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印发《深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保护交通运输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十二条措施》(以下简称“十二条措施”),并启动“企业观察员”选聘计划,以制度创新推动政企沟通“零距离”,以法治温度护航民营企业“加速跑”。
十二条措施涵盖健全制度体系、优化服务保障、规范执法行为、创新监督机制等四个方面,主要包括——
在健全制度体系方面,强化企业权益保障,对民营企业经营性车船、设备资产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举措,推行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动态优化执法裁量基准,动态更新调整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一步细化违法行为分级和执法检查工作标准;开展制度规定专项治理,作出新的涉企政策调整须设置合理过渡期,依法排查清理不平等对待民营企业的交通运输执法政策文件。
在优化服务保障方面,推行“精准监管+无事不扰”模式,探索实施涉企检查“智能计划+动态调整”机制,深化“邀约式”行政检查;推行“法治体检+智能诊疗”服务,探索开发应用交通运输企业合规检查智能模块,实现合规检查、在线法律咨询、违法风险智能诊断等功能;构建“三书同达+信用赋能”机制,广泛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风险化解建议书、信用修复提醒函“三书同达”,开辟信用修复“绿色通道”;强化新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探索建立跨部门新业态发展指导联盟,整合政策解读、技术指导、运营规范等资源,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对有大件运输需求的民营大件生产和运输企业建立“一对一”联络服务机制,对信用良好的民营大件生产企业、运输企业实施“信用+承诺”审批服务,对于生产规格相同、运输路线相同的产品推行批量化审批,实行内河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者、船舶、船员交通运输事项全链条服务办理。
在规范执法行为方面,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制定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指引、标准和程序,落实分级分类检查和清单管理制度,统筹检查计划,优化检查流程,开展联合检查,积极推广非现场检查场景应用;创新柔性执法机制,综合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柔性执法方式。
在创新监督机制方面,建设智能监督预警平台,优化省交通执法系统“执法大脑”模块,探索运用人工智能算法,构建预警机制;深化社会监督效能,积极发挥12328 热线、网络平台、基层站所、特约监督员、企业直报等载体作用,强化社会监督。
为持续倾听企业心声,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启动“企业观察员”选聘计划,邀请民营企业代表担任观察员,深度参与执法政策制定、案件监督和效能评估,推动政企沟通从“单向传达”迈向“双向奔赴”。
下一步,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将以落实十二条措施为抓手,重点推进三项行动:全域宣贯行动,组建“政策宣讲团”,深入园区、企业一线宣讲解读;效能提升行动,依托“守护2.0”系统,实时监控执法数据,杜绝“同案不同罚”;创新护航行动,成立新业态指导联盟,为网约车、无人配送等创新领域提供“政策包+技术包”双支持,持续做好保驾护航,助力民营企业茁壮成长、更好发展。(苏交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