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骑行江苏看美丽农路”镇江站主题活动落下帷幕。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再访世业洲,富美农村展现眼前。
从江苏镇江市区出发,一路向西北,驶过润扬大桥,辗转绕引桥盘旋而下,便进入了世业洲。在这座四面环江的生态小岛上,绿意尚未完全褪去,轻风裹挟着稻果香扑面而来。
世业洲的秋是五彩斑斓、生意盎然的,而这所有的颜色又都与农村公路息息相关。这是现代高效农业绘出的生活之美,也是“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的蜕变之姿。
这里的生活比画美
初秋的世业洲,农田沿着公路蜿蜒,黄绿相间、错落有致,不时有小溪并行、鸭群为伴。在阳光的映射下,清澈的溪水泛起粼粼波光,倒映着人、车、路、田、村,一派生气。
2013年以来,丹徒区累计投资7.3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06公里,改造桥梁33座。家住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的84岁老人洪家勇说:“路修好以后,我们农民脚下不带泥,全部实现机械化生产,农机直接开进田。”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期间,来到洪家勇老人家,揭锅盖、开冰箱、进菜园,关心农民生活质量。今天,洪家小院里菠菜、辣椒、茄子、丝瓜、韭菜长势喜人。
秋风起,院后的稻田阵阵舞动。世业洲的特色大米品牌“一碗稻”在镇江市内很受欢迎,世业镇党委书记仲梅介绍,便捷的农村公路让物流产业链延伸到农户家门口,世业洲的优质农特产品得以销往全国各地。农民入股村集体的合作社,享受收入分红。尤其像洪家勇这样的留守老人,可以不用种田了。
“2022年,我们镇5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比2014年平均增长了1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7000余元。可以说,‘四好农村路’串起了绿水青山,也带来了金山银山。”仲梅笑盈盈地说。
经过一处公交站点时,几位村民正在等车。在主要线路或建制村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大约5分钟左右车程内便有一处站点。
洪家勇老人说:“以前我们出岛坐轮渡需要一两个小时,要是碰到大风、大雨、大雾,轮渡就停航了。润扬大桥通车后又通了公交,我们外出就更方便了,而且不像城市里有早晚高峰嘞,一点都不挤。”
目前,丹徒区已经在全区范围内开通镇村公交线路29条,实现建制村100%全覆盖,基本实现“零距离”换乘。同时,在“片区公交”“大循环公交”模式的推广下,镇江市开展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建设,实现农村地区与周边县市公交对接。
新疆游客也来摘葡萄
交通越来越便利,洪家勇老人一家人也盘算起外出旅游,省内的扬州、无锡,省外的杭州、桂林……这几年洪家勇老人游览了很多地方。他的孙女在日记里写下:“一桥跨南北,天堑变通途”、“要致富,先修路”,交通的便利,让我们镇搭上了发展的顺风车。家乡这些年的变化,让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这些质朴的话语。
秋日午间,太阳高悬,洒落片片金光,在葡萄藤留下点点斑影。叶明兰洗好一盘阳光玫瑰,忙里偷闲。今年57岁的叶明兰是土生土长的世业洲人,在先锋村四季春农业园经营着一家近200亩的家庭农场。上午,她刚刚接待了一批来自新疆的游客。
“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让全国各地的游客都能来这里采摘水果、品尝水果、打卡拍照。”叶明兰介绍说,最近几个月正是阳光玫瑰的采摘季,除了葡萄,她还种了草莓、枇杷、桃子等水果,一年四季都有果可摘。
近年来,江苏省“四好农村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丹徒区农村公路高度契合“一山两岛多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和产业布局,串起农业、文化等跨界产业,让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江苏省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全省已开发农村公路就业岗位约4.59万个,实现人均年收入约5万元。
每天清晨叶明兰与丈夫便早早起床,简单收拾后,准备迎接第一波游客的到来。“现在葡萄上市,每天都有好多顾客打来电话预约采摘和订货。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以后,农场的游客越来越多,高峰时一天有几百人。”说话间,预约的电话又打来了。
叶明兰算得上是世业洲现代高效农业的较早一批受益者。从种植玉米、小麦到转型种植葡萄、草莓,每亩的成本从几百元飙升至几万元。起初,夫妻二人心里犯嘀咕,最终先进的种植技术与越来越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把家庭农场办了下来,承包面积也越来越大。
“运输车能叫到农场门口,已经不用自己往外运了。”叶明兰介绍,如今不只运输便捷,平整的路面也大大降低了水果在运输过程中的颠簸磕碰,节约了不少成本。
最近,叶明兰又爱上了电商直播,在农场里架起了直播间。她清了清嗓子,提高声音:“‘宝宝们大家好!我叫叶明兰,欢迎来到明兰瓜果种植家庭农场的直播间!’我就是这么说的。”在女儿的帮助下,叶明兰一有时间就开直播,昨晚卖了40箱阳光玫瑰,5斤一箱,25元一斤,销往全国各地。
关于快递问题,叶明兰并不担心。每天傍晚快递小哥取件后,第二天一早这些阳光玫瑰就会出现在江浙沪市民的餐桌上。叶明兰拿起一粒葡萄,晶莹剔透的,她的眼里充满希望。
『种粮大户』少烦恼
向着农田出发,农村公路在绿阴中延伸到江边,一片片黄绿色跃动其间——镇江润良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兵兵正在查看作物长势。
2016年9月,王兵兵领办了镇江润良粮食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被评为“江苏省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承包农田面积3000亩,是目前世业洲上最大的“种粮大户”。这位外地来的90后小伙儿,更愿意称自己为“新世业洲人”。
以前,路不够宽敞,大型物流车开不到地头是最令王兵兵头疼的问题。近年来,丹徒区按照“高品质建设、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养护、高水平运营”标准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模式,提高道路质量,改善农村主要经济节点对外公路交通条件。此外,镇江市已经实现了建制村双车道公路全覆盖,全市建制村双车道四级路覆盖率达100%。
今天,看着大型运输车忙碌地穿村进田,王兵兵热情地算了一笔账:现在,1亩地的粮食能节省约10元运费,一年两季作物下来,仅运输成本就能节省约6万元。
“如果是鲜食玉米,那节约的成本就更多了。”王兵兵介绍,把鲜食玉米从秸秆上掰下来之后,要即时放进冷库锁鲜,才能保证最纯正的口感。现在,京东、顺丰的冷链车直接开到地头,“等客户收到货时,可能还带着今天早晨的露水呢。”他说。
在3000亩农田里,王兵兵还种植了大量油菜、大豆、玉米等油料作物,当地粮油企业的重要原材料来源就是这里。每逢抢收抢种时期,大型农业机械车扎堆上路,难免会担心路况和会车等安全问题。丹徒区公路工程养护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殷国龙介绍,目前丹徒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实现机械化,基础配套设施、交通标志标线规范化,安全宣传教育进村入户化,“这些年,砂石路变成水泥路,再变成沥青路。看到大家出行方便了,我们打心眼儿里觉得高兴。”
今年,镇江市交通运输局将以《江苏省“十四五”农村公路发展规划》要求,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提高养护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总结科学养护的新技术、新措施、新方法,丰富科学养护措施,打造舒畅农路。
眼看政策越来越好,农村公路让物流产业链延伸到了家门口,他还打算拓宽销售渠道,开发产销运储一条龙服务,借助自媒体、电商、直播带货这些互联网手段,以及集团公司客户渠道,将世业洲的农产品输送出去,打响世业洲的特色品牌。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提供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9月21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