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新华日报】新沂:变“交通走廊”为“经济走廊”
发布日期:2021-10-14 10:12 浏览次数: 字体:[ ]

本报记者 岳旭

通讯员 殷鸽 张明丽

有着“小县城、大枢纽”之称的新沂,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县级交通枢纽城市。“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新沂市全面践行“四个万家”促进“四个建设”,以枢纽经济资源集聚优势,实现物流降本增效、吸引产业纷纷集聚,加速推进枢纽、物流、产业间的有效转换,助力枢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今年国庆假期,新沂港一派繁忙景象,龙门吊来回穿梭,将一个个集装箱码放到货轮上。在这里,燕龙基(徐州)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的2000吨玻璃再生料发往江西九江港,储运主管滕丹说,内河运输在物流费用上要比公路运输节省近50%,每年企业可节省物流成本1000多万元。

新沂港通过与南京港合作,融入全省港口运营体系,已开通至太仓、南京、连云港的集装箱班轮。去年,货物吞吐量达3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5万标箱,约占徐州亿吨大港集装箱吞吐量的25%。

“我们将积极对接连云港港、徐州淮海国际陆港,争取设立海关特殊监管点,开通外贸航线,加快构筑以港口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淮海经济区枢纽内河航运中心。”江苏南京港新沂港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森说。

近日,驳船“鲁济宁货4059”在新沂港完成报港卸货手续,标志着新沂港联合广西贵港港和泰州高港港的“海-江-河”一体化运作模式圆满成功。该模式以性价比最高的运输渠道,将中新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急需的原材料石灰石从广西运抵新沂,及时为企业解决原材料短缺难题。

当前,新沂已初步形成公、铁、水等多种运输方式互通融合、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今年,随着徐连高铁建成通车,以及合新、京沪二线的规划建设,新沂将全面融入长三角、环渤海“两小时经济圈”,成为连贯南北、承接东西的枢纽城市。

近年来,新沂全面贯彻徐州市《关于支持新沂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意见》的要求,推动公路港物流园、国际铁路物流园、新沂港、快递物流园、航空产业园等枢纽产业平台联动,组建新沂综合物流园,形成“大枢纽、大物流、大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促进更大范围的要素流在本地集聚、重组、辐射、扩散,将“交通走廊”转变为“经济走廊”。

去年,新沂综合物流园入选江苏省智慧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物流园区智慧化改造试点”,快递物流园抢抓机遇,与美妆电商园协同发展,推动快递服务与电子商务密切合作、共同配送,解决农村物流长期存在的镇到镇、镇到村“最后一公里”难题。

新沂市快递物流园负责人卢泽济介绍,截至9月,新沂进出港件约1.33亿件,业务收入3.114亿元,居徐州市各县区首位。

而在新沂国际铁路物流园,一期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作为上海铁路局与地方共建的3个县级铁路物流基地之一,该园区按照国家二级物流基地标准打造。“我们将对接连云港中哈国际物流园,加快切入中欧班列运行体系,全力创建铁路临时开放口岸,辐射周边区域及‘一带一路’沿线物流园,打造中西部地区双向开放的‘中转站’。”新沂市铁路办负责人王成市介绍。

同样,新沂公路港物流园内,每日运输车辆往来繁忙。该园区取得网络货运平台资质以来,积极推进“智慧物流云平台”建设,推广“互联网+物流+产业+金融”模式,并积极建设城乡配送网络,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和连锁超市等开展共同配送,推动跨区域配送中心、城乡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58家,上半年入驻企业营业收入约4.5亿元,纳税总额约1500万元,带动就业约1700人。

踏上“十四五”新征程,围绕集聚商贸物流、临港和临空产业,新沂不断强化扩展“枢纽+平台”“枢纽+产业”“枢纽+企业”等发展模式。新沂市委书记陈堂清表示,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将枢纽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聚焦“一枢纽一中心一高地”战略目标,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崛起。

本文刊于10月14日《新华日报》20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