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如东县城乡公交一体化启动运营,采取“节点运输”模式,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降低出行成本;截至目前,河北承德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客运线路达到983条,覆盖全市208个乡镇、2456个建制村……今年以来,各地交通运输部门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农村地区群众实现了抬脚上客车,更通过家门口的客车把农产品销往城里、把工业品买回家中,实现了农民增收,方便了寄递和购物。
本报记者 翟永威 张士鹏 薛荣泰 通讯员 秦虹光 符城玮
一点多能 应对多元服务需求
5时50分,在吉林省辉南县交通客货邮分拣中心,工作人员已经在忙着卸货、安检、扫码、分拣,一件件快递在全自动分拣设备上高速运转,自动归入到将发地的货柜内。
“2022年分拣中心投入使用,现在每天超2万件商品从这里送出至村民手中,村民寄出的快递也有1万余件,其中农产品就有4000多件。”辉南县龙湾客运公司总经理宋杨杨表示。
据辉南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国介绍,近年来,辉南县交通运输部门加快推进客运站转型发展,对辉南县公路客运总站进行升级改造,拓展了客运站物流服务功能,完善物流设备设施,并在朝阳镇客运站建设农村物流转运中心,使客运站转型升级为集客运服务、旅游服务、物流服务、邮政服务等多功能一体的服务平台。同时,在交通便利、客货运输需求旺盛的乡镇对既有乡镇客运站进行升级改造,增加完善货运物流服务功能,真正实现“客货同站”。
一点多能,既保障了客运服务基本盘,又兼顾了多元需求,为客运站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随着旅游市场的逐渐升温,交旅融合的发展前景更显明亮。截至目前,山西省已建成黄河、长城、太行三个一号旅游公路9797公里,打造运游融合等新业态新产品也成为当地重要发力点。据统计,山西依托汽车客运站建设旅游集散中心115个,设立交旅咨询点、旅游直通车停靠点1700个,开通旅游公交线路256条,进一步增强了城乡道路客运网络旅游保障能力。
不止山西,宁夏依托汽车场站优势,拓展旅游服务功能。“从集散中心出发,花9元就能一路直到沙湖景区,也不需要换乘。”来旅游的张先生说。宁夏天豹交运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响应自治区关于“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西部独具特色旅游目的地”号召,分别在银川汽车站、银川旅游汽车站、银川综合枢纽汽车站建立宁夏全域旅游集散中心,为游客搭建旅游集散的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平台。
“在运营中,旅游集散中心电子大屏滚动宣传旅游线路,设置旅游咨询服务台,并在候车区摆放旅游宣传展架等。”天豹交运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除了安排游客多的景区开通直达旅游直通车以外,我们还利用班线车辆解决游客相对较少的旅游景区的游客出游问题。不久前,宁夏旅游集散中心还入选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一网多用 城乡客运网也是物流网
按照人货分离要求隔离改装后,“村村通”车辆升级为“客货邮”融合车辆。 本报记者 薛荣泰 供图
据统计,每天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群众在网购、快件寄递方面的需求日益高涨。但“不划算”是一些快递公司对于偏远、少件村庄的感慨。
依托于便捷城乡公交网络发展起来的“客货邮”成为应对这种“不划算”的良方。
在山西晋城,完备的五级公交体系为当地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提供了支撑和保障。据悉,晋城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市域公交一体化改革,建成了城市、城际、城乡、镇村、旅游五级公交体系,推进城乡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利用公交车行李舱搭载快递,日均发单量2万余件、投递报纸量3万余份。”晋城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安徽舒城,这一点也得到充分体现。当地充分发挥镇村公交通村达组的网络优势,开拓“公交帮你代”业务,以小件快运收益补贴公益公交亏损,既扩展了快递运输网络,也为镇村公交增加了收益点。
农村客运遇到客流量下降、经营面临一定困难等问题,而依托于城乡交通一体化的客货同网,成为保障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的重要探索。
“以前跑农村客运只能载客,客源少也很零散。现在开通了‘客货邮’融合线路,‘村村通’客车能载客又能放快递包裹,每月多赚了1100多元!”提起“客货邮”融合运营带来的变化,福建建宁农村客运驾驶员刘建彬高兴不已。据悉,建宁对7辆“村村通”车辆按照人货分离要求进行隔离改装,将之升级为“客货邮”融合车辆,并延伸客运线路7条、融合“客货邮”线路28条,沿线24个建制村升级为“定时、定点、定线”制班车,票价由人均10元降低至4元,降幅60%,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便利高效 优线路添智慧助发展
一直以来,浙江推动城乡公交发展坚持宜公交则公交、宜客运则客运的原则。
“以前村里到县城一周只有一天有班车,现在增加到每周三天有班车,且每天2个班次,真是方便太多了!”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云峰街道门阵村客运上客点,村民们连连称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遂昌是典型的山区县,针对营运班次少、发车时间间隔长等问题,遂昌以农村客运“村村通”为抓手,因地制宜制订“一村一方案”,全面推动城乡公交客运服务均等化。
在河北,保定定兴县交通运输部门为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专门为当地农业产业园建起了循环路,开通了公交旅游专线。如今,园区成为了城乡居民休闲“打卡地”,每年接待县内外游客超10万人次。同时,该县实行“一域一公司”城乡公交集约运营管理模式,不断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统筹布局,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终端的三级城乡客运公交新格局,实现了县乡村通车率、县域30公里范围内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行力、村物流节点覆盖率“三个百分百”目标。
信息化和智能化也是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
近年来,浙江常山交通对现有农村客运一体化进行改造,以智慧交通为核心,常山“U无忧”公交刷脸乘车等智慧应用场景相继落地。据介绍,“U无忧”通过人脸识别实现乘车快速支付和信息收集,早晚高峰期人均乘车用时由原先的扫码支付30秒缩短为3秒。目前,该应用已在常山县域内所有公交线路完成全覆盖,运行至今,注册用户已超1.5万人,日均使用量约110人次。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11月15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