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多层次轨道网实现融合发展
发布日期:2024-11-14 10:06 浏览次数: 字体:[ ]

驻江苏首席记者 施科
  日前,江苏省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验收。该试点以高质量建设“轨道上的江苏”为方向,充分发挥铁路先行的引领功能和骨干作用,通过统筹推进完善规划体系、推进“四网融合”、推动重点设施建设、提升运输服务水平、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六个方面工作,实现多层次轨道网规划体系逐步完善,站城融合发展取得突破,重点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地方铁路建管体系稳步构建,轨道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有力支撑江苏交通现代化发展和双向开放枢纽建设。
【主要成果】
  区域融合力度持续加大。江苏建成沪苏通铁路、沪宁沿江高铁,加快建设沪渝蓉高铁等一批重大项目,深层次推进国家通道互联互通;建成沪苏通长江大桥等项目,促进跨江融合发展;推动苏锡常城际铁路太仓先导段与上海嘉闵线北延伸、水乡旅游线与上海示范区线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一体化运营,有力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四网融合水平不断提高。江苏多层次轨道交通日趋完善,“六纵六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高铁运营里程超2500公里;水乡旅游线、苏锡常等城市群城际线路苏州南站、太仓站等关键性节点工程开工建设;建成运营宁句线、锡澄线,开工建设宁马线等,基本形成以都市圈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向放射网络。
  站城融合程度日益增强。江苏大力推进南京北站等一批现代铁路枢纽站城融合示范工程建设;南京、无锡、苏州等地相继出台推进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的政策,促进轨道交通综合开发机制不断完善。
  多方式融合模式拓展创新。江苏加快建设常泰、崇启公铁长江大桥,实现过江通道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综合客运枢纽分布更为均衡,无缝换乘高铁的综合客运枢纽县市覆盖率超70%;苏南硕放机场首次推出航班与高铁联合订票的空铁联运服务,实现硕放机场与周边城市火车站无缝衔接。
  产业融合发展形成集群。南京、常州、苏州等地轨道交通研发生产基地初具规模,建立以轨道交通动力装备、新制式轨道交通车辆制造业等为核心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产业规模、技术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全国领先。
□典型经验
  推广多网融合铁路枢纽建设模式
  江苏通过推广多网融合的铁路枢纽规划建设发展模式,以点带面、纵深推进,促进区域多层次轨道网持续优化,推动轨道交通网多线多点换乘衔接,不断提高枢纽便捷一体联通能力,大幅提升融合水平。
  专职机构牵头抓总,改革创新工作机制。江苏不断完善省政府高位统筹部署定期会办、设立铁路管理专职机构省铁路办牵头抓总、省有关部门及地方政府合力推动的高效工作体系,创新推进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省市协同、建设管理分级负责、资金筹措省市共担、重大项目用地省级统筹保障、站城融合“政府推动、市场主导”等多项政策措施。
  贯彻多网融合理念,夯实铁路规划体系。江苏坚持融合发展理念,铁路规划由单一干线铁路规划向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体系转变,系统谋划全省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布局和长远发展;积极开展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铁路枢纽等系列专项规划编制;持续推动城市群、都市圈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融合发展,针对性开展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及扬子江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专题规划。
  畅通铁路发展血脉,提升铁路服务水平。江苏强化多层次轨道交通间硬联通,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抓手,实现多层次轨道交通线路在南京北站等枢纽高效互联,苏州地铁11号线与上海地铁11号线无缝衔接;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市域(郊)铁路与城市轨道跨线运营,推动锡澄S1线与无锡地铁1号线贯通运营。深化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间软联通,投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南京南站城市候机楼;实现南京站、南京南站等铁路客运站向城市轨道交通单向安检互认。
  坚持改革创新,完善铁路治理体系。江苏围绕地方铁路建设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地方铁路投建运全方位管理能力;加强地方铁路制度建设,出台《江苏省地方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积极推进自主建设运营模式,成立省级、地方铁路运营公司,参与城际、市域(郊)铁路等地方主导投资项目的建设运营;探索铁路多渠道投融资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投资建设。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11月14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