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连徐高铁开始全线试运行,标志着该线开通运行进入倒计时
视觉江苏网供图
作为江苏高铁“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局之作,连徐高铁定于2月8日正式通车。7日下午,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连徐高铁建成通车相关情况。记者获悉,随着新高铁开通,连云港徐州间高铁最快通达时间将缩短到一小时。连徐高铁建成通车后,江苏省内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高速铁路里程2215公里,一跃而居全国前三,“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基本形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连徐高铁
有多快
350公里/小时,徐州到连云港最快一小时
省铁路办副主任朱培德介绍,连徐高铁东起连云港市,西至徐州市,正线全长约180公里,初步设计批复总投资265.9亿元,设计时速为350公里,全线设置连云港、东海县、新沂南、邳州东、大许南、后马庄(接轨站)等6座车站,最终引入徐州东站。
随着新线开通,江苏高铁运行版图进一步扩大,东海、新沂、邳州首次通上高铁,沿线群众将可以在家门口乘高铁通达祖国各地,出行将更加方便快捷。其中,8日以后,徐州至连云港最快1小时整,较目前压缩1小时04分。徐州至邳州、新沂、东海县最快只需要21分钟、27分钟、44分钟,较开通运营前压缩31分钟、49分钟、1小时11分。新沂至南京、上海、杭州,最快运行时间分别为2小时29分、4小时21分、5小时40分,较现图分别压缩4小时12分、6小时37分、8小时12分。
多少车
初期每日安排动车组列车7对,二季度后再加密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陈万钧介绍,根据国铁集团公司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安排,连徐高铁于2月8日开通运营。
连徐高铁开通运营初期,铁路部门每日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7对,其中增开徐州东—连云港列车6对,车次分别为G8309/8310、G8311/8312、G8313/8314、G8315/8316、G8317/8318、G8319/8320次;调整运行区段1对,分别为苍南—淮安东G7792/3次0.5对调整为苍南—连云港,淮安—黄山北G7794/1次0.5对调整为连云港—黄山北,东海、新沂、沭阳、邳州、临沭、郯城等苏北、鲁南地区旅客前往徐州、南京、上海、杭州等主要城市旅行时间将大幅缩短。
2021年二季度,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连徐高铁将按照日常线、周末线、高峰线安排列车开行,届时列车开行对数将进一步增加,沿线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将更加方便。
哪些特点
历史文化、生态绿色与智慧设施融为一体
连徐高铁有哪些特色呢?省铁路集团副总经理卢余权告诉记者,作为贯通江苏北部的重要通道,连徐高铁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突破”。首先是轨道质量平顺性更优,全线无砟轨道TQI(铁路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平均值达到1.4毫米,这意味着列车开行后的平稳度会更高,乘客的乘坐体验感会更好;施工智能化程度更高,在特大桥连续梁拱施工中创新应用工业智能化预制装配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节约了25%的施工时间;创建绿色生态长廊,将主体工程与绿化等工程同步建成,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和乔灌结合、错落有致的绿色生态线;地域文化彰显更足,以“楚韵新唱,大器邳州”“水韵新沂”“灿若繁星,闪耀东海”为理念,连徐高铁沿线打造了三座高品质站房,充分彰显了地域历史文化特色。
重要意义
打通陆桥高铁通道,“花果山”可高铁直达“火焰山”
值得关注的是,连徐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通道的最东段,也是最后通车段。连徐高铁建成通车后,与此前已开通运营的郑州至徐州、郑州至西安、西安至宝鸡、宝鸡至兰州、兰州至乌鲁木齐高铁连接,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最长横向通道——连云港至乌鲁木齐的高速铁路将全线贯通,形成全长3422公里的陆桥高速铁路通道,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从“花果山”乘高铁将可直达“火焰山”。
推动徐州、连云港交通枢纽地位再提升
连徐高铁还是江苏苏北“铁三角”的最后一道边。连徐高铁与连盐铁路、徐宿淮盐铁路、连淮铁路共同构建起苏北地区内部“铁三角”高铁网,苏北五市将形成高效便捷、内联外通的高铁路网,给苏北5市走进新时代带来全新机遇。
尤其是对于徐州、连云港两市来说,徐州有陇海、京沪、郑徐、徐宿淮盐等铁路,加上连徐高铁,其中心城市的地位更加稳固、交通枢纽的优势将更加凸显。连云港是沟通东部沿海的关键交通枢纽,连徐高铁开通,显著缩短连云港对外时空距离。华设设计集团综合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裴剑平指出,连徐高铁的开通将连云港及沿线城市纳入徐州“1小时交通圈”,并通过高铁快速便捷的服务切实将交通圈转化为经济圈,将有力助推淮海经济区一体化。
未来五年
2025年江苏9成以上 县级节点通高铁
正加快扬镇宁马、常泰等铁路前期工作
过去五年,江苏高铁里程增长158%。“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江苏铁路建设又有哪些大手笔?将给百姓出行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江苏省铁路办副主任朱培德介绍,“十四五”江苏铁路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江苏”,全省铁路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达到3000公里以上,覆盖所有设区市和90%以上县级节点,实现省会南京与各设区市1.5小时通达、与长三角中心城市1小时通达,各设区市间2.5小时通达,各设区市与长三角中心城市间3小时通达,宁镇扬、苏锡常、沪苏通分别形成1小时“轨道交通圈”。铁路货运在“十三五”基础上增量明显,货运体系基本形成。
为促进全省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江苏正全力争取一批新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对已纳入规划的项目,着眼于高水平建设,目前省铁路办和省发改委及省铁路集团全力配合,正在加快推进扬镇宁马铁路、常泰城际铁路、宁宣铁路、如通苏湖铁路、苏锡常城际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明后年的开工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同时,高标准推进高铁过江通道建设,加快常泰过江通道建设进度,推进上元门过江通道、江阴第三过江通道、海太过江通道,积极谋划七乡河等过江通道,科学统筹通道资源利用,促进跨江融合发展,支撑省内全域一体化。
本文刊于2月8日《扬子晚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