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淮安港航工作继续把握水运发展机遇,锚定目标,担当作为,着力提升港航发展质量,更大发挥水运发展优势,全力以赴扩投资、强服务、增效能,奋力书写“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港航担当。
一是“水运淮安”转身“水韵淮安”。漕运起于淮安、兴于淮安,凭借着运河强大的运输能力,淮安成为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交通咽喉,“南有苏杭、北有淮扬”,造就了这座运河之都的繁华盛景。水路运输是绿色低碳转型的重点领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积极稳妥推进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围绕“绿色化”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和散改集,大力发展跨方式一体化服务。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叠加实施,特别是淮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定位的成功确立,淮安港被列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为我们加快推进港航现代化建设找准定位。
二是“量增长”实现“质提升”。2023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要求加强干线航道建设,推进水运基础设施养护现代化。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配套通航工程,实施金宝航道整治,争取开工京杭运河四线船闸;加快实施新港三期,加密联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和内河集装箱运输。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也以相当篇幅对水运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港航作为国民经济畅通循环的基础支撑,要更有效发挥水运投资“压舱石”“加速器”作用,承担起稳定宏观经济、支撑重大战略、服务改善民生的责任。
三是“整体起势”发展“突破成势”。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运发展,水运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每年无论是开工的港航项目,还是签批的港航机要文件,都占据相当可观的比例,引领着港航向大格局、大手笔、大效益坚实迈进,水运建设进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工建设的水运项目投资总额约150亿元,迎来了淮安港航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