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法营运的治理,不只是冰冷刻板的“执法”,还有温暖包容的“服务”。5月10日下午,淮安市交通执法支队联合市公安公交分局执法人员专程来到涟水县高沟镇老堆村,详细了解该村村民李某某的家庭困难情况。
原来,4月29日下午,在市交通执法部门与公安交警部门联合开展的非法营运打击行动中,涟水县高沟镇老堆村李某某驾驶苏H6****私家车从事非法营运在市区健康东路被执法部门查处。面对执法人员作出扣押车辆的强制措施,李某某很是不能理解,自己用私家车带客“自食其力”怎么就成了违法行为?原来李某某为残疾人,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于是买了一辆私家车,自己有空闲的时候就在淮安至涟水之间带客。面对李某某对执法人员扣押其车辆的阻挠,市交通执法支队执法人员耐心地给他讲解有关道路运输法律法规以及从事非法营运的危害,让其配合执法工作。
为详细调查核实当事人家庭实际情况,完善充实行政处罚的证据依据,体现柔性执法温度,结合当前全国交通系统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市交通执法支队创新执法观念和执法方式,推进交通执法从严格执法向更加注重疏导服务、更加注重综合治理转变,让“交通执法先锋”有力度、更有温度。市交通执法支队提前与属地政府联系,请当地村委会、派出所共同参加协商研究李某某从事非法营运问题及下一步处置情况。在老堆村村委会,执法人员介绍了李某某本次从事非法营运活动的基本情况,并向属地村委会负责人着重讲解了从事非法营运的安全隐患及后果危害,协商属地村委会对李某某加强安全教育管理,谨防其再次参与非法营运。李某某现场也作出不再从事非法营运的承诺。市交通执法支队这一做法也让周围群众真正感受到“有温度的执法”。
残疾人作为特殊困难群体,平常缺乏收入渠道和来源,个别人员会选择驾驶私人小客车从事非法营运活动,但安全大于一切,残疾不能成为从事非法营运活动与抗拒执法的理由。非法营运驾驶员没有经过营运客车驾驶员那样的从业资格培训,对路面突发情况的判断和临危处置能力偏低,再加上私家车与营运车辆在保险上存在根本的差别,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乘客和驾驶员的赔偿存在较大问题。
G25长深高速“3.17”事故发生后,根据省市有关要求,淮安市安委办出台集中打击道路运输非法营运专项行动方案,成立副市长任组长的淮安市集中打击道路运输非法营运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市交通、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将非法营运专项整治作为道路交通执法工作重中之重,借助“信息源+信息化”手段,采取市县联动、跨区域联合等方式,高压高频高效精准打击非法营运。据统计,3月17日以来,市交通执法支队共计查扣非法营运车辆达62辆,有力净化了道路运输安全环境。为加大非法营运车辆违法成本,起到打击震慑作用,市交通执法支队对所有查扣的非法营运车辆从严从重处理,坚持同一处罚尺度。
下一步,淮安市交通执法支队将以正在组织开展的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坚持规范公正执法与优作风强服务有机结合,继续加强与公安交警部门协作配合,常态化保持对非法营运的高压态势,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打击道路运输非法营运工作的压倒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