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打造枢纽城市新优势 高水平建设交通强市
发布日期:2024-03-08 11:08 浏览次数: 字体:[ ]

南京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宗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将交通运输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赋予新时代交通运输新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出了一系列交通运输发展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交通运输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南京市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更应勇挑大梁、勇当先锋。南京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交通运输对区域互联互通、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将进一步扛起“先行探路”使命,彰显“引领示范”担当,强化“辐射带动”责任,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创新发展、服务为民的不竭动力,持续锚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使命任务,进一步建设具有南京特征的交通强市。
谋划交通项目建设 增强综合交通网效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先导,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承载平台。南京交通将继续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统筹好项目建设进度和地方资金能力,既有效服务经济发展,又确保避免过度超前,发挥出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促投资稳增长作用。一方面,将积极推动南京北站及其集疏运体系实质性开工,实现地铁7号线全线、5号线南段通车运营,继续推进北沿江高铁、宁淮城际铁路、宁芜铁路扩能改造、上元门过江通道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形成“一日生活圈”“一小时通勤圈”,让城市通勤更加便捷,让区域发展更为协调。另一方面,全力建成龙潭过江通道、新生圩长江大桥跨江主桥,续建建宁路长江隧道及宁滁高速、328国道六合段等项目,加快南京至九江高速、南京都市圈环线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促进跨江融合发展,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南京首位度,持续辐射和带动区域协同发展。同时,将加大对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积极争取特别国债、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倾斜,探索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交通运输领域,建立交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关系,降低项目建设的土地财政依赖性,切实提高项目“造血”功能。
聚焦航运物流发展 发挥“枢纽经济”优势
  随着南京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南京成为华东地区首个“五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南京交通将依托良好的交通基础和物流禀赋,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强专业性、提升附加值,推动枢纽经济港、站、场与产城融合发展,将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枢纽经济优势,更好融入新发展格局。
  加快航运要素聚焦。以南京港总体规划和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规划获批在即为契机,研究制定支持港口及航运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推动设立国企牵头、市场化运作的航运产业发展基金,制定岸线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要素集聚、创新高效”的高水平航运物流中心。
  夯实航运发展基础。启动龙潭六期、七期前期工作及龙潭公铁水联运中心、秦淮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建设,加快开展水阳江航道、驷马山干渠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推进进出港船舶吃水提升至11.8米,有效改善航道通航环境。
  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示范城市创建,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建设,不断完善多式联运线路,扩大中欧班列开行规模,依托禄口机场三期,强化国际物流供应链保障能力,在强化运输通道、提升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和提升对外贸易质量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做好交通产业培育 夯实发展根基
  南京一直将实体经济作为推动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推动产业强市建设,南京交通将坚持“管行业就要抓产业”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方式,创新工作举措,推动“以枢纽带物流、以物流带产业、以产业带城市”的发展模式。一方面,抓好行业企业培育发展。通过走访服务、座谈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企业诉求、了解企业困难,系统研判当前产业发展形势,研究推出支持政策,为企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动态分析行业发展趋势,梳理重点支撑项目,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让企业安心在宁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把握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机遇。推动数字交通、网络货运平台、低空经济等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交通产业集群。不断鼓励和规范网络货运企业发展,提升货运行业数智化水平,运用大数据算法技术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和车货智能匹配,有效解决配载效率低、行驶路线缺乏规划等问题,实现车(船)货匹配效率和综合实载率的规模化提升。聚焦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和创新发展,开展全市统一的低空管理和服务研究,合力构建市域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机制,推动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建设,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体,以无人机产业为主导,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
持续关注民生福祉 畅享美好出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是事关人民群众的最大、最迫切的实事,南京交通将继续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体验感、获得感,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一方面,持续提升道路品质。新改建农村公路80公里,新建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0公里,新增、调整公交线路30条,升级改造公交站台100处,新建8个“宁小蜂驿站”,在通行频率较高场所周边设置8处临时停车区域,让群众出行更为舒畅。另一方面,系统推进交通拥堵共治。针对过江通道高峰期拥堵问题,积极研究缓堵治堵综合治理方案,完善过江交通逐级疏解体系。加强既有路网联通,强化高快速路与主次路网衔接,积极推进南京南站集疏运系统南环线工程等项目,打通机场高速秣陵互通堵点,进一步研究构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交通拥堵治理体系。
  下一步,南京交通将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围绕“抓项目、谋创新、强服务、优环境、促经济”目标,齐心协力、争先进位,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贡献交通力量。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3月8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