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港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
发布日期:2024-01-25 10:27 浏览次数: 字体:[ ]

      2023年,淮安港完成内河集装箱吞吐量51.28万标箱,同比增长8.44%,继续蝉联江苏省内河第一;铁水联运量达3万标箱,同比增长343%;完成外贸集装箱6634标箱,同比增长17.06%……

      江苏省淮安市港航部门锚定“加快建设内河航运中心”目标,依托“黄金水道”水运优势,乘势而上,奋楫争先,推动全市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再创历史新高,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贡献淮安港航力量。

      政策提效,助力水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出台《关于印发淮安市扶持水运集装箱运输发展(2023—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本轮财政补贴资金由每年500万元增至1000万元,进一步激发水运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淮安港航部门积极响应淮安市委市政府号召,始终围绕服务保障产业发展,定期走访重点物资企业和水路运输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和诉求,打通服务船员、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基础先行,内河港口产业能级持续跃升。加快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物资运输的大型综合性作业区、集装箱专业化作业区,积极打造现代化综合性港口。紧抓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契机,紧扣淮安港淮河业务发展规划,2艘内河最大标准化集装箱船150TEU翔宇101号、翔宇102号全面投入生产运营。努力提高区间散改集运输服务能力,加快打造300只自备开顶箱,目前已全面参与淮河铁矿粉区间散改集物流运输业务。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效逐步彰显,淮安港综合通过能力显著提升。

      航线扩容,内河航运枢纽优势持续放大。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大运河文化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完善集装箱航线布局,加快构建集装箱江海河联运体系,开通淮安至阜宁、扬州集装箱外贸快线,“信阳淮滨—淮安—上海”外贸集装箱专线顺利首航,定班运营“淮安港—上海港”海铁联运班列,外贸航运服务能力实现再提升。运行集装箱航线达21条,形成了“一核心、两中转、三配套”的互联航线布局,淮安港航线服务水平全面优化升级,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地位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