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养护越来越注重“早预防、管长远”的新趋势下,海门公路部门依托2024年国家公路现代养护试点项目(S434和G228长周期养护)的东风,给传统养护工作注入了“数字能量”——创新引入BIM正向设计协同应用,打造“苏式养护”的智慧化新标杆。
以改革破题,构建设计新生态。针对传统养护中“设计-施工-养护”环节割裂、数据孤岛等痛点,海门公路部门将BIM正向设计作为核心引擎,创建标准化的“工具箱”(图库)和“经验宝典”(专家库),实现跨专业协同设计,一键生成高精度模型与规范图纸,设计效率提升20%,大幅缩短项目筹备周期。
以信息赋能,解锁智慧养护新可能。养护材料成本高是个绕不开的难题,海门公路部门借助BIM技术创新搭建了一个“数字模拟试验场”,给新材料提前“入职体检”,可以测试新材料的性能和使用效果,用数据说话,看看哪种材料更耐用、更划算,把结果反馈给养护规划、设计和施工各个环节。这样一来,养护资金怎么分配更科学、更有效,心里更有底了,钱能花在刀刃上。
以融合增效,树立数字养护新标杆。在G228大中修项目上,海门公路部门把BIM正向设计和工地动态管理结合起来,类似项目的“智慧大脑”,集成了进度、质量、安全等关键信息,所有参与方都能实时看到。最大的亮点是交通组织优化,利用模型模拟施工期间的交通状况,提前找出容易堵车的地方,优化超过22处的施工方案。道路施工导致的中断时间减少了,市民出行更顺畅,不仅施工管理更加精准高效,为项目团队做决策也提供了更有利的依据。
海门试点生动诠释了“精准养护、智慧养护”理念,给公路养护插上BIM技术的“数字翅膀”,让这个传统行业焕发出新活力。以科技赋能民生,为公路养护的未来提供了智慧化的新思路,助力“安全、便捷、舒适”出行图景加速实现。(海门公路分中心 黄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