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25日,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开展“绿色港航”全省五星级绿色港口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媒体记者走进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南京洪蓝船闸、张家港船闸、张家港港务集团,聚焦江苏港航在管理能力、节能降碳、资源集约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运输组织、绿色智慧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进行深入采访。
第一站: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
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有限公司(简称龙集公司)位于长江南京段龙潭水道,码头岸线长2310米,纵深1公里,拥有码头泊位10个、岸桥13台、场桥26台、轨道吊10台,是长江沿线单体规模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十三五”期间,龙集公司坚持“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理念,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废、护岸、增绿”五大重点工作,持续优化港区能源结构、提升绿色发展能力,先后获评四星级“中国绿色港口”和五星级“江苏绿色港口”荣誉称号。
为适应现代化港口建设要求,打造更加高效、经济、便捷的物流运输通道,龙集公司以绿色港口建设为切入点,从港口发展理念、能源消费结构、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长效防治、运输方式创新、管理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同向发力,打出一套绿色发展“组合拳”。该公司将在港区堆场自动化改造、纯电动设备应用、环境状态监测、综合能源管理、智慧岸电升级、RTG锂电池改造、数字化转型、供水系统优化和绿色环境整治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港口高质量绿色发展。
第二站:南京洪蓝船闸
洪蓝船闸工程位于秦淮河流域与石臼湖流域分水岭南侧,是秦淮河航道重要的通航梯级。洪蓝船闸工程设计等级为四级,设计最大船舶等级为500吨级。该工程的建设对于充分发挥水运资源优势、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沿线城镇和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蓝船闸和服务区房建采用了太阳能发电、岸电系统、智能自动灌溉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船舶油污水回收站、智能供水机等绿色环保技术设施。工程充分结合秦淮河深厚的历史底蕴,对航道两侧红线范围内护坡、堤顶绿化和服务区、锚地及船闸等节点进行专项景观设计,彰显了航道工程在宣传历史文化、改善自然和人文环境、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站:张家港船闸
张家港船闸是一所24小时运行的复线船闸,坐落在申张线航道入江口门处,上连长江,下连申张线航道。其中一线船闸按六级通航标准建设,设计年通过能力为450万吨;二线船闸按三级通航标准建设,设计最大船舶等级为1000吨级,年船舶单向通过能力6020万吨,货物通过能力3853万吨。
张家港船闸常年有苏、皖、鲁、豫、赣、浙、鄂、沪等省市的船舶通过,为当地水路运输经济发展和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船闸管理部门始终把生态发展作为船闸高质量发展重要抓手,推进航道整治,改善河畔环境,打造绿色廊道,提升区域品位,全力打造绿色船闸建设。2018年,水上ETC在张家港船闸正式投入使用,为过闸船舶带来了极大便利,提升了过闸效率,降低了能耗支出。船闸实施了富有苏南韵味的花园式船闸建设项目,绿化提升后整齐、干净、洁美,水波碧绿,不仅仅是繁忙的运输通道,更成为一道美丽的水上风景线。同时,船闸通过在远调站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开展“水上交通‘263’绿色志愿生态行”等活动,推动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公共服务落实到位。
第四站:张家港港务集团
张家港港务集团是全国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之一,也是苏州境内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社会公共码头,年吞吐能力超7000万吨,拥有长江岸线2631米,建有12个万吨级以上泊位,最大可停靠18万吨级船舶。2020年,张家港港务集团获江苏省首批五星级绿色港口,下属港盛分公司获评长江唯一“亚太绿色港口”称号。
近年来,致力于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气更净、港更美”,张家港港务集团以“用能体系低碳化、作业机械清洁化、环境治理精准化、现场业态景观化、运输结构合理化”等“五化”措施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全方位建设“最美港口”。创新应用“能量回馈”技术,对港内17台门机予以改造,年节电150万度,港内9座变电站全部应用电网无功补偿,每年节电68万度;安装使用LED等节能灯具2600余套,通过系统联网集中管控,年节电近130万度;安装16套风光(光电)互补路灯,今年充分利用现有仓库屋顶建设2.7MW分布式光伏发电,计划年内完成并网发电。淘汰改造港作燃油机械,推进 65台港作机械达标改造;引进清洁能源车辆,以清洁电能替代传统燃油,最大限度节能减排;实施矿石作业流程化改造,替代原有自卸卡车和挖掘机作业,每年可替代柴油1439吨、节约能源1564吨标煤。实现散货区域雨污水全收集、中水全回用,有效防治水污染。自主研发“门机料斗多级自动喷雾抑尘系统”,抑尘率达80%以上;成功研发全国港口首套“粉尘监测与智能控制系统”,引领港口抑尘进入智慧时代。在全省率先实现“一零两全四免费”目标,实现船舶污染物全时段、全申报、全接收。立足水水中转示范区功能定位,将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有机结合,积极推进运输结构合理化、最优化,依托9#—10#泊位流程贯通等改造,稳步提升煤炭直取高比例,多年来水水中转直取比例一直保持在80%以上。(厅港航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