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首次引进“就地热再生”绿色四新技术
提升公路施工多重效益
发布日期:2024-01-18 14:13 浏览次数: 字体:[ ]

在凛冽的寒风中,由热风加热机、加热铣刨机、微波加热机、复拌机、摊铺机等八台施工机械组成的现场热再生机组整齐的排列在海门区G228绕城段,有如一条钢铁巨龙,它们缓缓前进,转瞬就将路面加热至200℃以上。在热再生机组“利器”的加持下,G228绕城段预防性养护工程仅用一周时间,路面就恢复正常通车。据悉,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路,减轻道路施工对群众出行的影响,2023年海门在国省道预防性养护中首次引进“就地热再生”新技

材料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近年来砂石材料价格急剧增加,造成筑路成本增加。“就地热再生”技术可100%利用旧路面的面层材料,大大减少砂石筑路材料的用量,还能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外运的工程量,直接降低施工成本。就本次海门区项目来计算,维修面积1.2万平米,建筑垃圾排放减少约1400吨,工程造价直接下降约30%。

烟雾吸附回收,保障环保效益。相较于传统工艺,铣刨旧沥青路面、建筑垃圾外运会造成现场扬尘和噪声污染,“就地热再生”技术,在施工设备中配备了沥青降尘设备,采用活性炭物理吸附和烟雾回收再次燃烧技术,有效减少现场沥青烟雾现象,符合当前节能低碳的养护路线。

施工就地集约,扩大社会效益。“就地热再生”技术采取集约施工,将公路施工作业中的工序搬到现场。通过复拌就地热再生机一次性完成铣刨、破碎、拌和、摊铺及压实成型,简化工艺流程,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并且能做到不完全封闭施工,将对现行交通的干扰降低到最小。

下一步,海门将继续深入践行绿色理念,在推广循环经济利用、绿色高质量养护技术上下足功夫,推进公路养护领域节能降碳,走更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海门公路分中心黄刚、俞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