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试点:智慧交通5G
助力智慧汽渡安全运营
发布日期:2023-12-27 09:24 浏览次数: 字体:[ ]

5G+智慧汽渡示范项目依托南京市板桥汽渡,以提升内河通航安全管控能力为目标,以解决通航安全“知、感、管、助”成套技术为主线,实现了内河航道的通航风险评估、船舶动态监测、安全实时预警、避碰智能组织,提高岸基对通航水域安全的细粒度管理能力。

Snipaste_2023-12-27_09-25-47.jpg

一是全面覆盖5G网络,建立安全信息通道。为实现船、岸两端的高效组织与稳定通信,构建了高速率、低时延和大连接的5G船岸协同专网。通过用户面数据下沉至航道岸侧,边缘区域建设5G基站,为重点布控船舶提供与岸基间的实时双向交互能力,在直线距离2.2公里的通航区域内,实现船舶视频大并发回传监控,16ms时延的船岸协同辅助驾驶服务,建立了可靠、稳定、高效的安全信息通道。

二是全面汇集通航要素,建立动态数字孪生。针对雾天、雨天等航道能见度低事件,通过动态数字孪生还原真实场景,实现恶劣天气下的船舶安全驾驶。在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三维引擎技术支撑下,构建了码头、航标、建筑物等各类静态模型43种,渡船、油船、矿砂船等动态船舶模型6类,真实还原设备设施轮廓、尺寸,建模精度达到米级。通过固态雷达、微波雷达、惯性导航、高精度北斗、机器视觉、AIS等技术综合应用,围绕人为因素、交通因素等主要通航安全风险致因,实现安全要素全量采集,构建了高精度的数字孪生运行系统,有效支撑通航安全组织决策。

三是全面运用船岸协同,建立协同管控体系。为解决单体船舶感知与决策能力有限的问题,建立了船岸协同的管控体系。利用岸基调度中心算力资源、感知设备资源降低对船基设备设施的要求,实现岸基决策为主的通航安全智控模式。在雨雾等恶劣天气下,可以切换至辅助驾驶模式,大屏动态显示数字孪生的驾驶员视角,辅助以透雾相机、船舶全景相机,岸基中心掌握全部信息,为重点布控船舶提供多场景会遇避碰路径等辅助驾驶指引建议。

四是全面管控通航数据,建立安全绩效指标。充分积累通航大数据,聚类分析建立安全绩效指标集,辅助开展安全教育与制度管理。系统建立了中心、班组、船舶、人员层级的多层数据分析架构,围绕船务、驾驶等业务条线开展了纵横联动的数据分析,科学制定了安全预警/百航次、船舶修理/百航次等安全绩效指标集。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