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江苏经济报】点赞!南京长江大桥获国际桥梁大奖
发布日期:2020-09-01 09:03 浏览次数: 字体:[ ]

修葺一新的南京长江大桥。 王从伟 摄

8月31日,记者从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获悉,久负盛名的国际桥梁大会(IBC)奖2020年度评审工作近日完成,南京长江大桥改造工程获得“铁路桥奖”。这是继南京长江三桥、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南京青奥公园步行桥“南京眼”之后,南京第四次获得IBC大奖。

国际桥梁界的“诺贝尔奖”

国际桥梁大会(International Bridge Conference,简称IBC)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部工程师协会主办的有较高声誉的国际桥梁学术会议,在世界桥梁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大会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了36届。

被誉为国际桥梁界“诺贝尔奖”的IBC奖共设有7项大奖,分别颁给世界各国在工程设计、施工、科研、艺术、景观等方面有突出成就的桥梁。2007年,南京长江三桥因在桥梁实用性、技术含量、材料改革以及与周边环境和谐度等方面的创新进步,获得IBC“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2012年,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因在桥梁设计和工程建设方面的独到之处,获得IBC“乔治·理查德森奖”;2015年,南京青奥公园步行桥“南京眼”因在非传统设计和桥梁艺术景观上的大胆创新,获得IBC“亚瑟·海顿奖”。

2020年,中国共有包括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奖)、秭归长江公路大桥(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等在内的6座桥梁获得IBC奖,其中南京长江大桥改造工程获得“铁路桥奖”。记者了解到,“铁路桥奖”2019年首次设立,以表彰在新建铁路桥梁设计创新、既有铁路桥梁修复或在铁路桥梁的快速施工工艺等方面具有突出成就的桥梁。

经过8年建设,1968年建成通车的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施工和完全采用国产材料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桥梁建设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京沪铁路借大桥建成而贯通,成为国家南北交通要津和命脉。20世纪60年代,南京长江大桥以“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4年被列为南京市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成为首批20世纪中国建筑遗产,2018年入选全国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满负荷运营近50年,大桥主体结构依然坚挺,但桥身却布满伤痕。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2016年10月28日,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美好情感和记忆的南京长江大桥“闭关疗伤”,开始长达26个月的升级改造。

“刀尖上的舞蹈”

南京长江大桥总长6700米,改造升级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现场建设管理单位——南京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刘光辉告诉记者,根据大桥历年的检测评定以及对大桥做的全面“体检”,大桥主体结构如公铁公用部分的钢桁梁、引桥T梁等技术状况都处于良好状态。但是,正桥上层公路桥混凝土桥面板因长期服役(部分时期超负荷服役)存在劣化、开裂剥落现象,给下层铁路特别是电气化列车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引桥双曲拱桥承重结构如拱肋、拱波大面积开裂、劣化,整体刚度退化严重;附属设施如伸缩缝、排水、栏杆、人行道等功能衰减,桥头堡建筑物老化、破损……

桥面病害在日常小修小补中无法得到根治,大修势在必行。“南京长江大桥下层铁路桥是国家南北交通大动脉,日通行火车400列次;大桥下面,长江大桥段日均通行船舶近3000艘。要在确保下层铁路正常运营和船舶正常航行的前提下进行施工,需要设计和现场管理人员的精心组织,更需要一线施工队伍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刘光辉回忆,南京长江大桥维修改造现场全部暴露在外,夏天桥面温度达到55℃,为了保证工期,早日完工通车,数百位工人坚守一线,有的工人鞋子才穿20天鞋底就被烫化报废;冬天江上风大,寒冷刺骨,工人们却干得热火朝天,无人愿意离开。

由于大桥改造期间不中断铁路运行,为确保铁路及航道安全,在涉铁的公路桥和铁路桥面之间须搭设防护棚架进行隔离。防护棚架同时也是公路桥改造的施工平台,这意味着施工人员需要在距离江面60米的平台上进行高空作业。同时防护棚架施工只能在铁路“天窗点”内进行,“一天24小时中,下方没有列车经过的有效施工时间少则几十分钟,多也仅有深夜的几小时。要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各项工序,时间紧、风险高,说是‘刀尖上的舞蹈’一点不为过”。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桥工段段长贡照华表示。

光荣属于每一个“大桥人”

2018年12月29日,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重新开通,崭新巨龙,盛装归来。

“正桥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候检阅的队伍,站得整整齐齐。”这是小学语文课本上《南京长江大桥》中的一段描述。整座南京长江大桥上,共有299根灯柱,每根灯柱上有5盏玉兰花灯,一大四小,一共1495盏。

“大桥修葺一新,玉兰花灯柱造型不变,而用电量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亮度更是提升到了原来的十倍!”贡照华告诉记者,南京长江大桥重新开通后,玉兰花灯采用亚克力材质的新灯罩,灯泡采用LED冷光源,提高了夜间照明度,同时路灯的底座在外形不改变的情况,外径缩小了10厘米,这样一来人行道就宽了,骑车步行更加方便。

玉兰花灯、三面红旗、大小堡体建筑、浮雕、栏杆……大桥在改造中坚持“修旧如故”,保留了南京长江大桥独特的历史印记。“大桥还是原来的模样,但内部已经脱胎换骨。”贡照华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南京长江大桥改造有三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保持原桥历史风貌、维持原设计荷载、提高结构安全耐久性。“新大桥变轻了,也变得更坚固了。”刘光辉介绍,因为采用了多种先进的建筑材料,大桥改造完成后自身重量比原来降低了,正桥上1576米的陶粒混凝土桥面板被400块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取代,解决了混凝土材料容易老化进而影响营业线运行安全的问题。同时,施工方在每道横梁和桥面板间增设了11道钢支座进行连接,保证桥面板跟主桁结构共同受力。此外,新桥面板的伸缩缝由原来每30米一道减至每300米一道,大大增强了行车的舒适性。

“南京长江大桥改造工程获得国际桥梁大会大奖,实至名归。”接受记者采访的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大桥改造设计、施工以及养护单位有关负责人都表示。

大桥“美丽容颜”在延续,奋斗的大桥精神也在传承。在大桥新建的时代,焊接技术和高栓连接技术都还未发展成熟,桥梁的全部钢结构连接均为铆钉连接。改造期间,施工方发现大桥经历近50年的风雨侵蚀后,钢结构部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主要表现为部分铆钉、杆件锈蚀严重。为了对病害进行治理,通过多方调研,施工方重拾铆钉施工工艺,对锈蚀严重的部分构件进行更换,让大桥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记者在采访中获知,大桥改造工程的设计单位为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而在半个世纪前承担大桥建设重任的同样是这两家单位。

南京长江大桥,一个跨越天堑的中国符号,一座屹立于时代永恒不朽的精神地标。大江奔流,滚滚向前,大桥建设者拼搏奋斗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追求从未改变,获得的每一项荣誉都属于曾经和现在的每一个“大桥人”。江苏经济报记者 叶小力 耿文博 实习生 张雨飞

本文刊于9月1日《江苏经济报》1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