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新”技术多点开花 助力绿色低碳交通
发布日期:2023-12-07 10:59 浏览次数: 字体:[ ]

随着“双碳”目标的正式提出,交通运输作为全社会第二大碳排放源,其绿色低碳转型也被赋予了时代的新内涵。为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海门公路部门今年进一步加大“四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在路面、桥梁、安防等各领域广泛应用,全面助力绿色低碳交通。

向“新技术”要创造力,打造“看得见”的路口

科技赋能,提升群众出行安全感。在2023年安防工程中,海门平中路与十二匡路交叉口及G228海门河一号中桥新增两套预警系统。在机耕道口和主路双向安装“雷达预警”装置,当支路有车辆或行人汇入时,根据支路的雷达检测信息,主路道口的显示屏上会提示主路车辆的当前车速及“横向来车”信息,极大地提高了通行安全。

除了普通的雷达预警系统,今年海门还尝试在隐患较为突出的路口应用“哨兵系统”。该系统以文字提示屏、爆闪灯、语音播报和投影灯的方式,提供预警提示,人性化设计有效消除夜间语音扰民的影响。目前各套预警系统运营良好,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向“新材料”要动力,系好生命安全防护带

在2023 年农路安防工程中,还有一个“新材料”的应用,大大提升了沿河路段安全防护能力,那就是高强钢轻量化护栏。它相较于传统的Q235材质波,其塑性、韧性、可镀性更优,防撞性能更强;在节能减排上,高强钢轻量化护栏与现行的同防撞级别护栏相比可实现30%-45%的轻量化率,有效减少了对钢材的消耗,降低了碳的排放量。同时,高强钢轻量化护栏的可调节设计能解决目前护栏在路面加铺后不能提升的缺点,有效降低了养护成本。据悉,今年海门农村公路新建高强钢轻量化护栏约32公里,国省、县道零星交安维护约更换2公里,海门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防护系数显著增强。

“新材料”的应用涉及到2023年公路养护及维修的方方面面,比如安防工程中应用主动发光标志,能提高夜间交通指示能力;桥梁维修中采用自流平伸缩缝胶,能有效延长橡胶条使用寿命;日常保养中采用“黑魔法”超级冷补料修补坑塘,能适用于雨天潮湿天气,降低维修和养护成本。


向“新设备”要生产力,打造绿色低碳工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全面提升生产力,打造品质工程,今年海门公路路面摊铺换上了“新利器”—P6820DL ABG、P8820DL ABG新型摊铺机。其超长的“手臂”最大摊铺宽度为13米,最大摊铺厚度为300毫米,其ABG液压伸缩熨平板可以保证摊铺机实现最大化的压实程度,从而大大提高路面的平整度,保证车辆行驶平稳。高性能的零部件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降低油耗、噪音和运营成本。

据悉,该“新设备”已经在海门国省道、县道上全面应用,2023年产值达2000万,这也是海门公路部门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养护模式的又一新尝试。

新工艺要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灯控路口作为集中停车等候区域,车辙病害相对较为严重。针对这一情况,海门公路部门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采用灌入式施工工艺。在基体沥青混合料(空隙率高达 20%-28%)路面中,灌注以特殊浆体为主要成分的复合路面,利用嵌挤原则,通过骨料之间的相互嵌挤作用和灌注的特殊浆体共同形成刚柔并济的路面结构层,具有沥青路面美观舒适的同时兼备刚性路面的稳定性,对预防低速、重载、高温严重车辙有显著效果。

据悉,今年海门全区共有5个灯控路口采用灌入式施工工艺。除此之外,“十三五”以来,海门公路部门不断探索改性乳化沥青、冷再生、热再生、微表处技术等“新工艺”进行预防性养护,有效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下一步,海门公路部门将继续深入践行绿色理念,在推广循环经济利用、绿色高质量养护技术上下足功夫,推进公路养护领域节能降碳,走更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海门公路分中心 袁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