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000810/2021-00179 | 分 类 | 政策解读 |
发布机构 |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 发文日期 | 2021-10-11 |
标 题 | 《江苏省“十四五”综合运输服务发展规划》解读 | ||
文 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近日,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正式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综合运输服务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为《运输规划》)。《运输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三五”期全省运输服务发展的主要成绩和存在问题,研究分析运输行业面临的形势要求和需求特征,重点从落实“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坚持更广阔的规划视野、更加注重谋划运输产业、统筹运输发展和安全,以及强化规划的可实施性五个方面着手,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江苏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是今后五年全省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行动指南,也是交通运输部门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十三五”期,我省运输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多项指标保持了全国第一。主要表现在:一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5年14.8%下降至1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中欧(亚)班列覆盖欧亚22国70多个城市,“十三五”累计开行5254列,是“十二五”的9.7倍;在新冠疫情期间全力保障客货运输有序恢复,保障复工复产。二是客运服务品质不断提升,综合客运枢纽累计达到32个,设区市实现全覆盖,县级节点覆盖率达58.5%;推出空巴联运、高铁接驳等多种联程运输服务,开通毗邻公交线路350条以上,极大方便毗邻地区群众出行;全省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6.3%,南京、苏州等5市入选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城市,数量居全国前列。三是货运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积极引导公路运输转向铁路、水路,在全国率先出台运输结构调整补助政策,全省共开辟64条内河集装箱航线,内河集装箱运输量达到65.5万TEU;南京、苏州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创建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4个,数量全国第一。四是城乡交通运输水平全国领先,城乡公交实现乡镇、行政村全通达,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升至最高5A级,培育宜兴、扬中两个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苏州等5个城市被列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在全国率先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五是新业态新技术蓬勃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定制客运、运游结合等客运新业态;推进网络货运试点,培育运满满、中储智运等多家全国知名的独角兽网络货运企业;推动巴士管家建设国内领先的“互联网+道路客运”出行服务平台,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公共交通一卡通实现全省所有市(县、区)互联互通。六是行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完成“两客一危”企业两类人员考核全覆盖,完成全省客货运驾驶员和公交车驾驶员背景核查,率先研发应用道路运输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运输行业信用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出台道路水路运输经营者、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及违法行为累积记分等三项省级信用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了“放管服”改革。
“十四五”期,全省综合运输服务工作主要围绕1个目标、重点推进9大任务、集中开展15个专项行动、取得7个新突破来开展,即:
围绕1个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舒适、经济高效、开放互联、绿色智慧、安全可靠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综合运输服务效率和品质走在全国前列,苏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综合运输服务现代化。
重点推进9大任务,一是提升绿色智慧的城市出行服务水平,二是构建便捷多元的城乡客运服务体系,三是推动区域物流服务转型升级,四是建立安全便利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五是打造集约低碳的运输结构调整示范样板,六是强化运输服务安全应急保障能力,七是建设更具竞争力的运输产业集群,八是夯实运输服务人才队伍及装备基础,九是推进现代高效的行业治理体系建设。
集中开展15个专项行动,分别是绿色出行城市创建专项行动、老年人便利出行专项行动、定制客运提速增质专项行动、旅客联程运输示范工程、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专项行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国际物流供应链便利化专项行动、多式联运品牌提升示范工程、内河集装箱运量倍增专项行动、重点领域安全监管专项行动、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壮大国际海运企业专项行动、打造千亿级运输产业集群专项行动、从业人员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取得7个新突破,即旅客运输发展构建新体系,货物运输转型实现新跨越,城乡运输服务展现新作为,运输结构调整确立新目标,运输安全发展迈上新台阶,运输产业焕发新活力,行业效能治理实现新提升。
具体发展指标上,《运输规划》更加关注公众易感知、行业易监测、部门好分解的指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延续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提出六大类29个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4个、预期性指标25个。
第一类综合指标,主要包括城市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0%、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力争降低至11.8%等3个指标;第二类便捷舒适指标,主要包括综合客运枢纽县级节点覆盖率达到75%、道路班线客运定制化率达到70%、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不含S线)达到1000公里、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率提升至80%等10个指标;第三类经济高效指标,主要包括铁路和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内河集装箱运输量力争达到150万标箱、镇村农村物流服务站点基本实现全覆盖等4个指标;第四类开放互联指标,主要包括重要贸易国家和地区海运集装箱航线通达率提升至60%、全国沿江沿海主要集装箱港口航线全部通达、中欧班列年开行量达到2200列等4个指标;第五类绿色智慧指标,主要包括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80%、道路客运站点电子客票实现全覆盖等6个指标;第六类安全可靠指标,主要包括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率大于20%、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系统业务回访满意率达到98%等2个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