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云南丨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经验交流集萃①
发布日期:2023-12-27 09:33 浏览次数: 字体:[ ]

围绕“四个一流” 持续开拓创新

奋力跑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速度

作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围绕“四个一流”,高质量推进试点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高站位统筹谋划 

加快推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出台《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关于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实施方案》等。省委、省政府成立推进交通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调度推进机制,形成“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省交通运输厅联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市县协力推进”的格局。截至目前,第一批11项试点任务已全部报部申请验收。

高标准推进

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效凸显

积极改革探索,努力把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全国领先、行业首创的试点成果。

围绕一流设施,建设高质量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突出重点提升公路网络效能,完成沪宁高速公路东段等42公里超饱和流量下的智慧扩容,在全国最早实现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形成“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500公里,城市轨道里程居全国第二。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8座、在建10座,隔江相望的设区市之间均有过江通道直通。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

围绕一流技术,构建高标准的智慧交通体系。在全国首个发布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工地等系列标准指南,建成全国首个省级路网云控平台。发布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沪苏通、五峰山等长江大桥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成功举办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

围绕一流管理,构建高效能的现代交通治理体系。在全国首个完成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行“邀约式”安全生产检查,推广“两客一危”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建成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开展“公路医生进乡村”行动。

围绕一流服务,构建高效率的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出台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补助政策,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创建,组建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联盟,发布4批、24个国家和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其中国家项目5个),积极探索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

高站位统筹谋划

加快形成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先进经验

印发《江苏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先后形成“加快复合型过江通道建设”等先进经验41项,典型成果333项,相关案例186个,推广应用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143个,其中省内112个,省外31个。

召开品质工程建设、“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等试点现场会,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试点召开数字交通产学研对接合作会议,发布22项数字交通技术需求清单及73个数字交通重点项目。



深刻吸取教训 补齐短板弱项

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近年来,云南省交通运输系统深刻吸取发生的典型事故教训,深入剖析事故原因,跟踪落实问题整改,持续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型。

切实加强隧桥施工风险防控

制定地方标准。制定印发《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公路隧道隐蔽工程无损检测技术指南》等3个云南省地方标准。在全省推广“一梯笼三平台”桥梁施工安防标准化设施。

健全制度体系。建立风险辨识分析“月调度”预警,施工重点部位、危大工程、关键工序带班巡视及现场值守,危隧施工掌子面安全员和视频监控“洞内洞外双吹哨人”等3个制度。

开展飞行检查。积极推进平安工地建设全覆盖,通过组建工作专班、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第三方专业机构等方式,在全省开展4次综合交通隧道质量安全飞行检查。

加强信用评价。采取“动态评价+定期评价+预警+整改反馈”方式每季度开展评价。

提升处置能力。组织开展3期全省综合交通桥隧项目施工安全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专题授课。

切实加强运输重点领域安全监管

强化协同共治。与公安交管部门建立“指挥协调、信息共享、协作会商、联合执法、应急处置、监管联处”6个协同共治工作机制,加大打非治违力度,查处各类违章案件2.9万起,打击查处非法营运车辆4730辆,查处“百吨王”259辆次。

强化重点监管。建立外省入滇营运客车高速公路运行安全监测机制,对频繁出入的外地大中型旅游包车实施重点监管,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并通报车籍地管理部门。搭建危险品运输车辆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运行监测平台。

强化综合治理。与民航云南监管局共同研究制定《云南省强化民航安全治理合力工作机制》,对全省15个运输机场净空保护、运行安全、不停航施工等开展明察暗访。研究《云南省小型客运船舶管理办法》,开展“夜游船”安全治理,建立节假日旅游客运蹲点暗访及调度机制。

切实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应对

建立汛期“1234”管控机制。严格落实1个“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12小时、6小时、2小时分级叫应);针对两区三厂、弃渣场等“2个重点场所”开展安全评估;在发生危险区强降雨时、发生异常情况时、对险情不能准确研判时切实做到“3个紧急撤离”;对人员、车辆、撤离路线、重点场所底数做到“4个清楚”。

实施“消危”行动。开展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完成村道安防工程7008公里、农村危桥改造309座;完成高速公路路段整治1033段,普通国省道项目126个。

强化应急准备。建立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和173个行业应急物资储备库,成立170余支公路抢险保通队伍。

(本文刊于12月22日“中国交通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