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交通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发布日期:2024-08-16 11:35 浏览次数: 字体:[ ]

江苏交控扬子江公司所辖各服务区创新服务。于宗远 供图


  避暑游、研学游、文化游……今年暑期旅游更加多样化。在海南,自驾在串联84段景观区域的海南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上,路即是景;在浙江,瑶琳仙境和亚运马术馆一趟线就能游览,停车场坐船直达东钱湖景区;在江苏,服务区不是景区胜似景区;在新疆,阿山公路人守护着我们的阿勒泰;在港珠澳大桥和泉城济南,五湖四海的小朋友来这里探寻交通科技的奥秘……交通﹢旅游,让人们奔赴诗和远方,享受一路美好。

桥旅融合 近距离感受超级工程

□ 林永浩 曾小娟 陆怡
  炎炎夏日,小朋友们踏上港珠澳大桥研学之旅,穿越伶仃洋,近距离观赏“国之重器”的雄伟身姿,在“超级工程”的魅力中,感受祖国科技力量,在趣味研学课程中,体验科技与文化的碰撞。
  自2023年12月15日起,港珠澳大桥旅游正式对外开放,“美好相聚·同心岛”港珠澳大桥游品牌旋即亮相,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登岛游览、开展各项科普研学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美好相聚·同心岛”港珠澳大桥游品牌秉持为学生提供高品质研学体验的理念,深入挖掘各项工艺工法、技术创新等大桥知识,精心打造特色研学线路,针对研学团队优化讲解流程。研学团队不仅能够站在高处远眺香港,亲身感受这座伟大工程的魅力,还能在展厅通过声光电等技术、实物展品等不同形式详细了解港珠澳大桥桥、岛、隧的建设故事。研学活动设置了趣味互动环节,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学生们实地学习古今中外桥梁设计和建造技术知识,根据问题卡在桥文化长廊寻找答案,通过互动游戏,探索古今中外的著名桥梁,感知千年桥梁文化内涵。港珠澳大桥研学之旅让课本里的知识鲜活起来,不仅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也激发了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依托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美好相聚·同心岛”港珠澳大桥游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相关单位积极推动口岸限定区、海关监管区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服务团队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将研学活动与大桥的科普教育相结合,通过邀请大桥建设者和专家学者,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研学课程,内容涵盖大桥的建设过程、技术创新、环保理念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面向港澳和内地青少年学生,港珠澳大桥积极开展大桥科普进校园、研学夏令营、科技活动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相聚计划等一系列科普活动。截至目前,已有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清华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珠海九洲中学、广州天省实验学校、中山小榄镇中心小学以及西藏、昆明、佛山研学团等数千名师生来到港珠澳大桥,近距离感受超级工程的魅力,感受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繁荣成果。
  展望未来,服务团队将继续秉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运营世界级品牌、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目标,运营好“美好相聚·同心岛”港珠澳大桥游品牌,推出更多的优质课程和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让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道壮丽的海上风景线,更成为滋养青少年心灵的精神家园。

瑶琳“高速﹢”串景成链引流增收

□ 章忻瑜 吴亚云
  日前,“畅美临建仙境瑶琳沿着高速‘趣’旅行”主题自驾游首发启动仪式在浙江杭州桐庐举行。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杭州北管理中心联合桐庐县瑶琳镇政府和桐庐县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发挥政企资源优势,加快交旅深度融合。
  “从临建高速瑶琳收费站下高速,游完仙境逛马术馆,再到农家乐吃美食,这趟行程下来一点不累,意犹未尽。”金大伯说道。一直以来,杭州北管理中心持续深化“运营转经营”理念,紧扣利润、服务、品牌“三个中心”发展策略,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拓宽引流增收渠道,在丰富服务内涵、拓宽引流增收途径中激发“高速﹢”项目的活力与价值。
  为进一步深化“高速﹢”项目合作,促进高速公路引流,杭州北管理中心还携手桐庐县文旅集团依托临建高速区位优势,挖掘周边文旅资源,将杭州亚运马术馆、瑶琳仙境、天目溪漂流等景区串联起来,设计的自驾游路线得到了游客的好评。
  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市场意识和经营思维,杭州北管理中心以政企合作助力地方经济发展为着力点,与桐庐县瑶琳镇政府共同签订“高速﹢”项目融合战略协议框架。双方将发挥路衍资源优势,联合推广宣传、合力引流,实现“同心共建、同心共享、同心共富”核心价值。
  下一步,杭州北管理中心将继续围绕“运营转经营”工作目标,在抓统筹、促转型、稳增长等方面凝心聚力,全面开拓“交旅融合、政企共建”新路径。

钱湖十景安心游

□ 陈雨寒
  郭沫若先生赞誉它“西湖风光,太湖气魄”,东钱湖历来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作为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这里不仅可以饱览钱湖十景的魅力,聆听范蠡与西施的爱情故事,还可以登上游船,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近年来,东钱湖水上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原有的传统客船项目基础上,逐步新增了帆船、皮划艇、卡丁船等一系列水上新业态休闲活动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为解决“开车难、难停车”的问题,宁波东钱湖水上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周末及节假日等高峰时段,新开通多条往返班线,打通游客从景区外停车场到景区的“最后一公里”。
  水上旅游火爆的背后,“安全第一”的管理理念功不可没。为保障东钱湖客流高峰期水上客运安全,宁波鄞奉海事处主动靠前服务,针对船员法律知识薄弱、应急处突能力不足等问题,定期开展送教上船、典型案例进企业等活动,帮助企业人员、船员答疑解惑,同时,确保客运站点上下游客安全有序。宁波鄞奉海事处守好安全红线,积极推进构建“陆海空天”一体化水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体系,为湖区水上安全保驾护航。采用“无人机﹢海巡艇﹢陆上巡查”“CCTV﹢超视距监控”等方式,实现对湖区水域和客船动态全掌控;积极推进东钱湖水上搜救体系建设,成立北湖和南湖两个水上搜救中心,通过健全机制、常态化演练等方式,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救得下”。

服务区里看展赏戏品有味

□ 于宗远
  暑期自驾游热度不减,江苏交控扬子江公司所辖各服务区,聚焦公众需求,优化经营举措,提升服务水平,以文旅融合组合拳提振暑期经济。
  张渚服务区位于风景宜人、景色秀美的宜兴市张渚镇,扬子江公司持续推进“服务区﹢文旅”发展战略,充分发掘属地优质旅游资源,以“品牌张渚、品质张渚、品味张渚”为理念,携手运营商建立文旅资源推广服务平台,依托宜兴市丰富的文旅资源,深入挖掘品牌内涵,倾力打造集商业、旅游、文化、美食为一体的“网红”文旅服务区。
  服务区与宜兴市文旅局深度合作,在公共区域设置“竹海长廊”、中庭“花园”和“善卷洞”等打卡点,供旅客休憩、观赏和拍照;全域旅游咨询台为游客提供旅游景点查询、门票购买咨询等服务,6月以来共服务游客2万余人次,发放宜兴热门景点宣传卡片3000多张,为景区引流,实现资源共享。
  在服务区二楼,“缘来张渚”文旅展厅,来自山东的游客李先生一家,正聚精会神观看“古贤宜兴”宣传片。今年以来,服务区发挥与宜兴文旅局之间“资源共享、发展共享、成果共享”合作机制,在服务区设立市博物馆、图书馆和美术馆分展区,定期开展宜兴地方文化展览。在这里,旅客可利用短暂的休憩时间,近距离了解宜兴市紫砂、陶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闲坐一角,翻阅书册,感受高速公路上的文化魅力。
  扬子江公司所辖广陵服务区地处泰州腹地,是梅兰芳大师的故里,也是戏曲文化的沃土。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服务区将传统节日与地方文化相融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节目和特色菜品,打造观有色、品有味、赏有形的文旅特色服务。暑期以来,服务区在传统文化专区,开展黄梅戏曲欣赏、猜灯迷游戏、围炉煮茶、汉服秀等民俗文化展示,吸引不少游客驻足欣赏。在DIY区,旅客可以参加传统月饼、团扇和“泥狗子”等手工艺品的制作,体验自己动手的乐趣。
  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广陵服务区主动服务乡村振兴,设置扶农专柜,销售靖江猪肉脯、季市老汁鸡、香沙竽等价廉物美的土特产。“早就听说靖江猪肉脯味道不错,今天买了4袋带回去给朋友同事尝一尝。有了助农专柜,我们不用下高速就能买到地道的特产,还能为乡村振兴做点贡献,挺好!”河北游客朱女士高兴地说。
  未来,扬子江公司将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库”,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多元化、体验型、沉浸式消费,持续打造高速公路暑期经济新热点,在传承民俗文化、丰富司乘出行体验的同时,不断释放文旅消费新潜力,共筑美好出行之路。

边玩边学 探寻“地下生命线”

□ 寇娇 杨振 文/图
  为让学生在跨文化、多学科环境中成长,促进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山东省济南市推出了“‘泉’在济南过暑假”研学游“十百千”工程,围绕十大主题,策划百条研学线路,讲述千个研学故事。
  济南市综合管廊展览馆作为“遇见未来·科技探索”的研学基地,是济南展示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成效的窗口。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认识、守护好泉城“地下生命线”,见证城市发展脉络,济南市道路和桥隧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开辟新的研学基地,自今年暑期开始,将每个月10日、20日定为管廊展览馆市民开放日,免费向市民及游客开放。
  济南市综合管廊展览馆于2021年完成提升改造,实现了集数字沙盘、管廊发展史、济南管廊建设历程和管廊智慧化运维展示于一体,成为济南市首个管廊主题展览馆,集中展现管廊建设的发展成果与未来规划。近期,先后有多个学校来到综合管廊展馆开展研学活动,在第三个开放日,孩子们戴上安全帽走进300米的综合管廊示范段,亲身体验地下综合管廊“人工﹢智慧管控系统”运行模式。济南市道路和桥隧服务中心的讲解人员耐心向孩子们讲解地下管廊的历史起源和发展变迁,介绍管廊内通风、排水、照明、消防和监控等设施,讲解热力、自来水、通信、弱电系统如何从这里走进千家万户。孩子们通过体验声、光、电以及数字沙盘等场景,切身体会地下管线的神奇,感受济南城市发展速度和成就。
  未来,济南市道路和桥隧服务中心将依托综合管廊智慧化运维管理平台,结合物联网、云计算、BIM、GIS等科技手段,实时获取环境信息,通过智慧管理平台系统达到自主决策和快速处置,实现可视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助力地下“生命线”高效运行。

守护我们的阿勒泰

□ 齐那尔
  随着《我的阿勒泰》火遍大江南北,来新疆阿勒泰旅游人员数量呈井喷式增长。阿勒泰公路管理局全力助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扬阿山公路人“金山铸道·雪域争锋”文化品牌的拼搏精神,坚守公路养护初心,担当路畅人和使命,竭尽全力提供“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阿勒泰公路管理局创建示范化路段,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全面助力新疆地区“交通+旅游”融合发展。以“路况好、路域美、服务优、畅行安、治理强”为目标,引领和促进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及各项制度,强化联防联动,切实做好洪、汛期的各项准备及应对工作,做到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物资到位,全力保障管养路段安全畅通。
  同时,阿勒泰公路管理局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高速公路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能力,在重要公路节点路段布设多处互联网卡摄像机监测,并通过对监测点位的视频调度了解现场情况。阿勒泰公路管理局下属各分局的指挥车、巡道车、专用除雪车安装了车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时上传车辆位置、状态、行车轨迹、音视频图像等信息。通过对地形陡峭,危岩体密布易发生灾害的路段安装“崩塌落石临灾预警系统”,提醒驾乘人员与公路管理部门及时应对。

本文刊于《中国交通报》8月16日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