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黄文斌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国家沿海大通道与沿江大通道的交汇点,滨江临海、紧邻上海,与张家港隔江相望,区位优势明显。“十三五”以来,如皋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一个深水良港、两条过江通道、三座高铁站点、五条高速公路”的“一二三五”综合交通新格局正加快重塑,位势能级显著提升,实现了“三大跃升”:一是从“公路时代”到“高铁时代”的跃升。2015年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2020年12月30日,盐通高铁正式通车,通过沪通长江铁路大桥,如皋到上海的时空距离已缩短至一个半小时左右。经过艰辛努力,北沿江高铁也已确定在如皋境内设置如皋西站,实现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如皋市境内将有2个高铁站和1个动车站。目前,我们正积极做好国家一类口岸如皋港区铁路专用线前期研究,着力打造集“公铁水”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集疏运网络体系。二是从“江河时代”到“海港时代”的跃升。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的竣工,把如皋江港变成了深水海港,目前如皋港可服务20万吨级海轮减载装卸运输。目前,港区拥有码头企业27家,建成泊位82个,依托-12.5米深水航道建成,如皋港区港口码头正朝着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20年港口年吞吐量已突破80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50万标箱。港口对腹地经济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枢纽地位更为凸显。连申线为南北向高等级航道,连接长江、上海及连云港,成为承南启北,通江入海的水上枢纽。通扬线成为东西走向的高等级航道,连接通州湾新出海口,如皋段全长42公里,将改造为三级航道,“十四五”开工建设。届时,如皋市内河将形成人字型通江入海内河运输格局。三是从“公路水运时代”到“综合运输时代”的跃升。如皋综合交通格局已基本成型,呈现出四大亮点:高速路网“成环”。“十三五”如皋市持续推进G40沪陕高速如皋段扩容、S30如常高速如皋段的前期工作,推进东如高速纳入高速路网规划,与G15沈海高速、S28启扬高速形成高速环线,未来将实现每个镇15分钟内上高速,进一步打通如皋对外联系的黄金通道。过江通道“快接”。全市人民高度关注、各级领导大力支持的张皋过江通道已经召开工可评审会;通皋大道一期的建成通车及二期的加快推进,为如皋已开通运营的沪通长江大桥快速融入苏南、接轨上海打通了新的通道。国省干线“成网”。国省干线公路框架已经基本成型,南北走向西部有规划的S403、中部有G204、S259、S603、东部有S226;东西走向南部有G345、S356,中部有S334,北部有S355。这些通道挑起了沿线经济发展的大梁,成为如皋市经济发展的纽带。农村公路“提档”。投入近10亿元建设“建养一体化”项目,实现农村公路提档升级720公里,建设通居路600公里,行政村双车道四级路覆盖率达100%。2019年,成功创成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和全省农村物流示范县市。
“十四五”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期,也是如皋建设长江以北最强县市的发力时期。新起点呼唤新担当,新征程期待新作为。“十四五”我们将全力推进过江通道建设,加快张皋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尽早促成开工建设,加快实现如皋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全力推进铁路建设,积极服务推进北沿江高铁建设,同步建设北沿江高铁如皋西站综合客运枢纽,与已运行的盐通高铁、宁启铁路构建成市域“两纵一横”铁路网。全力推进骨干航道建设,积极推进如皋港与通州湾新出海口联动发展,力争在江海联运、江海产业联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全力推进快速路网及国省干线的建设,聚焦通皋一体化、主城与滨江一体化两个重点,加快市区至南通快速通道建设,积极开展主城至如皋港公路快速化改造;完善内部道路网络,推动城区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的适度分离,加快内外交通快速转换与衔接。全力推进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努力打通农村“断头路”,实现农村交通路网的互联互通;从保证群众出行安全的高度推进农村安防设施,提供安全出行保障;逐步补齐农村公路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方面的短板,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保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本文刊于5月13日《新华日报》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