沪苏通铁路房建Ⅲ标项目经理张云志表示,太仓南站是采用了粮仓的设计理念,顶层是粮仓的造型;两侧三角形像一座座山,寓意着粮食堆积如山;柱子的柱帽采用的是粮仓米斗的造型,体现太仓乃 " 天下粮仓 " 之意。
此外,太仓站是以郑和文化为构思起点,设计理念为 " 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表达出太仓 " 开拓创新,敢为天下先 " 的精神。常熟站的设计理念则为 " 七溪通海,波光粼粼 ",将七溪通海的自然景观,用现代的建筑手法进行演绎。
" 沪苏通铁路沿线的站房,从选址到室内设计,都充分体现了站城融合的理念,融入了地方文化的内核。" 铁四院沪苏通铁路设计总负责人张干梅举例,在选址中,他们充分尊重了地方政府的意见,在站房的设置中,也充分考虑了城市的发展。比如,南通西站和常熟站是高架站,太仓站是半高架站,这就是一个‘站城融合’的概念。设计的理念就是方便居民出行,方便城市发展。(沪宁城际铁路公司供图 )
本文刊于6月30日《现代快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