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胡宗元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十三五”时期,是镇江交通运输奋发有为、跨越赶超、成效卓越的五年。五年来,镇江市积极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坚持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全市综合交通面貌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为镇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五年来,镇江交通运输发展格局更“大”了
交通要发展,项目是关键。镇江市主动作为,积极争取上级重视支持,全力以赴促进交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完成交通建设投资约435亿元。
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实施。铁路方面:连淮扬镇铁路建成通车,南沿江城际铁路、宁句城际S6号线等项目加快建设,铁路路网密度排名全省前列,“轨道上的镇江”形态初显。公路方面:镇丹高速、五凤口高架、丁卯高架、G312城区段南移等项目建成通车,五峰山大桥接线高速公路主线贯通,公路里程突破6900公里。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干线、村村通农路,公路路网密度位列苏南第二。水运方面:航道码头建设突飞猛进,完成长江-12.5米深水航道、苏南运河镇江段“四改三”、丹金溧漕河丹阳段“五改三”整治,新建成万吨级泊位12个,港口最大靠泊船舶等级由7万吨级提升至15万吨级,实现了长江5万吨级船舶、内河千吨级船舶常年通行。航空方面:大路水上机场加快建设,通用机场二期稳步推进,开通我省首条直飞千岛湖的跨省低空短途通勤航线,有效推动通用机场、通航飞行、整机及零部件制造等通航核心产业蓬勃发展,全产业链条已具雏形。
五年来,镇江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更“强”了
“十三五”期间,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大推进,交通运输支撑和引领镇江经济社会发展功能显著增强。
在客运服务方面,镇江积极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加快建设功能层次明确、网络布局合理、换乘衔接方便的优质公交服务体系,满足城市居民安全、舒适、便捷出行的需求。2017年镇江市入选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镇江市区万人公交车保有量达22标台,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4.8%;新辟优化城乡、镇村公交线路76条,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保持5A级,全市镇村公交通达率保持100%。
在货运物流方面,镇江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货运总量稳步增长,货运物流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大力推进“公转水”“公转铁”,运输结构调整效果初显。2020年上半年,镇江市港货物吞吐量首次跻身全国前十,增幅在全国前十强港口中排名第一;2020年,铁路货物完成发运量149.47万吨;集装箱公铁联运量达32.65万吨,同比增长8.3%。积极推动互联网在整合物流资源方面的应用,惠龙e通、诺得物流、兴港国际物流、宏福物流等交易平台上线运营,有效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2020年,镇江与北京、上海、南京等14个城市一起创成首批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五年来,镇江交通综合管理水平更“高”了
交通行业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为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担当使命,镇江市不断提升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交通运输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美誉度等都得到较大提升。
科技赋能交通运输服务,逐步构建镇江智慧交通支撑体系,建成公路路网监测设施,实现城市进出口道路监测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完成全域公交智能化系统开发,实现市区、城乡、镇村公交“一站式”查询;312国道镇江段智慧公路、大路智慧通用机场、5G智慧公交等6个项目被纳入省交通运输“新基建”行动方案。
绿色交通扎实推进,创成全国绿色交通试点城市,建成镇丹高速、312国道城区改线段2条国家级低碳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成绿色交通综合展示馆,打造国内首家城市低碳交通管理平台;出台国内首部《长江岸线资源保护条例》,推进长江岸线资源集约化利用;承办交通运输部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防污染现场推进会,推广镇江污染防治经验。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圆满完成“平安交通”建设三年行动92项重点任务,交通运输本质安全显著提升,较大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零发生,行业重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达标率100%,规模以上企业安全风险管控率100%,“两客一危”车辆主动防控系统安装率100%,重点车辆交通违章率和事故率比“十二五”分别下降78%和65%。
五年时光转瞬即逝。回眸过去,展望未来,镇江市将抢抓交通强国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建设,全力推进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构建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本文刊于4月2日《新华日报》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