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加速成果转化 激发创新潜力
发布日期:2024-10-15 11:03 浏览次数: 字体:[ ]

本报记者 王晓萌 驻江苏首席记者 施科
  近期,江苏省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验收。通过实施该试点任务,江苏省打造了一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了行业治理大数据应用水平,推进了新一代电子识别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了智能交通产业集群。试点成果具有一定创新性、引领性和示范推广价值,在高新技术应用、重大技术攻关和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成果经验。
【主要成果】
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启用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通过试点建设,江苏完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建设,2021年完成验收,建成泰兴自动驾驶封闭测试区和常州东扩融合区开放测试区等,完成云控平台、车路协同路侧融合感知单元、智能公交车载系统车路协同智能车载网关等核心产品的研发与上路验证。加大5G、高分遥感等新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力度,南京板桥汽渡实施“5G﹢智慧汽渡科技示范工程”实现船舶高清视频的快速回传,南京江心洲、苏州太湖生态岛落地5G智能网联公交,苏州港太仓港区利用5G技术实现龙门吊和岸桥远程自动化作业;依托高分遥感技术开展农村公路核查与监管、交通基础设施沉降监测、重大工程进度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建成342省道无锡段、524国道常熟段、五峰山未来高速公路等智慧公路以及南京港、张家港港等智慧港口、刘老润三线等智慧船闸和南京禄口智慧机场交通基础设施。依托智慧航道工程实现了京杭运河江苏段外场感知和电子航道图全覆盖,启用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建成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实现交通运输行业基础数据“一数一源”。完成覆盖江苏全域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智慧路网”云控平台建设,协同公路运营、交通执法、公安交警等多方业务,实现日常业务协同管控。
  开发事件主动识别和智能预警系统。江苏立项开展省级重大专项《电子识别新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研究》,完成机动车电子识别、移动通信终端近场身份识别等技术在营运车辆监管、静态交通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在高速公路收费场景、城市道路停车场景、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场景实证测试。开展高可靠性公路货运系统规划方法、运营及运输装备研究,明确了可靠性公路货运系统基础设施在布局、功能和技术指标方面的改进要求。开发公路拥堵、路面异物、安防设施损害等事件主动识别和智能预警系统,开展车道级雾天行车安全诱导智能消冰除雪试点,提升公路货运安全性。开展《江苏交通运输车路协同创新应用规划和实施路径研究》《基于车路协同的智能网联公交项目》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技术落地。在五峰山未来高速公路完成了车路协同条件下的单车自动驾驶以及重载车队编队自动驾驶的实车测试。开展《基于无人驾驶和3D机械控制的路基智能施工技术应用研究》《就地热再生机群无人化施工技术研究及应用》《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及RAP微波热风复合再生成套技术及装备》等科技项目。
  推进智慧交通产业发展。江苏加快车路协同、自动驾驶产业发展。其中,苏州市构建了以智能汽车基础支撑、信息交互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基本覆盖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30余个细分领域,集聚智能车联网相关企业近450家。南京江心洲建设“未来出行示范岛”,智慧公交、智能驾驶网约车、智能驾驶小巴等顺利落地,引导测试认证、云控平台、智慧出行等产业集聚。无锡已实现450平方公里、856个点段的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覆盖,超350家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集聚。江苏围绕有轨电车自动驾驶、超级虚拟轨道交通(SRT)、磁悬浮轨道交通等重大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工程,推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建设。网络货运新业态方面,全省累计培育网络货运平台企业180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典型经验
利用成熟技术解决痛点问题
  针对当前智慧交通建设过度注重新技术应用、智慧化改造升级后运营管理效果不佳、用户服务体验提升感不强等问题,江苏不追求“大而全”,不片面强调“智慧”,注重利用相对成熟的技术,融合机电设施,解决局部拥堵等运营管理中的痛点问题。
  通过在交通量大、易拥堵、事故多发路段部署多元全景感知设备,江苏实施入口匝道管控、主线动态可变限速、分车道分车型管控等车道管控策略,将路段控制精细化至每单元1公里;动态管控应急车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日通过能力至20万辆次以上,提升区间道路的通行能力,实现公路智慧扩容。此外,江苏交通有效减少车流无序交织带来的拥堵和安全隐患,以数字化手段提升通行能力,节约道路资源,明显改善司乘人员体验感。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10月15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