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江苏交通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 加快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
发布日期:2021-07-23 10:31 浏览次数: 字体:[ ]

回顾“十三五”,但见荣与光。江苏交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以立足本地、聚焦发展、坚持开创、寻求突破的发展模式,为提升公路网综合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从而打造了安全、畅通、智慧、高效、绿色的现代化公路网络和服务体系,将“苏式养护”打造成为品质与效率的代名词。
  翻开江苏省交通地图,震撼于层级分明、纵横相连的路网。从为经济输送能量的“大动脉”,到为新业态提供养料的“毛细血管”,每一条道路,都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也彰显着江苏交通发展的成就。
  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5.8万余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25公里,普通国省道12544公里,高速公路面积密度居于全国各省(区、市)前列,普通国省道中一级公路占比全国最高,在全国率先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实现了10万人口节点30分钟上高速、相邻县通一级公路、县到乡镇通二级公路、乡镇到建制村通双车道四级公路。
  值得一提的是,江苏省境内乡村公路里程数占比始终在90%以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江苏公路建设与养护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意义。尤其是在县域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今天,公路养护更是成为一个社会关注度高且需求不断上升的命题。
  新时代的江苏,将延续历史上城市发展的辉煌成绩,整合江南的富庶与沿海的通达,在时代变迁中,以自己的节奏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品质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十三五”期间,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下,在各级公路养护部门的积极实践中,全省公路养护工作始终稳步推进,展现出新时代昂扬的风貌,也凸显了不断延展、持续突破的发展态势。
  科学、高效、有序的养护,是公路交通在江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中发挥先行作用的重要支撑,也成为助推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承载。
  以服务为指引,以技术为先导。“十三五”期间,江苏省际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分别增加7条和6条,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南京长江第五大桥等3座跨江大桥陆续通车,公路过江通道增加至17个,消除“断头路”、打通“瓶颈路”约800公里,实施普通国省道快速化改造470公里,建成具有集疏运功能的普通国省道近400公里。不仅如此,“十三五”期间,江苏省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养护经费分别投入182亿元、219亿元。在交通流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高速公路MQI达到96、优等路率99%,普通国省道MQI达到94、优等路率91%,危桥当年处置率100%,干线公路一类、二类桥梁比重保持在98%以上,均处于全国前列,全省公路、桥梁始终维持良好技术状况。
  以基建为抓手,以安全为遵循。江苏组建长大桥梁健康监测数据中心,对跨江大桥等重点桥梁开展健康监测数据集中分析。在普通国省道桥梁建设应用健康监测系统76套,高效保障公路桥梁安全。按照部省统一部署和江苏公路发展实际需求,全面完成公路桥梁安全防护和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安全通行能力提升、隧道入口段行车安全及提质升级、独柱墩桥梁运行安全提升、平面交叉口交通环境整治、跨线桥防护网整治、农村公路千灯万带行动等专项工作,公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20年全省交通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2015年分别下降76.62%、78.12%。
  以品质为追求,公路养护应急处置更加有力。截至2020年年底,江苏共建成255个标准化养护工区,其中高速公路64个、普通国省道191个,实现全网络、全路段覆盖,完成37个普通国省道养护工区标准化机械设备配置;研发沥青道路微波养护车、公路快速融雪除冰材料及装备等成套化、智能化养护应急装备并投入应用;全面实现大中修市场化、标准化,小修设备成套化,小修作业快速化,一级公路清扫机械化;建立完善公路交通应急演练机制,成功承办以“冬季公路交通综合应急保障”为主题的2018年度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
  以用心为底蕴,以品牌为优势。随着公路养护工作的持续深入,如何在不断加码的基础上避免资源浪费或重复行动,就成为江苏公路养护在品牌建设中关注的重点。为此,江苏省适时出台《江苏高速公路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在“保安全、保畅通、强服务”出行保障品牌行动的带动下,公路服务不断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了为未来蓄势的发展模式。“十三五”期间,全省建成普通国省道公路服务设施134处,打造了徐州104国道王集服务区“汉韵驿站”等5个“公路驿站”品牌。打造“苏高速·茉莉花”品牌,积极探索服务区与旅游、商贸、文化等融合发展,阳澄湖服务区和芳茂山服务区等成为全国的热搜网红,沙溪服务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高速公路美食节。
  以政策为根基,以普惠为目标。“十三五”期间,江苏公路积极开拓视野,发挥政策优势,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确保交通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得到最大化发挥,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社会认可的公路养护新局面。全面完成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高速公路严格落实“绿色通道”、重大节假日小型客车免费通行、收费道口积压车辆超过200米免费放行、降低物流成本通行费减免等各类优惠政策。“农村公路﹢”助力乡村振兴成效凸显,在全国率先创新形成“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模式并取得显著示范效应,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收入超千亿元。成功创建9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省82个涉农县全部创建了独具江苏特色的农村公路品牌,基本实现县县都有美丽农村路;溧阳1号公路瓦屋山线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泰州兴化千垛美路、连云港大桅尖路获全国“我家门口那条路——最具人气的路”荣誉称号。镇村公交覆盖率达到100%,初步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
  创新服务 形成特色苏式养护品牌
  唯突破,可争先。在交通强国战略的指引之下,江苏省积极融入道路交通建设“全国一盘棋”,在区域范围内,不断提升公路养护服务品质,以“苏式养护”品牌为抓手,形成高标准、新特色的养护模式,确保为提升全省人民幸福感、获得感,带来更多强有力的支持。
  以科学,筑体系。面对全新公路运行状况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江苏立足本地实践,积极筹划养护创新突破,以此为基础,推动高水平养护工作打开新局面。一直以来,在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快速检测方面,江苏坚持高速公路每年三次、普通国道每年两次、普通省道每年一次的频率,以全覆盖、深分析的理念,积极推动科学养护,确保为公路养护的科学分析决策,提供更准确、更细致的信息支撑。
  具体来看,江苏高速公路在国内率先提出路面全结构状况检测理念,建立了沥青路面结构完整性指标等更具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构建公路养护管理和科学决策平台,高速公路以路面、桥梁、隧道、日常养护和养护计划等为核心管理要素,总体上实现养护数据资源共享、云上管理和智能辅助决策;普通国省道按照资产管理理念,建成应用全省统一的公路养护管理和决策平台,制定出台公路养护科学决策工作手册和实施意见,科学分配公路养护资金。
  以引领,促执行。从科学体系、养护理念,到一线作业、具体执行,江苏走出了稳健而有力的步伐。通过分析公路养护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以针对性举措,避免相关环节出现漏洞与短板。为此,江苏在全国首次提出“集中养护”的施工组织模式,在多条大流量高速公路先行先试,有效减少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节约有效工期93%,创造社会效益6.29亿元,开启国内大流量高速公路集中养护模式的先河。与此同时,江苏高速公路建立沥青路面质量数据中心平台,全面推广智慧工地应用,强化养护工程过程质量控制。普通国省道统筹养护发展与安全,同步完善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服务区、绿化、监控设备等配套设施,打造“畅、安、舒、美”路。
  以科技,助前行。在江苏公路养护的各个环节,都能够看到科技有痕或无迹的影响,这离不开科技研发与一线操作之间的互动。江苏公路第一时间收集一线反馈,了解养护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并以此为基础“定向”创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江苏搭建公路养护科技研发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成立在役长大桥梁安全与健康监测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材料及装备等行业研发中心,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省级综合养护技术合作平台。完成了高速公路路面结构长期保存技术及智能养护、基于BIM的公路桥梁建养一体化关键技术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15项。绿色公路建设成效显著,宁宣高速公路成为全国首条绿色循环低碳公路,312国道镇江城区改线段和苏州西段改扩建工程、524国道常熟段改扩建工程成功创建绿色公路建设典型示范工程。智慧公路示范工程扎实推进,沪蓉高速公路沪宁段成功应用应急车道主动管控、连续式港湾车道和匝道管控等新技术;342省道无锡段、524国道常熟段积极探索5G﹢车路协同场景应用;在全国率先打造高速公路“六朵云”服务平台。
  以品牌,成新势。江苏公路养护积极打造示范与样板,为全国公路养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江苏经验”。在可持续、高质量的公路养护目标之下,江苏建立起“现状检测﹢动态检测”多尺度检测体系、“技术状况﹢长期性能﹢影响因素”多元化评价体系、基于“规律性﹢趋势性”多因素决策体系、全过程智能监控体系、“效果﹢效益﹢环境”多维度评估体系,推动公路养护从被动到主动、从粗放到精细、从经验到科学、从单元到系统、从传统到现代“五维”转变,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科研精细化、工程精准化、作业标准化、生产绿色化、操作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和成本最优化,打造了具有江苏特色、行业特点的“苏式养护”品牌。
  厚积薄发 养护管理再上新台阶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在公路养护工作中,江苏坚持一步上一个台阶、一步过一个难关。这是江苏公路养护面向未来的态度,也是高质量开展养护工作的宣言。
  智慧大桥,是全新的尝试,也是经验积淀的厚积薄发。在全省范围内,智慧数字大桥已经成为江苏公路养护的全新发力点。
  在江阴大桥,江苏开展了主桥全桥BIM建模及连接线GIS建模,推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检查、检测、监测数据的深度融合。江苏基于高速公路施工智能管控平台,建立全路网沥青路面智能工地,实现沥青路面施工智能决策和动态管控;基于锡通大桥、邳州基地建成智慧养护基地,建设基地管理系统、原材料质控系统和智能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环境清洁无尘化、原材料管理精准化、混合料品质标准化。
 打造养护现代化示范样板,是江苏每一个养路人的夙愿。江苏公路通过统筹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路面病害处理、服务设施、监测设施、路域环境整治等,打造路况质量优、管理效率高、配套设施全、路域环境美、养护理念新的现代化示范路;重点围绕现代化养护工区、自动化智慧辅助养护巡查、养护工程智慧工地、绿色低碳发展等开展主题示范;培育现代化养护产业体系,逐步打造技术装备先进、标准体系完善、服务保障有力的区域性养护现代化综合示范样板。
  “四好农村路”是公路养护的主战场,也是江苏品质的集中体现。从高速公路到普通国省道,再到农村公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高质量养护工作中,这些板块缺一不可。
  重视各级道路养护,是江苏公路养护的重要特点之一。江苏推动实施农村公路品牌提升计划,打造形成30个品质优、效益好、知名度高的农村公路品牌,形成市级农村公路品牌集群和全省优秀农村公路品牌。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融合发展模式,组织“最美农村路”评选活动,进一步将江苏“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模式成就及经验向全国推广,继续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贡献江苏智慧。
  如今,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如同江苏公路养护交出的一份份高分答卷,不断彰显着江苏公路建设的新面貌,也凸显着江苏经济发展的新势力。
  本版图片由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提供   本报记者 董博今 驻江苏首席记者 施科 通讯员 王君睿

本文刊于7月23日《中国交通报》6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