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交通为民服务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
主题: 2023年交通为民服务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
时间: 2023年2月17日上午10:00
简介: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也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在交通运输发展目的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了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省交通运输厅连续17年实施为民服务实事项目,以此为载体,把人民烦心的难事办好,把人民受益的好事办实,把人民期盼的实事办到位,努力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2022年交通为民服务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并发布2023年交通为民服务实事项目。
相关图片
发布内容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周体光:

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现在举行2023年交通为民服务实事项目新闻发布会。

2022年,全省交通运输系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担起“勇挑大梁”的交通责任,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积极扩大重大交通项目有效投资,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1823.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北沿江高铁江苏段、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等项目顺利开工,南京燕子矶长江隧道建成通车,过江通道累计建成18座,在建9座。全力推动重大战略规划落地,提请印发《江苏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印发《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方案》,14项交通强国试点任务稳步推进。系统推进综合运输生产稳定恢复,全省集装箱公铁联运量、铁水联运量分别增长22%和30%,全年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1973列,9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位居全国首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1000公里、位居全国第二。公共交通满意度得分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第一。扎实推进智慧绿色平安交通建设,发布5大类别22项技术需求清单,建成2500公里内河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启用全国首个内河船舶手机导航系统,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道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3.51%、38.33%。

交通运输是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也是重要的服务性行业。在交通运输发展目的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为了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省交通运输厅连续17年实施为民服务实事项目,以此为载体,把人民烦心的难事办好,把人民受益的好事办实,把人民期盼的实事办到位,努力提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大家通报2022年交通为民服务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并发布2023年交通为民服务实事项目。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

省交通运输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李晴良先生;

省交通运输厅公路中心主任胡萌先生;

省交通运输厅运输管理局四级调研员闫枫逸先生;

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综合处四级调研员李小斌先生;

省交通运输厅港航中心副主任杨栋先生;

省交通运输厅法规处、行政审批处、财务处、省铁路办建设管理处、苏北航务管理处等部门、单位相关同志也在发布会前排就座,接受大家提问。

下面有请厅公路中心主任胡萌发布2022年度交通为民服务实事——完善农村公路路网和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两项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厅公路中心主任(胡萌):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交通运输厅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改善与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在去年大力推动“新改建1500公里农村公路、500座桥梁”和“新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000公里”两项民生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紧迫的交通运输问题,切实提高百姓的出行品质。

2022年度,省交通运输厅及时将民生实事项目列入《省交通运输厅2022年工作要点》《2022年全省交通运输重点工作任务细化实施方案》,组织地方制定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加强现场督导、强化统计分析,督促各地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全省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2950公里;桥梁改造完成1267座;新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成20757公里,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实事重点任务目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农村公路“微循环”更加安全畅通。11个县(市、区)被确定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15个县(市、区)开展了省农村公路建设示范,全省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极大地节约了人民群众时间效益。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公路二级及以上公路占比达到20%,列各省区第一;率先在全国实现建制村双车道四级公路全覆盖;全省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存量危桥已基本实施改造。2022年,全年全省普通公路亡人事故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1.8%,农村公路安全事故明显减少,农民群众满意度达到90%以上。交通强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试点在全国率先完成试点任务并报交通运输部验收,溧阳“1号公路”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入选2022年度中宣部重点课题。

(二)乡村产业发展更加兴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有效盘活了农村地区的资源,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农村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十三五”以来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达到8.76%,高于城市居民人均收入7.54%的增幅。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3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沿线农产品运输条件,直接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力带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以南通海门区余东镇为例,当地长圩村组建起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起超1000亩的时鲜蔬菜园,现在平均每天有近20吨的各种蔬菜运往上海、苏州等地。如今,借助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海门每年仅运往上海的农产品就超30亿元。

(三)农民群众就业渠道更加多元。加大农村公路岗位开发力度,通过提供技术门槛低、技能要求不高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简易劳务岗位吸纳低收入劳动力参与,助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2022年吸纳社会就业数量4.59万人次,吸纳脱贫户就业数量4387人次,人均年收入达到5万元。

(四)农村发展更加宜居宜业和美。开展了“骑行江苏看美丽农路”专题宣传活动徐州站,组织主流媒体、网络大V以及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实地采访,面向全社会集中展示“四好农村路”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全面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打造“支部建在农路项目上”,激发乡村广大交通干部职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助推乡风文明提升。开展农村公路品牌提升成效评选活动,评出十大省级优秀农村公路品牌、50条省级“美丽农村路”样板路和50条省级“平安放心路”样板路。结合人居环境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强化路域环境综合治理与村容村貌改善同步实施,基本实现了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江浙两省四市联合打造的环太湖“四好农村路”一体化全国示范路在人民日报网络端刊载。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周体光:

谢谢胡主任,下面请厅运输管理局四级调研员闫枫逸发布2022年度交通为民服务实事——持续推进交邮融合和“跨省通办”业务便捷化两项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厅运输管理局四级调研员(闫枫逸):

我局2022年交通为民服务实事包括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与跨省通办业务便捷化两项。

一、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一是农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在建成的31个农村物流达标县内,三级物流网络节点基本全覆盖,南京江宁、镇江扬中等苏南部分县区还积极探索在部分农村设置智能快递柜,方便群众收寄快递。

二是农村物流配送成本明显下降。实现网络节点共建共享、网络互联互通,有效减少在节点、运输、人员等方面投入。据部分达标县测算,通过客货邮融合、集约化配送,乡村快递配送时间由原来的3天左右缩短至1.5-2天,物流时效提高了50%以上,物流成本下降20%左右。

三是交通运输资源价值充分发挥。积极拓展原有乡镇客运站邮件快件中转和收投等功能,打造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并推进城乡公交代运邮件快件,农村场站、运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目前,乡镇客运站增加寄递物流功能数量已达110个,镇村公交代运小件邮快件线路超过130条。

四是宏观经济社会效益日益突出。不仅带动了客货邮融合建设项目上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产生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例如,农村地区的消费从过去的单纯集市购买转向网络购物,从无品牌向小品牌、知名品牌演进,促进了农村消费市场升级。

五是形成了一批客货邮服务品牌。探索形成了以“城乡一体、一站多能、客货同网、末端共配”为内涵的“苏式客货邮服务品牌”,目前,我省有8个县(市、区)入选部农村物流服务品牌,1个客货邮融合发展案例被交通运输部推广,一批典型的客货邮发展模式正在加快推广。

二、跨省通办业务便捷化

一是从业资格证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业务办理进一步简化。围绕让每一个驾驶员知晓“跨省通办”办什么、怎么办、到哪里办的工作目标,对全省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发送跨省通办宣传短信300万条,编制新的知识库和操作指南在厅网站发布,组织全省150名运政业务员、热线话务员等的业务培训,在全省努力营造跨省通办的良好条件和工作氛围。

二是跨省通办办结率和成功率大幅度提高。2022年办结72474件,办结率99.75%,比2021年底提高5.74个百分点,办成71236件,成功率98.29%,比2021年底提高36.05个百分点,总体工作在全国处于前列,全面超过年度预定工作目标。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周体光:

谢谢闫局长,下面请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四级调研员李小斌发布2022年度交通为民服务实事——实施40项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推进内河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两项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省交通综合执法局四级调研员(李小斌):

2022年,省交通综合执法局组织开展了“40项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完成534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两项为民实事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全省各级交通综合执法机构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交通运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船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深化,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了交通执法力量。

一、40项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实施情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关于在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高频事项清单和告知承诺制的意见(试行)》于2022年3月1日,正式施行。全省各级交通综合执法机构强化宣传引导,丰富宣传形式,让广大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熟悉相关政策。同时,坚持行政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统筹执法的“力度”与“温度”,对40余类符合免罚条件的违法行为依法免罚,使得交通运输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市场运输主体和个人面临经营困难,推行免罚这一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对维护企业正常经营秩序、减轻企业负担、服务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2022年,全省作出依法免罚案件6960件,涉及免罚金额达720万元以上,涉及免罚案件无不合规行为或败诉情形。经问卷调查统计,约96%的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对免罚作出正面肯定评价。多地执法机构受到群众好评,群众送来“温情执法暖人心、秉公热情为人民”“柔性执法情系民生”等锦旗表示感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二、“完成534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实施情况

船舶未安装岸电受电系统前,靠泊后无法使用电能,仍需使用船舶柴油机发电,存在着气味重、噪音大、成本高等弊端。为深入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促进长江大保护和交通大气污染措施落到实处,省厅将“完成534艘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列为民生实事项目重点推进。通过船舶岸电受电设施改造,与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形成互补,船舶靠港就能用上清洁能源,船上的电器全部使用岸电,不仅安全环保,还有低成本、零排放、零噪音等优点。2022年,全省各级交通综合执法机构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闻、电话邀约等渠道和形式,深入宣传相关行业政策,告知船主岸电改造工作和使用岸电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政府财政对改造工作的补贴力度和靠港岸电价格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了航运公司和船主的改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积极克服疫情影响,提前谋划、强化调度,及时开展受电设施改造自查和现场检查。经过努力,2022年534艘船舶改造任务提前全面完成,补助涉改船舶资金3863余万元。经统计,我省全年靠港船舶累计接用码头岸电44.9万艘次,用电量3847万度,与2021年相比增长27.7%,占到长江全线省份港口岸电用电总量的50%以上,在给船民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推动了交通事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周体光:

谢谢李局长,下面请厅港航中心副主任杨栋发布2022年度交通为民服务实事——推进内河干线航道水上服务区建设和功能提升实事项目完成情况。


厅港航中心副主任(杨栋):

2022年,全省港航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厅党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年完成水运建设投资193.3亿元,实现稳增长、促发展的工作目标。全省水运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航闸运行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在智慧港航、安全发展、污染防治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等方面出台新举措,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其中,2022年度为民服务实事项目“推进内河干线航道水上服务区建设和服务功能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年完成了施桥船闸、无锡洛社、苏南运河新安等3个水上服务区提升工程,进一步拓展了服务项目,提升了服务水平。

一是服务项目更丰富。新增了岸电、供水、污染物接收装置、共享单车、快递柜一体化生活服务设施,并增加了健身和文化设施,船民在水上服务区停泊休息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二是便民服务更绿色。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岸线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集约沿线土地和岸线资源。新增岸电、供水、污染物接收、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并预留LNG加注站位置,将绿色发展理念更好地融入到便民服务。三是智慧服务更便捷。服务区与长江锚地“一航多方”管控平台对接,实现了航道运行环境数字化、航闸运行智能化、辅助决策智慧化、公众服务便捷化。四是服务品牌更惠民。全省港航系统以“服务便民、工程利民、发展乐民”为宗旨,精心打造具有港航特色的“红港湾”等系列服务品牌,收到群众普遍认可,成为服务船民需求、传播正能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阵地。

据初步统计,全年全省25个水上服务区,总接待10万艘船舶停靠服务,约66万名船民在水上服务区提升工程惠民举措中得到优质服务。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周体光:

2022年度交通为民服务实事项目共有10项,刚才四位同志共发布了7项完成情况,余下的深化交通运输“一件事”改革、加快推进铁路道口“平改立”、推进京杭运河(苏鲁浙)船舶信用管理一体化等3项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我们提供了书面材料给大家。

下面请省交通运输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李晴良发布2023年为民服务实事项目。


(省交通运输厅机关党委副书记)李晴良:

各位记者朋友:

上午好!根据发布会安排,现在我向大家通报2023年度省交通运输厅为民服务实事项目相关情况。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交通出行和生产生活,近期,省交通运输厅研究确定了2023年度11件为民服务实事项目,专门下发文件对全系统进行部署安排。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为进一步支撑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部规划发展村庄和农村地区重要节点等级公路通达。2023年继续新改建农村公路1800公里,桥梁400座。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规划发展村庄双车道四级公路通达项目建设,形成便捷高效的骨干网络与普惠公平的农村公路基础网络,组织开展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检查检测,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工程质量耐久性和抗灾能力。切实做好桥梁安全管理工作,持续加大危桥改造力度,深入推进农村公路桥梁安全监督检查,进一步压实市级桥梁安全行业管理责任和地方主体责任,力争提前两年实现全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存量危桥清零。

二、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23年新实施4000公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防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以村道为重点,重点实施农村公路混合交通流量大、事故多发的平交路口等重点路段安防工程,实现农村公路安全防护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公路安全隐患逐年减少、交通事故数量明显降低,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以上2项已列为省政府2023年度民生实事项目。

三、开设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服务站(咨询台)。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创新交通运输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机制,推动在全省汽车客运站、物流园区、公路及水上服务区、船闸、交通建设工地等开设15个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服务站(咨询台),实现设区市全覆盖。法律服务站(咨询台)的开设,可以更好统筹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服务力量,统一设立标准和服务要求,为客货车司机、船员、交通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等,开展全业务法律咨询、精准化法律援助、数字化便捷服务和针对性普法宣传,切实解决涉及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切身利益的法律问题,全力维护行业从业人员合法权益,促进交通运输规范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实施江苏省高速公路通行费纸质票据电子化改造。积极推动我省高速公路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实施江苏省高速公路通行费纸质票据电子化改造。搭建省级“高速公路通行费电子票据管理平台”,实现高速公路通行数据、财政税务电子票据管理数据与96777 开票服务数据对接贯通,到2023年6月底,基本实现江苏省内所有高速公路出口人工收费(MTC)车辆和仅在省内通行无抵扣需求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辆收费票据电子化。高速公路通行费纸质票据电子化改造后,通行车辆无需现场等待机打票据,可有效提升人工车道通行效率,缓解收费站拥堵,同时减少人民群众因纸质票据丢失、损毁带来的报销凭证缺失难题,另外,电子票据每年还可节约票据纸张2亿张,减少纸张消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五、推出新一批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省内通办”事项。持续推进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效能,有效服务人口流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产业链高效协同,更好满足企业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2023年,新增10项以上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高频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省内通办”事项,统一业务规则和办理标准,建立完善收件、办理两地“窗口”工作人员和后台审批人员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并以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和江苏政务服务网“省内通办”服务专区为依托,推动实现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进一步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更好提升我省交通运输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六、新增12个农村物流达标县(市、区)。持续推进城乡物流服务一体化,在已建成31个农村物流达标县(含示范县)基础上,组织全省各地积极申报2023年农村物流达标县(市、区)建设计划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2023年度农村物流达标县验收活动,发布新一批农村物流达标县名单,并会同省邮政管理局向交通运输部申报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年底前,组织开展农村物流示范县调研评估,确保到2023年底,新增加12个农村物流达标县(市、区)。

七、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按照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要求,不断完善公交服务供给,指导各地优化调整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公交线网布局和服务标准,加强轨道高频接驳类线路发展,扩大轨道接驳辐射范围,深入推进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到2023年底,全省完成新辟调整线路至少300条以上。持续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对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监测和系统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让百姓公共交通出行更加便捷舒适。

八、实现南沿江城际铁路全线5G信号全覆盖。南沿江城际铁路贯穿我省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城乡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是我省首个自主主导投资建设的高铁项目,也是省内首条实施5G公网覆盖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开通的城际高铁,同步实现5G公网覆盖与铁路开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更加广泛深远。今年南沿江城际高铁开通之日就是5G公网及其通讯信号全覆盖之时。通过“宏站+微站+室分”协同方式,实现全线连续覆盖无盲区,将满足高铁沿线、站厅、站台、地下停车场等场景旅客对5G公网的高品质通信需求,人民群众在候车、乘车时均可享受高质量的云畅游,高铁出行的获得感舒适感幸福感必将进一步增加。

九、零距离为长三角千艘船舶提供检验服务。依托泰州苏皖船检一体化工作站,改革船舶每年需向船籍港所在地申请开展船舶检验的传统模式,着力打造全国首个区域融合发展示范站。制定健全相关工作指南和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从检验受理、工作指派、检验完成到资料归档形成清晰、完善的全链条运转流程,将为千艘以上长三角区域过往工作站船舶提供检验服务,实现即检即走,从传统七到十日的待检时间缩短至二到三个小时,一年可增加经济效益数千万元,大幅降低船舶待检时间和经济成本,大幅提升为民服务效率。

十、拓展江苏内河船舶导航便民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利用智能手机为内河船舶提供“北斗+船舶导航”服务功能,2023年在全省内河航道全面推广、不断提升船舶导航系统用户体验和覆盖范围,在已制成京杭运河江苏段全线电子航道图、1700公里其它干线航道电子航道图的基础上,再制成1000公里电子航道图,完善船舶手机导航系统,为内河船舶提供航道尺度查询、航行路径规划、用时预测、偏航预警、桥区播报等伴随式导航服务,将过去内河船舶靠经验行船变革为靠图航行,构建“一图在手、畅行内河”的江苏内河航运服务新模式。广大船民可在江苏交通、“江苏港航”微信公众号或在“便捷过闸”APP中下载使用。

十一、推进苏北运河危化品船舶待闸停泊区建设。结合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江北段)建设契机,2023年将在危化品船舶通过量相对较多的苏北运河邵伯、淮安、淮阴、泗阳、刘山船闸等5座船闸,建成标准化危化品船舶停泊区。每个停泊区可停泊1个危化品船队或6至8艘危化品货轮,配套设置相关应急消防设施,完善标志标牌,对进场道路进行平整改造,配备系船柱、消防应急箱、视频监控、语音对讲等设备设施,满足危化品船舶火灾初起阶段的应急消防救援需求,进一步服务船员,保障船民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把危化品船舶待闸停泊区建成苏北运河沿线新的亮丽风景。

2023年,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部署要求,在新起点上更好推进民生交通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和生产生活需求,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大交通贡献。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周体光:

谢谢李书记,下面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记者朋友们可以围绕交通为民服务实事项目提问,提问前请说明供职于哪家媒体。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次发布的民生实事项目中有一项“高速公路通行费纸质票据电子化改造”工作,看起来是一件小事,那么这件“小事”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怎样的便利呢?


省交通运输厅财务处四级调研员(邵永华):

高速公路通行费纸质票据电子化改造,是推动我省高速公路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高效、便利通行服务的一项民生实事。2023年,我们将加快推动搭建省级“高速公路通行费电子票据管理平台”,实现高速公路通行数据、财政税务电子票据管理数据与96777服务数据对接贯通,年内基本实现江苏省内所有高速公路出口人工收费(MTC)车辆和仅在省内通行无抵扣需求的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车辆收费票据电子化。实现“提升通行效率、改善服务体验、促进节能减排、提高管理效能”的工作目标。

正如这位记者朋友所说,这件民生实事确确实实是一件小事,关注和解决的也是人民群众在通行高速公路时会遇到的一些小麻烦、小痛点问题。

首先,是缓解MTC通道拥堵,尽最大可能提高人工缴费通道的通行效率。目前我省MTC通道移动支付比例已经高达80%(付现金等找零的用户已经很少),那么影响人工缴费通道通行效率的最大因素,就是等待打印通行费票据。实施通行费票据“纸改电”,可以减少单车打票时间2—4秒,一辆车节省的时间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车流量较大的时候,对收费站整体通行效率的提升还是很可观的。同时,停车等待的时间短了,车辆怠速尾气排放也少了,对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二个方面,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使用ETC通行高速公路的车主抱怨“跑一趟高速、等上好几天、打一叠发票”。通过这次高速公路通行费电子票据管理平台的建设提升,对于仅在省内高速路网通行且没有增值税发票抵扣需求的ETC用户,可以实现“一次行程开具一张报销用途票据”或者“多次行程合并开具一张电子票据”,票据生成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基本实现与通行、付费同步。

还有一些更小但经常会发生的问题,例如:一些用户因为纸质票据丢失、损毁(无法重新补开),或者乘坐出租车、网约车的乘客忘记索要通行费纸质票据,会造成车主或乘客无法报销。纸质票据电子化改造后,车主可以按需随时上网打印通行票据;出租车和网约车乘客,可以通过扫描司机分享的二维码,很方便地下载电子票据用于报销。

民生实事有大有小但不分大小,只要对人民群众有益,我们就会竭尽全力把这项实事做实、好事做好。

谢谢!


江南时报记者:我想提问铁路办贲处长。铁路道口直接关系过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据了解,全省有256处平交道口,省铁路办2019年启动“平改立”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该项目进展如何?


省铁路办建设管理处处长(贲志松):

目前,江苏省境内共有高铁和普铁20条、4204公里,铁路专用线、专用铁路170多条、900多公里。近年来,一方面随着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列车运行速度不断加快、密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铁路道口所在地日益城镇化,道口设备老化、性能降低,道口车流人流不断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沿线群众出行安全风险和铁路运输安全风险,影响了人民群众出行。

2022年,是我省铁路“平改立”工作的攻坚年,所剩项目都是“难啃的骨头”。一年来,省交通运输厅、省铁路办通过加大与国铁上海局集团的协调力度、“点对点”强化指导攻关、“面对面”加强督促推动、切实做好省补资金的跟踪落实等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我省铁路“平改立”项目落地见效。2022年,共完成铁路道口“平改立”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5.4317亿元,涉及6个设区市(南京、无锡、淮安、盐城、镇江、徐州市)。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安排省补资金5.569亿元。以新长铁路为例,该铁路全长557.4公里,设计时速100km/h,经提速改造为120km/h,在江苏境内一度设置平交道口156处,平均每3.57公里就有一处平交道口,沿线群众安全出行条件明显受限。2022年9月21日,新长铁路最后一处道口改造工程——盐城市阜宁县益林镇铁路道口立交桥正式通车,标志着新长铁路“平改立”工程全面竣工。目前,除结合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等项目统筹安排的“平改立”项目外,全省铁路平交道口基本实现“应改尽改”。


人民交通网记者:我想提问苏北航务管理处辜科长,苏北运河建设危化品待闸停泊区的目的是什么?建成以后为船民带来了哪些便利?


苏北航务管理处安全应急科科长(辜凯):

苏北运河场长年担负着华东地区水路长距离大宗物资运输任务,有力支撑沿线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据统计,2022年货物运量3.39亿吨,在航船舶有19000余艘,其中危化品船舶占2.4%(453艘),危化品货物运量373万吨。通过苏北运河危化品主要为原油、成品油以及醇类、酸类等易燃易爆和有毒性化工原料,危化品船舶一旦发生火灾、碰撞等事故,极易造成环境污染或群死群伤等严重后果。因此,建设危化品船舶待闸停泊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危化品船舶待闸停靠条件、提高危化品船舶过闸安全系数、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危化品船舶待闸停泊区建成以后,通过设立全线统一危化品船舶待闸停泊区标识,引导船舶正确停靠,倘若发生其他船舶占用泊位与危化品船舶混停混靠的问题,船闸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远程查纠此类违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其次是危化品船舶停靠期间如果发生火灾等突发事件,可以通过语音对讲系统第一时间向船闸求救,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使用周边配置的消防救生器材进行自救,同时,通过对停泊区周边道路改造,为船员上下岸提供交通便利,也方便消防、医疗等外部救援力量的快速到达和及时施救。


(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周体光:

2023年,省交通运输厅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不断优化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办好各项为民实事项目,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群众美好期待,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以扎实工作、实在成果展现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成效。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090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38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504号

地址 : 南京市秦淮区升州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