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扬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宝应分中心围绕“创新养护管理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养护管理体系和决策机制,提高养护资金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优化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养护企业,推进养护行业提质升级,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安全便捷的交通保障”等目标,按照《江苏省普通国省道养护现代化示范实施方案》启动G233宝应段“整线化”养护工作。
在G233宝应段“整线化”养护工作中,宝应公路部门推出了五项工作措施。一是明确考核指标和标准,建立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并对养护企业进行奖惩;二是组织对养护企业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三是强化养护作业现场管理,定期和不定期对养护作业现场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四是加强沟通与协调,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工作协调,协同制定预案,及时调处问题和矛盾;五是推行信息化养护管理,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断完善养护管理信息化系统。
根据G233宝应段“整线化”养护方案,路面养护、桥梁养护、路段安全隐患整治、道口绿化整治、排水设施改造、护栏完善提升等内容成为工作重点。同时,宝应公路部门还把G233宝应段“整线化”养护工作进行了拓展和延伸。一是推进G233宝应段“科技兴安”示范路创建;二是以宝射河大桥为主体,建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三是按照“公路+”融合发展战略,积极发挥公路沿线各服务区功能作用;四是推动构建“联网数据共享、联动调查分析、联勤排查整治、联合会商攻坚”的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四联”机制;五是通过加大“四新”应用力度,进一步提升养护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路面养护成本、延长公路全寿命周期;六是引导养护企业实施“人才兴路”计划。尤其是积极推动建设公路自动化智能辅助巡查系统,以清扫车、巡查车等为载体,运用机器图像识别、北斗定位、智能算法等新技术,高效识别路面病害,实现自动化生成养护巡查报表和巡查日志,实现“设备换人”,提升公路日常养护管理效能,降低人工巡查安全隐患。
目前,G233宝应段“整线化”养护正按照时序要求组织推进。公路养护企业从路基边沟、路面保洁、沥青路面、桥涵、隧道、沿线设施、绿化等方面列出了精细化、科学化、常态化养护清单,并突出在提高机械化保洁成效、提高养护计划执行的针对性、提高公路技术状况上强化落实。(陈定武)
本文刊于《江苏经济报》3月17日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