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水运报】江苏打造交通执法“样板”
发布日期:2021-12-01 10:28 浏览次数: 字体:[ ]

全媒记者 鄢琦

11月19日,南通江海通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机务部谢经理从执法人员手中接过《海上船舶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证书》并连声道谢。服务对象的肯定和好评源于南通交通执法支队践行“亲情执法”服务理念,创新检验手段和机制,为船东、船企节约了大量成本。

据了解,江苏省交通执法部门依据《江苏省“十四五”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监督规划》,率先在全国省级层面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领域“为全国发展探路”,凝聚起实现交通综合执法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为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执法保障。

经济强

营造运输市场环境

11月18日,扬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执法人员深入辖区一家物流企业,对企业安全生产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安全演练的等情况进行问诊把脉,向企业出具了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提出了针对性地整改方案,要求企业按照方案及时完成整改。

“近年来,江苏省交通执法部门不断推进交通综合执法改革,为营造优良的水上交通运输环境,主动上门把脉,助力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健全监管体系,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审批服务与执法监管信息开放共享、互联互通,将执法检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社会信用记录,建立健全部门间相互衔接的联合惩戒制度。”江苏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为营造良好的水上运输市场环境,江苏省交通执法部门大力推广张家港试点经验,推动全省重大危险源港口企业建立本质安全联盟,打造港口危化品企业本质安全联盟平台,推广港口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生产经验做法。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和本质安全诊断互查,编制修订行业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对特殊作业、装卸作业、高风险设备作业等重要环节以及设备实施规范管理。

同时,江苏省交通执法部门建成水上交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现所有水上风险“一张图、一整网”的精细化、动态化、可视化分级管控。夯实企业安全生产20项主体责任,实现事故总量和较大事故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被有效遏制,水路运输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连云港市水上执法部门制定辖区巡航执法计划,常态化开展巡查巡航,强化内河船舶安全监管,实现辖区通航水域巡查全覆盖,确保辖区‘三无’营运船舶清零,‘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持水上交通和内河码头安全生产低事故率,助力辖区水运发展。”连云港市交通执法支队综合执法四大队副大队长肖向锋说。

百姓富

提供安全出行条件

10月29日,常州市锡溧漕河白巷桥水域有一艘货船与桥面发生碰撞,船员受伤,交通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执法艇开足马力将失控船舶顶向岸边,用救援梯在河岸与船舶之间架起了一道临时的“生命通道”,为施救受伤船员赢得了宝贵时间。该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常州交通执法水上铁军积极践行“两在两同”,已成功救助遇险船舶56艘,救助人员8人次,挽回经济损失40.8万元,以实际担当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

为了百姓的安全出行,江苏省交通执法部门深化跨省际、跨水域应急联动合作,优化湖区搜救、重大水上溢油、气候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应急处置部省、区域、军地协同联动机制,规范信息发布,做好预警预防,健全水上交通应急管理体系机制,完善交通运输参与应对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突发事件协同应对工作机制。

江苏省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完成江苏省水上应急救助站点布局规划研究,建立应急基地网格化覆盖体系,实现水上应急救助站点分级布局,推进全省应急储备库建设。在京杭运河、太湖、洪泽湖和骆马湖等重点水域建立完善应急执法保障基地,并积极配合江苏省应急管理部门,推进适应化工园区、港口、水路运输的危险货物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同时建设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安全生产案例、应急演练情景、应急处置预案、应急处置专家、应急救援队伍库和应急救援物资库,开展网上安全生产风险仿真、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对原有应急处置流程进行调整,优化应急处置调度,新增智能预案管理与应用的水上应急智能化指挥平台,完成应急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升应急处置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快速响应能力。

为强化船舶船员服务保障,助力水运经济发展,江苏省交通执法部门正着力打通部省两级有关船员、船舶、船检证书系统数据链路,定期检验、更新电子证照数据,确保上报证照目录数据的质量,形成“多证合一”的内河船舶电子证书。实施长三角船舶电子证照共享互认,开发电子证照相关应用,逐步推动电子证照替代实体证照,实现业务系统和电子证照的网络核验。为更好地服务船员,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内河船员培训模式,构建理论与实操相结合、远程与现场相结合的内河船员教育培训体系。提升服务船员水平,利用船员“口袋工程”,做好异地培训、考试、发证管理和违法记分等。升级船员超市功能,建成集终端数据采集、行业信息汇聚、综合业务办理、从业人员培养考试一体化的水上综合执法服务站,提高服务船员水平。

环境美

守住污染防治底线

11月20日,连云港市交通执法支队综合执法四大队赴新云台码头,开展船舶燃油抽检工作,重拳打击营运船舶使用劣质燃油行为,坚决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

为强化船舶污染防治,江苏省交通执法部门整合水上监管平台内外的船舶VITS、AIS等系统,将船舶污染物送交、船舶铅封管理、船舶检查等数据信息与船舶污染防治信息数据共享。加强船舶污染防治检查内容筛选,结合船舶的定位,突出需要检查的目标船和需要检查的项目,提高执法效率。

常州交通执法支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已建立船舶污染防治检查数量和质量分析系统,分析辖区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安排检查计划和任务,保证新建船舶防污设备达标率达到100%。日前,常州辖区最后一艘内河单壳化学品船舶在金坛区拆解,此举是江苏省最高标准、最严措施管控交通运输领域重大安全风险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于辖区内河水域通航安全污染防治等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升港口污染防治水平也是重点工作。为提升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运行和管理水平,江苏交通执法部门促进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与城市公共转运、处置设施之间有效衔接,落实“先递交船舶污染物再装卸作业”要求,实现辖区港口码头污染防治监管全覆盖。

本文刊于12月1日《中国水运报》2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