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多次重要指示,字字铿锵,声声入耳。近年来,苏州市吴江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统筹推进建管养运长效管理,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推动“四好农村路”发展再上新台阶。
翻看吴江地图,目前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近1600公里,一条条道路如一根根毛细血管般打通着农村与城市,210个行政村双车道四级以上公路覆盖率、327个规划发展村等级公路通达率均达100%,吴江基本形成以县道为骨架、乡道为支线、村道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实现了与国省干线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高效互通,为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乡村公路,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多年来,吴江深刻践行“农村公路+”发展理念,与旅游、生态等深度融合,展现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动农村公路和旅游产业发展。在“四韵和融”农村公路特色品牌的引领下,吴江成功打造环长漾“稻米香径”在内的多个农村公路优秀案例,切实增强了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走出了一条令人赞叹的乡村振兴富裕路。
一、基础条件
(一)基本情况
“稻米香径”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西南环长漾区域,全长约23公里,是联结旅游重点村、特色田园乡村、文旅业态、田园风光的一条乡村公路,因道路两侧多稻田和花卉,故名“稻米香径”。
图1 稻米香径
(二)建设背景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作为蚕桑文化复兴带、水乡田园风光带的共同载体,“稻米香径”使区域内乡村交通网络成网成环,推动环长漾地区旅游开发,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基础保障。
图2 长漾滩环线工程
二、交旅融合特色
“稻米香径”串联起一个基础交通、旖旎风光、特色产业共生共荣的新世界,极大改善了当地出行条件,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打卡观光。
(一)乡村公路+基础服务,让旅行更便捷
作为江苏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区之一,吴江自2009年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建设以来,逐步构建了“城市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级公交线网模式,基本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和行政村村村通公交,农村居民单次出行直达各中心区镇,一次换乘到城区和苏州”的发展目标。
图3 稻米香径小火车
图4 稻米香径指路牌
织密通乡到村达景的快进慢游交通旅游网络,抓好乡村旅游交通“最后一公里”,打造“综合旅游大通道、旅游干线、乡村旅游道路”三级旅游交通体系,构筑“慢游”交通旅游网络。“稻米香径”配套有车行和慢行系统,公交路线也由原来只到各自然村扩展到各村民小组,极大地便利了村民。按照田园乡村整体的规划,由观光车把每一个景点串珠成线,形成了一个10公里的内循环。
谢家路公路驿站依托整个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特色田园乡村,充分整合区域中心现有建筑公共服务主体,将周边的导视系统、党群服务中心、游客停车场、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文明长廊等其他相关附属设施及场地充分融合。同时,通过完善谢家路、谢众路沿线公路设施,增设村级物流点,设置多级引导标志等,提升公路驿站辐射范围。
图5 谢家路公路驿站
(二)乡村公路+资源整合,让产业更兴旺
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产品业态多样、旅游设施完善,已形成了高品质的“吃住行游购娱”全域旅游空间。通过高标准规划设计、全方位人居环境整治、多渠道优质项目引进,使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风貌得到整体“美颜”,休闲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时代鱼米之乡”已经成为现实。
为配合村级建设,提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在路边种植花卉,在田间修建观光栈道,借助农业景观绘就了良田成片,白鹭齐飞,四季田园打卡之景。目前区域内建成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处、省级工业旅游区1处、AAA级旅游景区1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处、省级传统村落2处,在建2个市级特色精品乡村候选村庄,共建成3个特色康居示范区,81个特色康居乡村。
“苏小花”田野咖啡吧、“五亩田”民宿、“籽庐”生态摄影工作室、陌上茶馆、月半湾生态园、燃擎赛车、安吉拉仙境、村上·长漾里、江村1936·南园等特色业态的引入,使环长漾成为了集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餐饮住宿、游玩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型休闲旅游乡村。
图6 环长漾综合性新型休闲旅游乡村
(三)乡村公路+精品游线,让市场更繁荣
长漾品“香”休闲康养游精品景点线路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
发布三条环长漾精品农文旅线路,其中“吴江水韵桑田新丝路”曾入选中国农村杂志社“农遗良品”十佳旅游线路;“江村丝绸魅力吴江”之旅曾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环太湖江村养心之旅”曾入选市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多条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了吴江农文旅全域旅游新格局。
图7 “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精品景点线路
吴江水韵桑田新丝路: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起点)→众安桥村谢家路自然村→齐心村→太湖雪蚕桑文化园(终点)。以乡村旅游为主线,蚕桑文化园、蘇小花田野餐吧、初莲·乡邻中心、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柴米多蚕桑学堂、白相里·五亩田,涵盖食、住、游、学、购、娱等领域的农文旅新业态,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新内涵。
图8 吴江水韵桑田新丝路
江村丝绸魅力吴江之旅路线:江村文化园→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众安桥谢家路村→村上·长漾里→苏州玫瑰园。以蚕桑文化为主线,依托“千亩桑林、四季养蚕”的独特景观,打造了“蚕式慢生活”,开创了“丝绸+旅游”全景体验新模式,展现了“水韵”“桑田”“稻花香”的江南水乡田园美景。
图9 江村丝绸魅力吴江之旅
环太湖江村养心之旅路线:南厍村→太湖绿洲→新湖村→开弦弓村→南公堤。以江村文化为主线,漫步余薪堂、太湖大讲堂、老太庙文化广场,学江村经济,听太湖渔歌,看昆曲木偶,品非遗美食,实现了“宜居、宜业、宜游”的振兴目标。
图10 环太湖江村养心之旅
三、创新性做法
(一)政策引导,区域协同
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注重连片整体提升,创新机制,打破行政区划束缚,以整体规划为引领,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格局,实现集群式发展,最终打造成长漾国际文化旅游景区,为跨区域乡村带建设、内生式乡村发展提供有益经验。《吴江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5-2025)》《吴江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特色田园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暨桑基鱼塘保护发展规划》先后编制完成,部分村庄还编制了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深入挖掘特色基因,构建差异化、个性化的乡村旅游发展形态。
高位统筹推进环长漾片区协同发展,确保工作落地见效,成立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建设领导小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加强对工作开展、项目实施的协调、督促和推进,层层抓落实,力促相关工作落地见效。
图11 环长漾新时代鱼米之乡“最江南”样板区规划发布宣传
(二)整体规划,分段实施
谋划构建“外部交通快捷,内部交通顺畅,慢行交通丰富”的“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体系。统筹文旅资源和公路建设,构建串珠成线、连线成面的“慢游”旅游交通系统。以“行游一体、人在路上、路在画中”为体验目标。
图12 江村1936·南园
(三)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充分挖掘特色资源,打造具有自身优势特色的文化品牌形象。七都镇以“江村文化”为核,“溇港文化”为引,弘扬江村先贤故事、缫丝创业历史,打造研学旅行胜地;震泽镇以“湿地”为韵,“丝绸”为线,发挥湿地资源禀赋,用好桑蚕技艺,打响丝绸品牌,拓展水韵桑田内涵;平望镇以“古桑”为基,“康养”为聚,培育田园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等农文旅新业态,做优田园康养文章;横扇街道以“渔耕”为题,“太浦”为脉,扎根太浦河和塘浦圩田肌理,融入麦弓钓等传统渔耕技艺,传承江南渔作文化。如今环长漾区域空间、生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三大产业有机融合,内部功能分区合理、要素互补,区域联动机制基本确立,成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张靓丽的“乡村名片”。
图13 区域文化名片
四、社会经济价值
(一)整体效应
今年,吴江继续全面深化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全力争创“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月份,吴江进入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公布的“2022年度‘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8月上旬,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评估验收实地复核组来到吴江,实地走访了环长漾“稻米香径”,对吴江农村公路助力农文旅发展成效予以了充分肯定。
(二)乡村振兴效应
胡毓芳入选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杨祖根蚕业大师工作室”成为吴江首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引进了张文轩、孙晓东等旅游人才落户吴江。
震泽镇谢家路自然村获评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众安桥村摘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美丽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多项荣誉;齐心村先后获评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休闲农业精品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苏韵乡情”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四星级企业(园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领共同富裕示范村十佳案例、全省“共同富裕 百村富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等称号。
平望镇村上·长漾里通过收储和租赁方式,改造农民房屋26栋,在整体设计改造上主张与乡村的融合、共生和更新,已取得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等荣誉称号,村落累计接待游客量超12万人次,也为周边村民创收、创业提供了更多可能。
七都镇强化资源联动,深化与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合作对接,构筑学术联盟开展学术研究,发挥江村挂牌基地的实际效能;创新传播路径,开展乡村振兴江村行等各类活动,持续扩大江村文化影响力和传播力。
(本文刊于10月27日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农村公路助力共同富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