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交通要闻
水运江苏 美丽港航|常州港:描绘水运畅美“工笔画”
发布日期:2024-10-12 15:47 浏览次数: 字体:[ ]

近年来,常州港按照“专业化分工、一体化经营”的总体思路,将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化为细腻落实的“工笔画”,充分发挥水运效能,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港口枢纽能级奔涌向新

桥吊林立、装卸繁忙,满载货物的船舶往来不息、穿江出海……近日,一批风电塔筒在常州港新长江码头顺利装船出海,发往欧洲助力当地绿色能源项目建设,这也是常州港首次实现风电设备出海。 

1991年,常州港第一座长江码头、位于长江南岸德胜河口新华村的德胜港正式竣工投运,结束了常州没有长江港口的历史。而后,常州港实现快速发展。2003年,常州港通过一类开放口岸国家验收。2015年,录安洲码头4号泊位建成运行,成为常州港首个可以停泊10万吨级以下货轮的码头。目前,常州港形成了由录安洲港区、圩塘港区和夹江港区构成的“一港三区”的总体发展格局。

近年来,常州港紧扣常州“新能源之都”建设布局,科学谋划,深化服务,不断提升港口枢纽能级。在录安洲码头建成九类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取得九类危险品经营资质,打通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整车运输通道;创新长三角“新三样”危险货物水水中转“一单制”“一箱制”运输模式,高质量服务常州“新三样”产品出海。

智慧港口建设行稳致远

“通过人工智能、北斗定位等科技赋能,智能化运煤船清舱机在很多方面都比传统推耙机更节能更高效更环保。”国能常州码头燃料运维部负责人说。智能化运煤船清舱机的投入使用,降低了清舱人工运营成本,减少了柴油耗用和尾气排放,真正实现码头“智慧、无人、绿色、零碳”清舱作业,为常州港提“智”增效做出了有益示范。

 

在宏川石化码头,动态业务数据库建设全面提速,利用大数据高效分析不同生产调度方案的实施效果,实时优化调度策略;在录安洲码头,装卸工艺全面升级焕新,实现从船到库、从库到船的水水全流程中转,全年装卸量可替代短驳运输43.5万车次;在国能常州码头,对卸船机进行抑尘科技改造,运用全封闭传输物料技术实现“码头不见煤、空气无粉尘”……“智慧”已融入常州港的“毛细血管”,为水运高质量发展“加速”。

绿色港口创建进而有为

“有了大棚以后,从根本上解决了散货码头治污水、治扬尘的难题。”码头公司负责人指向录安州码头上盖着光伏“蓝被子”的巨型“气墩墩”说道。这4座格外显眼的“大棚”是2023年10月建成的国内首套大规模“光伏+气膜”光伏电站项目。这4座“大棚”总投影面积超过27万平方米,作为散货码头全封闭料仓,有效避免了扬尘外溢及水污染问题。气膜顶安装的光伏发电板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1153万度,节约标煤约339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500吨,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常州港坚持还绿于岸、还岸于江,不断挖掘港口码头“绿色潜力”,绿色港口创建成果丰硕。港口港容港貌全面提升,录安洲码头可绿化区100%绿化覆盖、启凯德胜码头散货堆场腾退建设生态公园,港区道路和夹江大桥全面提升改造。光伏发电设施广泛应用,启凯德胜码头0.5MWP光伏项目全年可发电量50万度,国能常州码头光伏项目年均发电量达898.07 万度。减污降碳工作高效推进,全面建成粉尘在线监测系统并投入使用,录安洲码头气膜大棚、国能和启凯德胜码头钢结构大棚等均已建成。目前,常州港6家码头中已有4家获评省级绿色港口。

 

未来,常州港将立足一域、服务全局,进一步激发港口发展新活力,力争用发展成果交出硬核答卷,真正把水运通道升级为发展通道,为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常州”贡献港口力量。(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