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孙兆金
“十三五”期间,南京市江宁区创造性地落实省市各项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扣新时代“交通强区”发展目标定位,构建开放创新、协调引领、绿色智慧的交通发展新格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客货运服务水平和行业治理能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干线公路建设突出内畅外联。充分发挥区内空港、江港、铁港等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区域交通路网配套衔接,完成S243禄口机场延伸段、S338江宁段和S340改扩建,正在推进宁马高速改扩建,推动“宁马扬”一体化和“宁博”一体化发展。实施区内交通畅行工程,先后建成谷里互通、龙西互通、溧马高速连接线(S002至将军路互通段)和淳化互通连接线,稳步推进机场高速九龙湖互通、秣陵互通,绕越高速窦村互通、高新园互通改造等项目,全面增强区内交通内畅外联能力,服务江宁枢纽经济发展。
农村公路建设突出品牌打造。投资约49亿元,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200公里,农路桥梁100座,形成了城乡贯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100%。创建“宁径织美”农路品牌,获评省厅第一批优秀农路品牌,打造产业、风景、创新、科技“四美宁径”,西部生态环线成为全省首批旅游风景道,打通江宁乡村绿水青山迈向金山银山新通道,形成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48亿元的乡村旅游规模,乡村日渐成为“城里人向往、农村人自豪”的诗与远方。
轨道交通建设突出路网完善。强化规划、建设、营运的服务协调力度,先后建成S7、S9两条轨道交通线,进一步完善江宁区域高快速铁路线网,区内7条轻轨线、3条高铁线、1条普速铁路,实现与周边区域更高水平互联互通,为江宁轨道上的枢纽经济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正在积极推进苏南沿江铁路、宁芜铁路外绕、宁句线、地铁5号线和3号线三期等工程,将极大提升江宁区对外以及与主城沟通联动的水平。
内河航道建设突出等级提升。完成句容河西北村至龙都段5.14公里航道疏浚达标任务。完成禄口平地开河工程,打通溧水石臼湖至江宁彭福段航道,让600多岁的秦淮河航道“焕发新生”。辖区航道通航里程136.39公里,其中等级航道63.39公里,占总里程的46.5%,等外级航道73公里。
客运服务体系更加便捷。“十三五”期间,江宁区新增35条公交线路,营运线路达172条,其中镇村公交线路87条,行政村覆盖率100%,公交分担率25.9%,较2015年提升2.5个百分点。新建改造公交站台739座,智能化改造公交站台347座,加装盲文公交站牌92座,加装语音提示设备31个,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持续优化群众候车环境,累计改造老旧公交场站43座,车均场站面积增至150平方米。市际和区际客运班线公司化率达100%。
货运服务体系更加多元。空港枢纽能级不断跃升。禄口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成功开通首条南京往返深圳全货机航线、南京往返大阪国际货运航线,区内跨境电商上海茗迪供应链、南京万胤俊“南京—洛杉矶”包机在禄口机场首航成功。围绕航空运输、航空制造、航空物流等重点临空产业,加快中国邮政南京国际互换局迁建、海关业务监管点等项目建设,强化空港对国际快递、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口岸设施支撑,南京空港江宁快递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示范物流园区。
河港疏运体系不断优化。“十三五”期间,滨江港实现货物吞吐量3633万吨,较“十二五”增加130%。同时,不断优化内河港口码头功能,沿岸港口码头共4座,分别坐落在秦淮河和句容河航道上,辖区内共拥有港口企业4家,码头泊位11个,码头总延长551米,设计靠泊能力达1600吨级。
快递物流网络不断完善。结合江宁优势特色,推进电子商务服务站建设,构建“网店+社区店+连锁店+自助取货点”的电商物流体系。新增城区智能快件箱约150组,格口数达20万个,居全市首位,布局建设132组农村智能快递柜,实现全区涉农社区全覆盖,智能投递率达22%。提高农村物流服务覆盖率,实现了快递进村。获评首批省级农村物流示范县。
交通治理体系更加高效。法治交通实现新提升。严格按照“10+1”、“263”和五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开展各类整治行动,稳步推进交通法治建设。加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基层执法站所标准化、基础管理制度规范化。深化“放管服”改革,利用大数据、随机抽查、信用评价等手段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绿色交通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建成1处纯电动公交车充换电站以及3处纯电动公交车充电站、充电桩209个。深化公交车新能源化应用推广,新增新能源公交车643辆,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从“十二五”末的39.4%提高到79.5%。积极开展“绿色汽修”品牌建设,推广“绿色汽修”相关设施、设备的使用。
平安交通得到新加强。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投资约1.5亿元,完成1154公里县乡道临河傍水、急弯陡坡等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加大公路超限治理力度,新增10个非现场综合执法动态检测点,组织公安、交通等部门开展联合治超,取得显著成效。
“十四五”时期,江宁区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要求,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优势,按照交通强国建设要求,围绕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推进基础设施、出行服务、货运物流和行业治理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经济、绿色智慧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江宁美丽古都典范区建设,有效支撑国家、省市重大战略落实。
本文刊于4月27日《新华日报》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