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运,万物通济。京杭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687公里,其中苏北运河占475公里,是京杭运河可通航河段中通航条件最好、航闸设施最完善、船舶通过量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最为显著的航段。忆往昔,苏北运河仅邵伯、淮阴、刘老涧三座新式船闸,淮安段即便是水盛期间也只能维持30吨以下木帆船和小客轮通航,枯水期则难以航行;现如今,苏北运河全线28座大型现代化船闸屹立于河畔之上,大型运输船舶穿织如梭,沿河景观风光旖旎,“舟之行者如出坦途,民之生活悠见南山”的“水运江苏”新画卷跃然眼前。
水清岸绿 生态运河焕发新颜
“以前运河上没有什么灯光,最常看到的就是水,一望无际的水,现在可热闹了,到处灯火通明,船也多了,沿岸还新建了好多锚地、运河城市公园……”停靠在淮安锚地的徐货***船主开心地说道。
(工作人员帮助船民使用岸电桩)
近年来,苏北航务管理处以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等为依托,着重推进护岸生态修复、助通航设施完善提升等工程。截至目前,苏北运河累计新建和修复生态护岸120.816千米,新增3个锚地、40个2000吨级停泊泊位等,极大改善了航道通行和生态环境。
(宿迁泗阳泗水阁 阮忠摄)
扬州段“会呼吸”的生态堤岸、淮安段成群嬉戏的白鹭、宿迁段三两散步的悠闲市民、徐州段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绿色涅槃……一幅船畅河美、绿色低碳的大美运河画卷正徐徐展开。
智慧加持 货畅其行流金淌银
“进了六圩口、到了苏北运河,我们就安心了。别看这里船多,但过闸速度快、通航环境也好,行程一点不耽误。”新海集**的船主对苏北运河航闸的通航保障服务十分满意。
历史上留下的苏北运河主要弯道有90多处,水深2-4米,年通过量仅几十万吨。1958年至2011年,经过整治、续建和升级,苏北运河建成28座大型现代化船闸,成为我国内河航道中仅次于长江的等级最高、渠化程度最好、船闸设施较为完善的人工航道。至2023年,苏北运河已连续10年年通过量超过3亿吨。
(京杭运河施桥段 阮忠摄)
“曾经船员过闸需要’三上三下‘十分繁琐,现在只需要在手机上下载‘船讯通APP’,电子申报、闸费缴纳、通航公告等功能一应俱全,真正实现‘一机在手,过闸无忧’!”苏北航务管理处运调征稽科工作人员介绍。
(船舶过闸安全预警平台截图)
在信息技术加持下,苏北运河现已经实现区域船闸集中控制和联合调度,建成船舶过闸全流程安全预警管理平台,成功试点“集中控制、少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实现设备运行智能监测、数据管理和智慧养护多场景落地应用。
转型升级 助力物流降本增效
“倚靠苏北运河水路运输,我们进出渠道畅通,甚至还拓宽了市场覆盖面,不仅在江浙沪一带优势明显,运输范围还延伸到了山东、广东、海南、辽宁、吉林、安徽等地。”江苏苏盐井神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道。
(淮安新港 吴咏进摄)
近年来,随着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公、铁、水之间逐步实现互联互通,运输方式由传统的单一方式向多元方式一体化发展,以集装箱为标志的新型物流运输组织方式正在苏北运河快速发展。以船运到上海核算运费,相比公路运输,淮安江淮漕运集装箱有限公司一趟就能节约70-80%的成本,一年就能为客户节省2.4亿元。据统计,2013-2023这十年间,苏北运河累计集装箱运量252万标箱,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30%,集装箱运量十年增长12倍。
(集装箱船舶通过施桥船闸)
(出口设备通过苏北运河刘老涧船闸)
202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运江苏”的意见》,苏北运河率先推出实施方案,进一步发挥苏北运河得天独厚的水运之利,“过闸时刻表”“绿波通行”“船舶自动核验”“信用积分兑换服务”等举措不断推出,在强链补链上展现水运新作为,推动运河航运高质量发展。(苏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