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片
品牌名称:畅·镇江
创建背景:江苏镇江,路网密布,通衢八方,江河交汇,山水相融。近年来,镇江公路紧紧围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实现公路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在逐步形成“五星党建”“星火党建”“七彩党建”等党建品牌和“阳光312”“三心通达”“幸福同心网”“满意公路”等系列服务品牌的基础上,努力创建优质党建和服务品牌,致力打造能够涵盖镇江公路行业特色的党建和服务品牌集群,2014年,最终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公路文化品牌“畅·镇江”。
品牌内涵:“畅·镇江”,意指道路通畅、“没有阻碍地”,寓意“畅安舒美”的镇江公路大道畅行,畅通无阻;也指心情舒畅、“尽情地”,寓意创新、体贴、便民的优质服务;还指内外和畅、“协调地”,寓意镇江公路干部职工和谐融洽、团结奋进、服务社会。
“畅”与“唱”同音,有歌唱、欢唱的含义,意指镇江公路人意气风发、唱响服务苏南现代化的主旋律。
品牌标识:由“畅·镇江”拼音首字母“CZJ”组成,公路行业标志作为其有机组成部分,宛若一轮朝阳,蓬勃向上。整个标识色彩鲜明、线形流畅,寓意公路通畅、心情舒畅、内外和畅,既有公路行业特色,又直接点明了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地域特点,直观地表达了“畅通新镇江”的丰富内涵。
品牌宗旨:敢担当、争第一、创唯一,甘当铺路石
品牌目标:畅通新镇江
金山漫出爱情的绝唱,焦山萦绕世外的畅想,北固山珍藏英雄的愿望,西津渡住着不老的时光……江苏镇江,一座美得让人“吃醋”的城市。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成员,这里江河交汇、山水相融,地形独特、交通便捷。
近年来,镇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紧紧围绕“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率先实现公路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以服务百姓出行为追求,以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畅·镇江”文化品牌,形成了“便捷出行、公路通畅”“品质出行、心情舒畅”“和谐出行、内外和畅”的品牌特色,实现了文化建设与业务提升的同频共振、互促共赢。
2014年,“畅·镇江”品牌在全省公路系统第四届优质服务品牌现场评审中获得第一名;2016年,被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命名为第六届“江苏交通十大服务品牌”;2017年、2018年、2019年荣获“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卓越(优秀)单位”称号。在“畅·镇江”品牌引领下,镇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工人先锋号”、江苏省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全省公路养护管理先进单位、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文化示范单位、镇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跨越发展有功单位等一系列殊荣。
互联互通 涨文化品牌“底气”
公路,一端连接农村,一端通往城市;一端系着历史,一端指向未来。近年来,镇江对标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目标,全力打造高品质干线公路网和广覆盖农村公路网,铺就城乡融合发展快速路。“镇江‘一横一纵、一环五射’快速路网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在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规划大背景下推出的大手笔创举,努力实现中心城区‘10分钟上快速公路,15分钟上高速公路,30分钟到达辖市区’的快速通达目标,届时镇江主城区的集聚力将大大提升,镇江能更好地融入苏锡常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谈及公路,原镇江市公路管理处总工程师程祖辉感慨万千。
围绕“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镇江公路切实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公路先行”的发展要求,着力构建“六横六纵五联”国省干线公路网。相继建成直达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243省道、直达大港港口的快速通道241省道以及城市快速干道238省道金港大道、338省道官塘桥路、金润大道、312国道城区改线段、238省道五凤口高架、丁卯桥高架等一批重大公路基础设施、干线公路精品项目,形成城市交通主骨架。截至2019年年底,镇江市公路总里程73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93公里,国省干线公路569公里,农村公路6558公里,全市公路网密度190.31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前列。
要想富,先修路。镇江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通农村公路的“毛细血管”,将农村公路打造成平安路、致富路、幸福路、小康路。通过健全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机制、抓好桥梁运营安全监管、探索“农路﹢”融合发展新模式、出台客货运输硬举措、创新机制优服务等措施,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跑出交通扶贫加速度。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6558公里(其中县道1328公里,乡道2318公里,村道2912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90%以上,农村公路密度达到171.3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省第三,实现农村地区全覆盖及建制村镇村公交全覆盖。
养护技能竞赛。
聚善集美 强文化品牌“志气”
当驾车途经被誉为“镇江金外环”的312国道城区段新线,行驶过船山铁路特大桥,巢凰山休息区让人眼前一亮。这里山峦矗立,树木葱茏,巢凰山二号桥下池水清澈,还有一处白墙灰瓦、飞檐翘角的观景台,可供车主小憩,邂逅诗画镇江山水美景。这里是镇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精心打造的“文化312,大道畅镇江”文化示范路中最美的一段。
“这里道路景观借景入画,打造了‘萌芽蓬发、百花齐放、硕果累累、秋叶如火’四个景观主题区,再现了诗词文化、老槐树下结良缘、凤凰来仪等节点小品,充分展示镇江山水花园城市的品质魅力,让这条大道充分彰显人文情怀。”镇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宁介绍道。
在镇江,生态大道、绿色通道比比皆是。镇江公路以文化景观为载体,致力于打造和谐健康生态文明大道,把公路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载体,突出“一路一规划、一路一特色”,因势造景,打造集“历史文化、香醋文化、爱情文化、科教文化、公路文化”于一体的文化精品示范路。在美人谷服务区设置公路文化墙,展示公路古今演变历程;在金桥大道沿线设立文化墙、文化柱,把镇江的千古传说《白蛇传》搬上运河大桥;以“文化312,大道畅镇江”为主题,因地制宜,因势造景,打造了具有历史特色、地域特色、行业特色的文化示范路;建成镇江绿色交通综合展示馆,312国道城区改线段绿色低碳循环主题性示范项目创成全国首批示范项目,实现公路便捷舒适、安全高效基础上的文化传播力。
文化景观“提气质”,环境整治“增颜值”。镇江公路细化落实路域环境整治方案,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国省干线路域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针对边沟堵塞、绿化修剪不到位、道路保洁不及时不到位、附属设备缺失等情况进行专项整治,紧盯目标,压实责任,责任到人,责任到段,创造文明、优美、舒适、安全、畅通的公路通行环境,打造交通服务样板。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动,建立公路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国省干线公路沿线环境全面提升,更好地服务第五届国际道教论坛。
修一条路、造一线景、富一方百姓。镇江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四好农村路”及“一县一品牌、一区一特色”创建,擦亮“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金字招牌”。2018年,丹阳市被授予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称号,进一步整合生态优势、丹阳产业特色、历史人文等资源,打造“镜彩农路·丹凤朝阳”农路品牌,为每段路制定“辉映朝阳”“杉水乡韵”“田园牧歌”等主题。除丹阳市外,句容市的“句容福道”、扬中市的“太平路·扬中行”、丹徒区的“丹心通途”创成全省第二批农路品牌成果;丹阳西环线、“句容福道”入选江苏“最美农路”十大自驾游线路;“镇江世业洲体育休闲旅游路线”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国家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我们要做的,就是做足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科学发展文章,将公路文化品牌建设融入行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根植干部职工心中,潜移默化中把‘敢担当、争第一、创唯一,甘当铺路石’的镇江公路精神深深根植心中,不断凝聚文化共识,汇聚奋进力量。”镇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汤远尧如是说,“‘畅·镇江’文化品牌深入人心,融入行动,逐渐成为干部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原动力,进一步凸显了行业优势,树立了良好形象。”
镇江公路依托公路文化品牌建设,坚持“一中心一品牌,一年一提升”文化品牌创建目标,形成辐射效应,子品牌遍地开花。以“畅·镇江”文化品牌为总领,汇聚省交通运输厅优质品牌“阳光312”、市委组织部优秀品牌“七彩党建”“三心通达”和优质品牌“幸福同心网”“满意公路”等,打造富有地域特色、行业特色、服务特色和文化特色的行业品牌集群。
服务当先 显文化品牌“硬气”
心路为民,镇江公路始终把“情系民生、路畅镇江”作为文化核心追求,在江苏公路“大道为公、心路为民”精神和镇江交通“交于心·通于行”服务理念的引领下,大力弘扬“敢担当、争第一、创唯一,甘当铺路石”的镇江公路精神,推动“畅·镇江”文化品牌落地落实。
畅行镇江,安全为要。镇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始终把保障平安出行放在首位,高质量完成省安委会挂牌督办的312国道镇江段两处交通事故多发路段的整治;对全市3座干线独柱墩桥梁进行抗倾覆验算,对农路单敦桥实施限载限高。依托数字化、智能化的公路网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成功处置冰雪灾害、暴雨水毁、塌方阻断等应急突发事件,确保公路安全通达,百姓心情舒畅。
畅行镇江,服务为先。统筹建设、养护、管理等多方资源和力量,路域环境达到“八无四化”标准。围绕“一条主线”“两个提升”“三项措施”“四大目标”思路,不断提升公路养护监管水平,公路养护向智能化和高精化方向发展。以“舒适行车”为目标,推广应用低碳环保新技术,10余项成果通过省、市级科技成果鉴定。新增7处公路服务设施,增加停车位150余个,便捷群众出行。每逢节假日,深入开展“两保一强”专项行动,认真做好路网调度、安全保畅、文明服务工作,给群众营造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出行环境。通过提前发布通行服务指南,设置便民服务点,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出行需求。
畅行镇江,百姓为本。以“百姓心”为心,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一人一重点,领办解难题”,下沉一线,深入调研,边学边查边改,高效解决中心河312国道桥涵应急疏浚等一系列民生难题;“暖企惠民”大走访多渠道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开展公路出行满意度调查、“三送三进”等活动,聚焦文化品牌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列出清单、剖析原因、明确对策、及时整改,巩固深化成果。把文化建设成果送到群众心坎里,成立公路应急先锋队,建成“一个中心、四个基地”为基础的应急处置体系,做到道路动态实时监控、有险必除。
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志愿者面向党旗宣誓。
行稳致远 展文化品牌“豪气”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镇江公路人的口号。无论阴晴雨雪,他们起早贪黑,保障着安全畅通,展现了踏实作为的工作作风。也是他们砥砺求索、创新技术,让人们领略了公路之美丽、享受公路之便利。人心齐,泰山移。正是有了一心为路、全意为民的公路人,公路才能成为健康之路、通畅之路、和谐之路,成为支撑“强富美高”新镇江的美丽之路。
多年来,镇江公路以“党建﹢”模式提振文化自信,抓好“规划、环境、载体、活动”建设,依托党建活动阵地,开展党建系列活动,探索出“党建﹢服务”“党建﹢品牌”“党建﹢创建”“党建﹢群团”的“党建﹢”发展模式。以党建领航、服务引领,在全行业开展“双百双优”劳动竞赛、举办“闪光的铺路石”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青春情·交通梦”演讲比赛、“走上讲台”“颂祖国·畅镇江”等多种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歌咏、拔河、包饺子等集体活动,以“党建”带“行建”,凝聚全行业工作合力。在“党建﹢”发展模式的引领下,文明城市创建、助学助老助困、义务献血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公路系统蔚然成风。
以人为本,服务为民。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席卷而来。正月初一,镇江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成立“一办五组”,负责沪蓉高速公路镇江出口、镇扬汽渡的交通管控。与公安、卫健委、收费站成立战时联合党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奋战一线,坚守镇江“南大门”。按照“五班三转两机动、24小时不停班”的运行机制,对通过道口进入镇江的车辆、人员实行逢车必查、逢人必测、逢人必登,摸索总结出“查、问、测、记、宣、消、报”七字工作法,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查验,优化检疫流程,做到“三个必查”。累计出动人员3000多人次,检查车辆5.3万辆次、测温8.6万人次,劝返2500余辆车,全面完成“外防输入”的目标,筑起“镇江能行”的坚实防线。2月23日,市委书记马明龙连线沪蓉高速公路镇江道口,赞许交通管控为“镇江保持全省确诊病例最少”作出巨大贡献。
打铁还需自身硬。近年来,镇江公路在系统内开展“畅·镇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定期进行成果检验,全力推进镇江公路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服务。结合中心业务开展“十佳文明职工”评选,组织全省养护技能竞赛、小修保养等竞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2019年荣获全省养护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开展“我是党员看我的”“最美公路人”“最美交通人”评选,引导干部职工学有榜样、做有标杆、行有示范。圆满完成2018年度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任务,以“高大上专”的演练成果,得到部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交通运输部公路局专门向镇江市交通运输局发来感谢信,对演练筹备工作表示肯定。
廉生明,公生威。镇江公路以“五廉”行动催生文化自觉,将党风廉政教育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坚持完善“每日思廉、每月查廉、每季省廉、每年述廉评廉、过程考廉”的“五廉”工作机制,逐级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围绕纪律教育、政德教育、家风教育,采取支部学习、报告会、讲座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专题学习,以案明纪,以考促学,以学促廉,培育勤政廉洁的文化自觉。实行重点工程纪检派驻,全过程参与到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招投标、资金使用等各个环节。
“毕业入职镇江公路,从‘校园人’到‘公路人’,我刚开始不太适应,同事们主动帮助我,手把手教、面对面学,让我戒骄戒躁,成长的步履坚实起来。”程艳高兴地说,“通过参加公路文化活动,我对公路的认知更加清晰,对公路的感情也愈加深厚。”
路畅人和,道行致远。“畅·镇江”文化品牌建设,将以新时期镇江公路精神为引领,优化服务方式,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扛起新时代公路担当,奋力开启新时代镇江公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品牌助力交通强国建设”第二届交通运输优秀文化品牌推选展示活动由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 □王宁 蒋慧 渠亚楠
本文刊于7月14日《中国交通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