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服务一个体系 监管一张网图
发布日期:2021-10-13 10:26 浏览次数: 字体:[ ]

曾经因别具匠心的设计理念及运营模式火遍全国的快速公交“常州模式”,如今被赋予了新内涵:主、干、支、特线路高效互补,与地铁无缝接驳,选用绿色智能车辆,实现数据共享及公交运营智能管控……以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和谐公交”为目标,江苏省常州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常州公交)正持续优化丰富公交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乘客出行体验。日前,“2021品质发现之旅”活动走进常州公交,感受“常州模式”焕发的新活力。
常州投用批量福田欧辉纯电动公交车。
延伸服务 公共出行更便捷
  乘地铁1号线从北郊中学站下车,步行200米到北郊中学新校区公交站,换乘公交直达小区门口。这是腾龙苑、凤凰名城小区不少居民每天的通勤方式。
  “随着地铁线路相继开通,我们走访调查了客流情况,取消重合线路,开通了地铁接驳线路,并延长运营服务时间。”常州公交总经理吴强告诉记者,仅2020年一年,企业就围绕地铁站点调整优化线路16条,延长4条线路服务时间,实现雪堰镇、前黄镇等地与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
  为进一步扩大公交服务范围,常州公交在丰富城区公交服务的同时,向下拓展城乡公交业务,对外开行毗邻公交线路,持续满足乡镇居民以及邻城市民到常州市区购物的出行需求。“我们先后探索开通了5条大站快线、6条社区微循环线路、2条毗邻公交线路、7条校园定制线路。”吴强介绍,常州公交已累计开通定制线路12条。
  除了构建更丰富的公交服务体系,常州还通过信息化织就了一张线上便民服务网。基于“i巴士”开展定制公交、包车业务,加速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研发应用,常州公交正努力打造以“常州行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为矩阵的公交客户服务新体系。
  “用手机就可以查坐哪趟车,公交车还有多久进站。”在武进公交中心站等车的李大姐告诉记者,现在不仅能在常州行App上第一时间掌握公交信息,还能在“i巴士”小程序里申请开通定制公交线路。
  常州公交还借助“互联网﹢”,持续创新服务模式,前移服务阵地,实现公交服务与乘客需求“零距离”。“我们建立了微信沟通群,乘客有意见随时反馈,通过这种最熟悉、最方便的方式,不断拓宽公交与乘客的沟通渠道。”吴强说。
智能监管 全生命周期精准运维
  打开常州行App查看公交车实时位置,市民卡点出门乘公交车;公交车故障,司机在维修点触摸屏操作报修,审批、派工、领料全流程无纸化操作,维修过程更便捷、高效。这些仅是常州公交智能化发展的缩影,如今的常州公交已实现监管一张网、查询一张图。
  “近年来,我们在智能化方面做了不少深度挖潜,对外服务乘客方面,研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为乘客提供多样化、个性化出行服务;对内强化管理方面,使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车辆运营全过程实时监管,数据报表都能在系统中体现,我们有高层管理平台,可看到每辆车、每条线、每个子公司具体的运行情况。”常州公交机务副总经理朱向军介绍。
  为保障车辆高效运转,常州公交制定了不少规范标准,使车辆管控更规范。“从驾驶员例保到日常管理,再到维修,我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特别研发了车辆维修系统,实现全流程无纸化。”朱向军介绍,这样可确保车辆维修每个节点在系统里都可查、受控,有效提高了维修效率,也实现了对车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使用车辆维修管理系统后,整个管理效率至少提高了20%。”朱向军说。
  为更直观、高效管理分布在各地的100多个公交场站,常州公交还研发了公交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把站点、线路、场站在一张图上进行管理。“我们用该系统计算站点、线路覆盖率,数据更准确、完整。”朱向军说,随时通过系统查询相关数据,非常便捷,有利于企业决策。
升级装备 车辆绿色化小型化
  车辆绿色低碳化、车型结构小型化、配置人性化智能化……常州公交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及当地风土人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用车经验。
  “从2014年起,我们开始使用混合动力车型,2015年后,陆续投用纯电动车型。”常州公交机务副总经理朱向军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有新能源公交车676辆,预计今年年底可达到1324辆,新能源车占比将提升至61%。
  随着城市公交客流下滑和出行需求的不断变化,车型结构也在朝小型化、多样化发展。从事公交机务工作10多年的朱向军告诉记者:“我们根据不同线路特点选配车型,如今快速公交还是以18米、12米车型为主,干线公交以10米、10.5米车型为主,微循环线路包括地铁接驳线以6米、8米车型为主,在满足需求前提下尽量减少运力浪费。”
  “除了按需选车配车,我们在采购车辆时,也越来越重视乘坐体验。近期刚交付的75辆福田欧辉客车,在外观、智能化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提升,可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朱向军说,这批新车均配备了360度环视系统、电子驻车系统、客舱喷淋灭火系统等,可更好保障行车安全,“为方便老年人出行,我们今后将优先考虑一级踏步车型。”
  为保障新能源公交车安全、高效运营,常州公交根据线路特点,因地制宜选择充电模式。“对于远郊线,我们基本采用慢充,白天运营,晚上充电,既能缓解长里程焦虑,又能利用低价电减少成本。对于市区线路,运营时间长,一般在首末站利用司机休息间隙进行快速补电。”朱向军告诉记者。(本报记者 郑敏慧)

本文刊于10月13日《中国交通报》8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