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长江天堑隔阂被打破,苏南沿江、苏中、苏北地区一举进入上海1-2小时都市圈!7月1日上午,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暨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当天,南通至上海列车运行,用时1小时6分,公路桥面南来北往的汽车穿梭,南通和无锡40分钟通达。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继南京长江大桥之后江苏第二座公铁两用大桥,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沿海铁路大通道的咽喉工程,也是沪苏通铁路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它的建成直接把南通与上海之间的道路“拉直”。
“当前,江苏铁路建设已经进入到一体推进、全面攻坚的崭新阶段,正全力实现铁路建设根本转变,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到年底,江苏省将基本建成“三纵四横”高铁网,实现各设区市到南京2小时以内通达,其他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到“十四五”末,实现各设区市到南京1.5小时直达,其他设区市之间2小时通达,南京至国家所有中心城市5小时通达。
“沪苏通铁路建成通车,江苏铁路总里程将达到367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681公里,与‘十二五’末相比,分别增长33%和96%。”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省铁路办副主任丁军华介绍,沪苏通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张家港、常熟、太仓3个“百强县”“地无寸铁”的历史,显著便利了苏中、苏北地区与上海市的沟通联系,沪苏通铁路与已经建成通车的青盐铁路、即将于今年底建成通车的盐通铁路构成东部沿海地区的高速铁路通道,对于完善江苏省铁路网络结构、提升跨江融合发展能力、促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座桥 打通沿海通道咽喉
位于江阴长江大桥下游45公里、苏通长江大桥上游40公里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北起南通市通州区,南至张家港市,全长11公里,是沪苏通铁路、通苏嘉甬铁路和锡通高速公路共用的过江通道。作为世界上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梁,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也是江苏继南京长江大桥之后的又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大桥从2005年开始论证,到现在建成,历经15年。”6月24日,记者在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上见到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第二设计院副院长、大桥设计项目负责人张燕飞,他满怀深情地介绍,从2005年到2010年,大桥设计之初,团队用5年时间反复论证桥位,最终,经过频繁比选,2010年7月,确定了在规划的锡通过江通道上建设沪苏通铁路的跨江大桥,并形成综合性过江通道。
大桥主跨1092米,张燕飞说:“从上游江阴长江大桥到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江面通行船舶每天超过3万艘,为满足长江通航净宽要求,大桥跨度必须超过千米才可满足10万吨货轮通航。主跨高度是综合桥位所处的地质、水文等复杂条件经精确计算而得出来,是客观要求决定的。”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体量大,全桥用钢量48万吨,相当于12个“鸟巢”,大桥共安装432根斜拉索,其中最长的一根长576米。“这些斜拉索是世界上抗拉强度最大的钢丝,单根斜拉索最大索力达1000吨,足以吊起600多辆小汽车。”张燕飞表示,这座即将通车的大桥工程规模之大、施工难度之高、科技创新之多,创造了世界桥梁和中国桥梁建设的多个新纪录,代表着当前中国乃至世界同类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闫志刚介绍,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共耗用钢材约48万吨,混凝土约230万方,主要特点表现为“高”“大”“新”。“高”即主塔高330米,为世界上最高公铁两用斜拉桥主塔;“大”即跨度大、体积大,主航道桥主跨1092米,为国内最大跨度斜拉桥,也是世界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沉井基础体积大,主塔墩沉井平面相当于12个篮球场大小,总高度110.5米,为世界上最大体积沉井基础;“新”则是运用了一大批新材料、新结构、新设备、新工艺。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是长江下游最东端的铁路过江通道,向北经过盐通、连盐铁路,连接渤海湾和京津冀城市群,向南由沪苏通铁路接入上海、由通苏嘉甬衔接宁波,通过东南沿海通道联系珠三角城市群。从高速公路路网看,大桥搭载锡通高速公路,无锡和南通将实现40分钟通达。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将有效连通长江两岸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缓解苏通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运输压力。
闫志刚说,这一我国东部最便捷的铁路运输通道工程贯通,其意义将远远超出一座桥梁对于当地交通改善的作用,它将带来整个长三角经济版图的重构,这为长三角经济辐射南北提供了便利条件。
据介绍,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公路南北接线项目已于去年9月正式开通运营,共设有三兴、南通西、平潮北3个收费站。大桥开通后,将采取封闭式收费管理,实行全国“一张网”联网收费。沪苏通沿线将增开锦丰服务区,随主桥同步开通。服务区位于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南端,距离大桥约5公里,全区占地面积128.5亩,经营区2000平方米,服务业态丰富。
一条线 提升苏南区域发展格局
沪苏通铁路工程建设分一期和二期推进,此次开通运营的一期工程为赵甸至黄渡段,从既有南京至启东铁路赵甸站引出,经既有京沪铁路终到黄渡站,正线全长137.5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设赵甸、南通西、张家港北、张家港、常熟、太仓港、太仓、太仓南、安亭西9个车站。
太仓、常熟、张家港从没有铁路到现在一步跨入高铁时代,三市拉成一条线同时接入长三角铁路网。
对于即将开通的沪苏通铁路,位于常熟的泓淋科技集团国际营销部经理朱永军期待已久,“我们每周都要往返上海多次,没有高铁,非常不便,有了高铁,省下的时间就是生产力。”
“沪苏通铁路的开通不只是将结束太仓‘地无寸铁’的历史,太仓的经济发展将因此插上腾飞的翅膀。”太仓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徐勤表示,按照规划,太仓将建设5+1的轨道交通网络体系,这对加速太仓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一个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久的将来,太仓将成为江苏进入上海的一个重要的枢纽门户城市,“太仓由此提出新的发展定位——‘下一站上海’‘上海下一站’。”
2005年,吴孙华从安徽芜湖来到张家港工作并安家,多年以来,他一直关注高铁何时能修到张家港来,“有了高铁,对于市民来说,交通出行多了一种选择。对于经济发达的张家港乃至太仓和常熟等苏南区域而言,和外界沟通时间更短,意味着格局更大、发展机遇更多。”
“可以坐着火车去旅游,的确振奋人心。对于企业来讲,我们考虑更多的是铁路货运能给企业的原材料运输、产品的外销带来的便捷。”张家港交通控股副总经理朱宇飞说,特别是大宗货物这一块,如果通过铁路运输,运到全国各地都可以,时效性也会大大提高,“等到张家港货运站建好后,必定能提升我们企业的竞争力。”
一条通道,拉近苏北向南时空距离
6月25日,记者来到南通西站。不久前,这里是一大片民宅田地。现在,沪苏通铁路线上最大的高铁站房在此拔地而起。
沪苏通铁路开通后,从南通西站出发,南通至上海间铁路出行路径将“曲线变直线”,不需通过南京中转,今后两地之间铁路出行最短时间将从现在的4小时左右压缩至1.5小时左右。
“从南通呼唤沪苏通铁路的概念至今,应该说南通人民盼了二十几年了!”南通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副书记、市铁路办副主任顾欣荣感慨:“从小的层面来讲,沪苏通铁路最直接的作用是缓解南通人往上海、往南的出行压力,过去南通市民坐火车只能往西、往北到西安、北京等地,现在可以往东、往南直达上海、杭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地。从大的层面来讲,这将对南通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接轨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力。因长江的阻隔,过江通道的限制,南通作为上海‘1+6’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沪苏通铁路会让两个城市连接更加紧密,使南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上海大都市圈北翼门户城市,城市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实现倍增效应。”
江苏铭源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俊刚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目前,苏通大桥和崇启大桥逢周末或节假日必堵,使我们的物流效率大打折扣,今后,南北运输的通行效率提升,将为我们物流发展带来更多的先机,在苏南苏北更加紧密结合的同时,也会带动一些产业往南通以及苏北转移、布局,吸引更多的人才往北涌入。”
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江苏把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作为全省全局性重点工作来抓,把铁路作为综合交通建设的主战场,加快打造“轨道上的江苏”。
近年来,江苏铁路事业呈现“建设加速推进、短板加速补齐、路网加速构建”的鲜明特点。今年面对疫情严峻考验,全省铁路建设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1-6月份完成投资289.86亿元,占全年投资计划560亿元的51.76%,同比增加14.7%。今年是江苏铁路发展丰收年。目前,除沪苏通铁路外,全省在建铁路6条,建设总里程1021公里,总投资规模1800多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各省市区前列。年内建成通车连淮扬镇铁路淮镇段、连徐高铁和盐通铁路等3个项目,新增高铁500公里以上。江苏省铁路集团董事长常青说,今年还计划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力争开工通苏嘉甬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
“目前,江苏在建铁路项目建设呈现出数量多、覆盖全、投资大、推进快、安全稳、效率高、理念新等七个方面的特征。”江苏省铁路集团副总经理卢余权介绍,根据2020年全省铁路建设投资计划目标,除沪苏湖铁路外,今年还计划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铁,力争开工通苏嘉甬铁路、盐泰锡常宜铁路。到年底,江苏将基本建成“三纵四横”高铁网,全省铁路通车总里程将达到4204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215公里,将实现各设区市到南京2小时通达,其他设区市之间2.5小时通达。特约记者 梅剑飞
本文刊于7月3日《中国水运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