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交通运输部和江苏省委、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江苏交通强国建设工作。江苏交通以试点工作为载体和抓手,开拓创新、勇于突破,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全国领先、行业首创的试点成果。11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已通过部现场验收评估,均被评定为优秀;增补3项试点已基本完成。
高站位组织谋划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省主要领导多次到交通运输厅和交通一线调研指导,强调要切实担起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探路使命。江苏省成立交通强省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交通强省建设。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成立由厅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交通强省建设厅内议事协调机构,形成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市县协力推进的格局。江苏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交通强省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推进会、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会等会议部署推进,出台《交通强国江苏方案》《江苏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关于落实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的实施方案》等,明确了江苏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目标任务。
高效率推进试点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制定“一年启动出亮点、两年推进见成效、三年总结出经验”的工作目标,每年制定出台工作要点、指导意见等文件。建立交通强国建设试点调度推进机制和重大交通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强化每周调度、月度会商、考核督办。定期编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简报,抓实抓细试点任务。在加快推进试点的同时,江苏连续两年印发《江苏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建立试点典型经验复制推广工作机制,梳理形成清单,已在省内和多个省份推广应用。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门户网站设立“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专栏,并入选省政府“走进江苏”栏目。充分利用简报、公众号、网站、报纸、电视、广播、会议等多渠道、多方式宣传试点典型成果和先进经验。
一、品质工程建设试点
坚持以“标准化、信息化、绿色化”为核心,系统推进品质工程建设,开展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在长寿命路面技术体系、大跨索承桥梁设计施工成套关键技术、船闸结构耐久性提升技术等方面取得技术创新和重点突破;创新形成“苏式养护”技术管理体系;积极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提升工程建造水平。
——打造优质耐久、安全可靠工程。深化推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印发省级创建示范评价标准及管理办法,实现部省市三级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共建,部级挂牌项目7个,位列全国第一。搭建江苏省高速公路及普通国省道典型桥梁健康监测平台,在国内首次研发构建船闸结构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系统。攻克大跨径索承桥梁设计和施工成套关键技术,实现悬索桥2000米级跨径突破,沪苏通、五峰山等长江大桥创下多个“世界第一”。打造“苏式养护”品牌,“十年路面百年桥”品牌享誉国内外。
——推动工程流程标准化。建立钢结构通用图集和应用指南定期发布机制,发布全省农村公路中小跨径桥梁、钢混组合板梁桥及中等跨径钢箱梁桥通用标准图集,完善标准化设计技术体系。构建覆盖主要从业主体的“1+6”信用管理体系,实现信用管理项目全覆盖、从业主体全覆盖。
——提升工程制造水平。建立公路水运工程智慧工地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交通重点工程智慧工地全覆盖。建立公路水运工程推荐和淘汰施工工艺定期发布机制,发布公路水运工程推荐施工工艺目录。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二、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试点
多层次轨道网规划体系全面完善,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形成“轨道上的江苏”主骨架,高铁运营里程2541公里,位居全国前列。全省9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位居全国首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二。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地方铁路建管体系稳步构建,轨道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
——推进“四网融合”。加快构建“轨交+物业”发展模式,苏州天鹅荡车辆段、无锡雪浪坪站TOD等项目建成落地。苏州地铁11号线在昆山花桥站与上海地铁11号线无缝衔接,并在国内首次实现跨省轨交系统的无感换乘。
——推动重点设施建设。建成运营沪苏通铁路、连淮扬镇铁路、盐通铁路、徐连高铁及沪宁沿江高铁,全力加快推进北沿江高铁、沪苏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铁路、通苏嘉甬铁路以及宁淮铁路、南京上元门铁路过江通道等在建项目建设。累计建成轨道过江通道6座、在建3座。
——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利用既有宁启线南京至启东段、沪宁城际开行城际列车。建成投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南站城市候机楼,与禄口机场国内值机柜台同步运行,缩短近1小时的机场手续办理时间。
——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铁路发展的意见》《关于明确新一轮财政支持铁路发展政策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构建铁路投融资新模式。推动沪宁沿江高铁同股同权免附加条件引入社会资本65亿元。成立江苏省铁路集团铁路运营公司,积极探索自主运营江苏模式。
——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在地铁车辆、轨道交通关键零配件等相关领域形成了中车戚墅堰公司、中车戚墅堰所、今创集团等一批领军企业,产业规模、技术能力及市场竞争力均走在全国前列。
(连淮扬镇铁路五峰山长江大桥)
三、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试点
连云港港国际枢纽海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加速推进,徐州国家级铁路物流中心建设稳步发展,淮安机场航空货运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管道运输功能全面提升,国际合作载体加快培育,推动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经济走廊。
——打造连云港港陆海联运核心节点。加快国际枢纽海港建设,建成投用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30万吨级原油码头和40万吨级矿石码头。创新中欧班列“船车直取”零等待、中欧班列“沿路拼箱捎带”(“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等模式。
——打造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推动南通港通州湾港区、通海港区等联动发展,《南通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批,实现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格局。南通港吕四作业区10万吨级航道等工程相继建成。
——强化徐州铁路枢纽功能。加快建设徐州国家级铁路物流中心,实现大宗货物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铁路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接入比例100%。创新集装箱铁水联运“一单到底”“铁路箱下水”等新模式。
——强化淮安机场货运枢纽功能。开通淮安至西安、郑州、越南河内等7条全货机航线,获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国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
——强化管道运输功能。建成投用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公司西气东输分公司青宁管道工程;建成投用启通天然气管道项目,与南通(吕四作业区)LNG接收站全面对接。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吨级LNG接收基地南通港通州湾港区洋口作业区中石油江苏LNG接收站建成投用;中海油江苏LNG滨海接收站一期工程建成投用。
——培育国际合作载体。连云港与哈萨克斯坦和巴西等国家共建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连云港港与哈国铁路公司合作建成了“一带一路”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东门无水港,正在合作共建哈萨克斯坦阿克套港集装箱枢纽,至今累计完成集装箱空、重箱进出场量175.4万标箱。连云港港与中西部的河南等6省份实现合作共建“无水港”。加快推动境外战略合作,江苏一北布拉邦“前展后仓”海外仓项目在荷兰蒂尔堡建成投用。
(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
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试点
农村公路与产业、生态、文化进一步协同发展,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显著提升,建养运体系全面建成,法规体系不断完善。
——推动提质升级,支撑乡村产业兴旺。实现具备通达条件的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乡镇至普通国省道、建制村至县道、自然村至等级公路平均时间分别缩短至20分钟、12分钟、6分钟。深化“农村公路十”融合发展,打造了82个县域农村公路品牌,形成了一批农村公路+产业、+生态、+文化等融合发展样板,涌现了溧阳“1号公路”等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泰州市兴化千垛美路、连云港市连云区大桅尖路、盐城市东台市旅游公路1号线东台段荣获全国“我家门口那条路一最具人气的路”称号。
——改善交通环境,服务乡村生态宜居。省政府召开“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并部署开展农村公路安全提升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公路医生进乡村”安全专项行动,开展“公路医生”进路段、进区县、进讲堂。基本实现通客运班线和接送学生车辆集中的村道、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重点路段安全防护全覆盖。
——加强文化建设,助推乡风文明提升。打造一批“平安放心路”样板路以及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建设全国示范路。举办“骑行江苏看美丽农路”专题宣传活动和农村公路马拉松、竞走等品牌赛事,提升农村公路与体育赛事融合发展的知名度。
——强化管养升级,提升高效治理能力。出台《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首次将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写入地方性法规,明确了农村公路的法律地位。基本建成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网一平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务平台。
——提升服务供给,提高生活富裕水平。全省镇村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公共交通满意度连续三年全国第一。基本建立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100%。深入推进交邮融合,8个物流品牌入选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扬中客货邮融合发展案例获部推广。
(环太湖一体化全国“四好农村路”(苏州段))
五、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试点
构建完善的顶层设计,建立部门分工合作机制,推动宁镇扬、苏锡常通泰盐、连徐淮宿省域三大交通枢纽板块格局基本形成,创建临空、临港、临铁三大枢纽经济品牌。
——优化枢纽空间布局。形成省域三大交通枢纽板块格局,宁镇扬、苏锡常、连徐淮形成0.5—1小时城市交通圈。连徐淮、苏锡通(与上海跨省联合)分别入选2023年、2024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
——提升机场、港口、铁路枢纽综合服务能力。南京禄口机场实现双航站楼联合运行、双跑道独立运行。建成连云港港40万吨级矿石码头、苏州港太仓港区集装箱四期工程等,江苏深水海港建设突破。累计建成45个综合客运枢纽,县级节点覆盖率达到60.4%,累计建成34个多式联运货运枢纽、基本覆盖所有设区市和50%的沿江沿海重点港区和内河重点港口。
——加快推动枢纽经济发展。依托连云港港徐圩港区集聚了盛虹炼化(连云港)有限公司、卫星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依托苏州港太仓港区形成千亿级先进制造基地、现代物贸基地并建设长江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依托南京禄口机场加快打造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无锡空港经济开发区入选2023年国家首批快递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先行区。路地合作打造站城融合、产城融合典范,依托苏州北站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
六、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试点
瞄准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治理大数据应用水平提升、智能建造技术研发应用、智慧交通产业发展等,打造了一批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提升了行业治理大数据应用水平,大力发展了智能交通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应用。在全国首个发布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工地等系列标准指南。建成S342无锡段、G524常熟段、五峰山长江大桥等智慧公路,南京港、张家港港等智慧港口、刘老涧三线等智慧船闸、南京禄口智慧机场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沪宁高速公路东段智慧扩容,通行效率提升19%。全省高速公路均已建成L2级以上的智慧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智能化升级达80%。建成首个省级路网云控平台,在18个省推广应用。发布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实现京杭运河江苏段电子航道图全覆盖。
——重大技术攻关。在五峰山未来高速公路完成了车路协同条件下的单车自动驾驶以及重载车队编队自动驾驶的实车测试。完成徐连高速公路50公里、镇溧高速公路30公里就地热再生施工,在沪宁高速公路苏州段开展国内首次高速公路养护领域无人化集群摊铺养护施工。
——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苏州构建以智能汽车、基础支撑、信息交互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累计建成智能网联道路超650公里,集聚了智能车联网相关企业近450家。苏州市成功举办第29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无锡市实现450平方公里、856个点段的车路协同基础设施覆盖,集聚了超350家车联网及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
(沪宁高速公路智慧扩容)
七、提升科技兴安水平试点
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前沿技术和智能化先进装备与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破解行业安全生产难题,取得一系列应用成效和创新成果,有效提升了从业人员安全素质、设施设备运行安全、行业安全监管和应急能力,交通运输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开发驾驶员行前安全测评提示系统,并在全省“两客一危”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开发“交通运输从业人员智能教育云平台”,推动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培训考核方式逐渐由单一的线下模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变。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行安全水平。开发智慧路网云控平台、普通国省道桥梁结构监测系统管理平台、苏北运河船闸智能运行平台等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管理平台。推进事故多发路段“科技兴安”示范路建设。探索应用通航水域水下碍航物探测与识别技术。
——设施设备安全性能不断改善。全面推广应用“两客一危”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在无锡、宿迁试点推广至重型载货车辆。建成海江河全覆盖的港口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危险货物港口“全人员、全设备、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
——提升行业安全管理能力。开发危险货物装货环节“五必查”功能,压实危险货物运输参与单位的主体责任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的监管责任。开发非法营运智能化整治系统,实施非法营运车辆“线上+线下”协同精准查处。
——提升交通运输应急处置与管理能力。以苏州为试点建立并实体化运作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TOCC),实现交通应急指挥、数据整合与综合分析、决策支持与信息服务等功能。依托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建设高速公路“调度云”智慧路网管控平台,实现路网运行监测、路网事件协同处置和出行服务“一张网”。
(苏州市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
八、打造平安交通工程试点
以优化体制机制、完善工作体系为重点,在安全责任、法规制度、标准规范、风险防控、考核评估、安全文化等领域形成了一批管理经验和创新成果,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推动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构建省、市、县三级安全监管权责体系。开展“邀约式”安全检查,提供“靶向式”安全指导服务。
——推动法规制度体系建设。颁布实施《江苏省农村公路条例》《江苏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江苏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等。制定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警示提示、安全生产约谈、重要工作事项督办三项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实施办法等。
——推动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优化基础设施规范体系,制定出台《江苏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技术指南》等。完善技术装备标准体系,制定《江苏省重型载货车辆智能监控终端技术要求(试行)》等技术规范,推广主动安全智能防控技术在道路普货运输领域应用。
——推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制定“两客一危”道路运输、长江客汽渡、城乡客运、城市公交、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长大桥隧、船闸运行等领域全覆盖的风险管控技术指南体系。
——推动考核评估体系建设。制定道路运输、水上交通、交通工程建设等领域行政检查业务履职标准。深化信用评估,出台道路水路运输、港航等领域企业经营者和从业人员5项信用管理制度;苏州、南通等地建设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新机制。
——推动安全文化体系建设。探索实施从业人员“互联网+培训”模式;推进宣、教、培一体化基地建设。印发《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工程规划》。试点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应用,并探索“保险+主防”推广应用新模式。
(长三角区域联合执法)
九、推动综合交通改革创新试点
江苏省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架构得以巩固,交通运输规划协同水平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发展资金保障体系稳定,法治工作体制机制健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现代行业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管理体制机制。江苏省政府先后成立江苏交通控股公司、省港口集团、省铁路集团、东部机场集团、省国际货运班列公司,不断优化公铁水空齐抓共管的大交通管理体制。与设区市党委政府开展“一市一策”战略规划会商,完成省市县三级的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编制工作。与省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组建“先锋绿源通”党建联盟,1000多个省级及以上重大交通项目纳入《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率先完成国务院高效办成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创新示范任务。
——投融资体制。印发19个专项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覆盖省级交通专项资金各个支持方向。支持江苏交通控股公司成功发行REITs,试点将魏村船闸船舶过闸费调整为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创新“施工承包+股权投资”等投融资模式。
——法治工作体制机制。制定省级交通法治发展规划,近三年完成制修订《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江苏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江苏省公路条例》等4部省地方性法规、3部省政府规章、4件省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24件厅行政规范性文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构建。
——监管体制机制。构建了覆盖交通重点领域“1+2+N”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建成并推广省级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高速公路平均超限率接近于零,普通公路平均超限率下降至0.05%。
——现代服务体系。探索“一县一方案”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覆盖率达到68%,10个县(市、区)纳入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名单。全省共6个设区市入选全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
(苏交REIT成功上市)
十、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试点
加快推进铁路货运网络建设、畅通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多式联运枢纽、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高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推进城乡配送绿色化,持续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支撑全省强链补链延链。
——加强铁路货运网络建设。建成连盐、青连、宁启铁路二期、沪通铁路一期,基本建成干支衔接的“三纵三横”货运铁路网络。沿海主要港口全面实现铁路进港。
——畅通高等级航道网。推进“二级航道为主体,三级航道为支撑”的干线航道网建设,形成“二纵五横”的干线航道网格局。苏南运河丹阳市区段“四改三”、苏州市区段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建成达标。苏申外港线(江苏段)航道整治工程通过验收,苏申内港线航道整治工程基本建成。
——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出台运输结构调整专项补助政策,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创建,组建江苏省多式联运发展联盟,发布4批、24个国家和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完成南京禄口机场T1航站楼南指廊改扩建、苏南硕放机场飞行区改扩建等项目,禄口机场大通关基地、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投入运行。
——加快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全省开行128条稳定运行的多式联运线路,中欧班列开行至欧洲、中亚、东南亚等地区线路24条,海铁联运班列实现13个设区市全覆盖。
——提高物流信息服务水平。打造的省级铁水联运信息服务平台被交通运输部在全国推广。培育了中储智运、运满满、福佑卡车等“独角兽”网络货运平台企业。
——推进城乡配送绿色化。苏州市获评全国首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南京、无锡、南通市完成交通运输部验收。
(太仓港)
十一、打造运河绿色文化带试点
在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船舶建设,智慧船闸运维,船舶LNG加注站建设运行制度,绿色航运发展长效机制,大运河航运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显著提升京杭运河绿色航运发展和现代化服务水平,推动内河绿色现代化航运发展。
——航运基础设施全面完善。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开展干线航道网规划修编,二级及以上航道规划里程从1008公里提升到2727公里,京杭运河苏南段“三改二”启动建设,千吨级干线航道里程、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数、综合通过能力、亿吨大港数等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建成京杭运河两淮段、扬州城区段、泗阳城区段、无锡城区段等一批绿色生态航段。京杭运河沿线8个水上服务区岸电覆盖率达100%。
——航运技术装备创新发展。淮安“翔宇101”“翔宇102”和“汉唐常州”等一批标准化集装箱专用船舶相继投入运营。120标箱内河纯电动集装箱船建成投用。开展了内河船舶应用LNG清洁能源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推动实现全国首创“LNG换罐补给模式”集装箱船首航。
——航运服务品质持续提升。成功打造了京杭运河沿线“文化船闸千帆竞发”“运河先锋“淮安锚地安心顺驿”等“水运江苏美丽港航”优秀品牌。打造“大运河·锦鲤行”、谏壁船闸“微引航”服务平台,编纂出版《中国运河志·通运》近现代航运部分、《邵伯船闸志》,开展“寻找大运河江苏记忆”“千年运河焕新生”等活动。
(京杭运河扬州段)
十二、持续推进增补三项试点及专项试点任务
危险货物运输跨区域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探索、道路货运行业数智化工程等3项试点任务已基本完成。加快推进港口功能优化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基于产教融合的高水平数字化航海技术专业群建设等专项试点任务实施。
新时代、新征程。江苏交通将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两个纲要”,在交通运输部指导下,高质量谋划推动新一轮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通过试点引领创新突破,力争率先建成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闯新路、开新局、立新功。
(本文转自中国交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