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小众”船用产品企业拔节生长
发布日期:2024-11-26 10:22 浏览次数: 字体:[ ]

本报记者 白萱 通讯员 李璐
  11月19日,记者随“沿着长江看航运”采访团来到了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的新扬子江造船厂,一艘7000标箱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刚刚完成试航,预计本月交付。
  “今年的订单量非常喜人,截至11月7日,公司新接订单98艘、价值116.4亿美元,完成全年新接订单目标任务的259%。”扬子江船业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新接订单中有84%属于清洁能源船型,包括16艘气体运输船、32艘LNG双燃料船和17艘甲醇双燃料船。
  造船业有这样一句俗语:“全国造船看江苏,江苏造船看靖江。”近年来,泰州市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都稳定在全国1/5、全省1/2以上。
  以造船业为“龙头”,许多看似“小众”的船用配套产品企业在泰州拔节生长,形成了船舶制造、修理、拆解、配套一条龙的产业链,相关产品得到国内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
  在距离新扬子江造船厂不远处的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厂区,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作业,车间内火花四射,数十吨重的船用锚链堆成小山。其中,一个箭状锚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个深海锚桩有20多米长,常用在海上漂浮式风电等项目上,使用深海锚桩把锚链固定到海床,利用其自重带动锚链,打桩效率可以大大提高。”江苏亚星锚链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卫新介绍,锚链制造业是船舶和海洋工业的重要配套部分,随着海洋开发的兴起,这类产品的市场前景广阔。
  据介绍,每年有60多艘新造船从靖江港出口交付,但靖江港通航环境复杂,水道弯曲狭窄、水深多变。“我们积极践行长江引航中心新版‘八项服务承诺’,为重点船舶定制‘一船一策’引航方案,确保新造船安全交付出口。”长江引航中心靖江引航站站长朱强表示。
  针对超大型新造船进出江航行需求,泰州海事局精准评估航行风险,建立新造船出江试航全流程服务保障机制,保障下水、出坞、拖带、试航等全过程安全;牵头与中国船级社、扬子江船业和船用产品制造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履约合作新模式,围绕关键技术领域革新向国际海事组织提交履约提案;创新“全生命周期”监管,全国范围内率先打造首个基于新造船全链条管理的数字化平台,累计对泰州沿江23家船厂近320艘船舶、2200万载重吨新造船实施了信息化、闭环化全过程管理。
  2024年1至9月,泰州海事局安全维护92艘新造船出江试航,全流程维护36艘205米以上超大型新造船安全出江,其中270米以上29艘,创历史同期新高。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11月26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