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交通运输厅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新闻通气会
主题: 省交通运输厅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新闻通气会
时间: 2025年8月6日上午10:00
简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政务服务改革巳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先后作出部署,我厅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推进一系列“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力打造“苏交速办”政务服务品牌。
相关图片
发布内容

(厅行政审批处处长)朱晓霞: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们、侯厅长、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交通运输厅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新闻通气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政务服务改革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去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对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先后作出部署,我厅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推进一系列“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全力打造“苏交速办”政务服务品牌。2024年5月,率先完成国务院第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创新示范任务。实施“1000”工作机制,实现三个证件“一次办”、申报材料“零提交”、数据核验基本“零填报”、办理基本“零等待”,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入选国务院第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这是江苏交通“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的良好开局。2024年8月,我厅在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基础上,推出优化道路普货运输市场环境的十条改革举措。2024年12月,我厅完成国务院高效办成大件运输“一件事”改革,并入选国务院第二批“高效办成一件事”典型案例,今年我厅进一步推动大件运输“一件事”改革提质增效,研发“智能选线”“智能审批”等功能,实现省内大件运输许可100%智能审批,社会反响较好,获得省委省政府、交通运输部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2024年12月,我厅还推出内河水路运输政务服务十条优化举措,并于12月31日,在扬州举办新闻通气会。从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到大件运输审批智能化,交通人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滞。从优化道路运输服务到水路运输,交通人为民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今天,我们召开新闻通气会,邀请相关方面负责人介绍我省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有关情况。出席今天新闻通气会的有: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侯建宇先生,省交通综合执法局水上局局长鲁威先生、信息中心主任赵渝女士、厅宣教中心主任王荣磊先生。参加通气会的还有厅行政审批处、厅港航中心、苏北航务处相关负责人,苏州、淮安、扬州、泰州等试点市交通运输局分管领导及审批业务处室主要负责同志。我是厅行政审批处朱晓霞。

今天会议共有四项议程:一是厅行政审批处介绍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总体情况。二是厅信息中心介绍信息化系统建设相关情况。三是厅领导讲话。四是现场观摩。

首先由我代表厅行政审批处,就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出台背景、主要特色、内容具体等,逐一向大家介绍。

一、《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实施方案》出台背景

继去年国务院推出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指导意见等重要文件后,本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提出要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领域,开展特定人群、产业链发展等“一类事”服务集成化。刚才我向记者朋友们介绍,早在去年8月,我厅在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基础上,推出进一步优化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市场环境的十条改革措施,这是江苏交通将高效办成“一件事”向“一类事”集成的首次探索。

江苏是全国内河航运最发达地区之一,水运既是我们的鲜明特色,也是突出优势,在我省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厅始终高度重视船民生产生活,将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作为推动内河水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开展船民需求调研行动。同时,向部海事局、江苏海事局沟通汇报,积极争取系统对接、数据共享的支持,加快解决船民的“急难愁盼”。今年3月,我厅在苏北运河实施高效服务船民“一件事”,“船民过闸更快捷”“健康护航送关爱”“生产生活更顺畅”等十条改革举措受到船民广泛好评。为了让更多船民享受改革成果,我厅持续深化“服务船民‘一件事’”研究,7月31日,正式印发《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实施方案》,并再次将高效办成“一件事”向“一类事”集成,推出涵盖政务服务、过闸服务、行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揽子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船民幸福感、获得感。

二、“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的主要特色

一是数据赋能推动文书电子化。将涉及内河水路运输经营、内河船舶、内河船员的所有交通政务服务事项整合,实现“统一受理”。大力推动文书电子化改革,电子文书与纸质文书享有同等法律效力,进一步提升办事便利和监管效率。与部海事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后,系统将自动比对关键信息,对符合省内普通货物运输船舶营运证换证条件的船舶,提供“免申即享”服务。

二是模式改革实现就近办理。我厅积极向部海事局汇报,并获准开展“区县受理、市局审批、区县发证”模式改革,申请人办理船舶登记、船舶检验、船员证书等业务,可就近选择各县(市、区)交通运输政务服务窗口受理、发证,苏州地区先行先试,年内全省实现“就近办理”。

三是优化服务缓解过闸焦虑。统一使用新版“船讯通”APP,提供水位、待闸明细、档位图、放行计划、闸室运行动态等信息查询,支持一键办理延时申请(恢复)、过号恢复、登记删除、船舶退费等业务。打造水上导航系统,提供航行路径规划、用时预测、偏航预警、防碰撞提示等服务。加快推动长三角区域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一次申报、全线通过”。在京杭运河苏北段试点推出“过闸时刻表”,智能预测船舶本航次申报所有船闸的过闸总时长和各船闸的过闸时长。

四是柔性执法替代行政处罚。对同一船舶同一航次实行联合检查,各地检查结果互认互通,实现“最多查一次”,避免重复登船干扰企业正常运营。实施水上交通运输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处罚事项清单,防止“以罚代管”。推进内河水上显性违法行为线上非现场执法为主、线下现场执法为辅的执法模式。探索应用水上交通电子监测智能设备、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进一步提升水上交通执法效能。

三、“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的具体内容

《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实施方案》共有12项服务内容,其中政务服务改革举措7项,过闸服务1项,基础设施建设1项,行政执法2项,信用激励1项。

第一项,内河普通货物运输船舶全营运周期等事项“统一受理”。改革前,办理船舶全营运周期8个事项由不同部门办理,需要跑多次,材料重复提交,改革后,可以由一窗受理这8个事项申请,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不同事项相同材料免重复提交,有电子证照和可系统查询的不再提供纸质材料。所有事项办结后,各类船舶证书及相关文书可在窗口或通过邮寄一次送达。改革前,船舶在办理船舶登记各类证照和船舶营运证时,需重复提交材料、反复跑腿,“统一受理”内河普通货物运输船舶全营运周期事项后,新增内河普通货物运输船舶在办理船舶登记、船舶营运等事项时,将由目前最少跑6趟减少到只需跑1趟;现有船舶在办理船舶登记、船舶营运等事项时,全部实现跑1趟。

第二,内河船舶船员全职业周期事项申请材料“免于提交”。内河船舶船员大多以船为家,改革前因办理、补发船员证书需要奔波多次,改革后,对具备相应条件的船员,在办理7个内河船舶船员事项时按需求一次性申请关联事项,一次申请、一次办结,由目前最多跑3趟才能办结的项减少到只需跑1趟,审批时限由最多21个工作日统一缩减到3个工作日。改革前,申请人办理内河船舶船员全职业周期事项时,提交材料较多,办事很不方便。改革后,通过系统生成、数据共享以及“告知承诺”等方式,办理这7项业务时,减免或暂缓提交材料13份。

第三条,内河普通货物运输经营全周期事项“容缺受理”。改革前,涉及内河普通货物运输经营的6 个事项需提交的材料和填报的表单、数据项较多。我厅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等方式,重构国内水路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等事项的业务流程,大幅度精简该事项所需申请材料和填报数据项。实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改革后,需申请人自行准备的提交材料精简近70%;我厅已向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汇报,力争尽快实现与部海事系统的数据共享,届时申请人仅需填写船舶管理人、船舶来源等少量填报项,船民办事将更加便利。

第四条,内河船舶文书签注“集成办理”。改革前,船舶在办理内河船舶文书签注事项时,船民需停航上岸至船籍港所在地市级交通窗口办理,改革后,江苏省籍内河船舶可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办理。对现行纸质版《航行日志》《轮机日志》《垃圾记录簿》《货物记录簿》《油类记录簿》五类船舶文书,线下可选择市、县交通窗口及“苏交速办”水上便民服务点等就近办;线上可向船籍港所在地市级交通部门申请、选择“邮寄送达”,或在受理后1个工作日内,凭短信验证码在省内任意可打印的“苏交速办”便民点获取签注贴纸等,多种途径实现便利化。

第五条,推广启用内河船舶、船员“电子文书”。目前,船民在申请证书或者开展水上作业时,仍然需要携带多项簿子。我厅大力推动文书电子化改革,推动实施《航行日志》《轮机日志》《货物记录簿》《油类记录簿》四类文书电子化,1000总吨以下(或500KW以下)以内燃机为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内河船舶或者1000总吨以下以电动机为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内河船舶,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可在“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专区的“船舶文书”模块,申请使用《内河船舶日志(内燃机船)》《内河船舶日志(电动船)》电子文书,并按要求进行记载。使用电子文书记录的,该记录与纸质版文书等效,纸质版文书无须重复记录。

第六条,省内普通货物运输船舶营运证换发“免申即享”。改革前,申请人需自己整理材料、提交申请,而后往返办理,往往会因疏忽错过换证时间,导致证书过期,造成非法营运而面临接受处罚的风险。改革后,在成功共享获取部海事局数据基础上,整合船舶检验、登记等环节信息,实现船舶资质、证书状态动态互通;系统自动比对船舶检验有效期、适航状态、合规记录等关键信息,对符合省内普通货物运输船舶营运证换证条件的船舶,直接生成电子营运证、推送至企业账号,实现“无感审批”,船民不用担心因为错过换证而被处罚的问题。

第七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理”。对于常年生产生活在水上的船民来说,能够就近办事是他们最大愿望之一。这次我们推出就近办理改革举措,究竟给船民带来什么样的便利呢?有请苏州市交通运输局汤勇为大家介绍。

......谢谢汤处长,就近办的改革在苏州试点先行先试,年内我们将在全省推广,让更多的船民享受这项便捷服务。

第八项,推动长三角船舶过闸“一键通达”。改革前,我省交通船闸有“便捷过闸”及苏北运河“船讯通”APP,船舶在省内过闸时,需使用不同APP。改革后,安装使用一个APP便可通过全省交通船闸。新版“船讯通”APP提供水位、待闸明细、档位图、放行计划、闸室运行动态等信息查询,实现船舶过闸“一屏知全貌”,减少船民重复查询时间。支持一键办理延时申请(恢复)、过号恢复、登记删除、船舶退费等业务。推动实现长三角区域船舶过闸系统互联互通,力争到2026年,船舶通过跨三省一市97座交通船闸,可实现“一次申报、全线通过”。今年7月,京杭运河苏北段推出“过闸时刻表”,船舶在苏北运河进行航次申报后,系统通过获取当前船舶实时位置、航速等信息,智能预测船舶本航次申报所有船闸的过闸总时长和各船闸的过闸时长,通过新版“船讯通”APP向船员推送,减少船民的待闸焦虑。

第九项,协调缓解“修船难”压力。当前,我省内河船舶维修保障点供需矛盾较大,维修点少、等待时间长、价格较高,京杭运河“修船难”已成为我省内河航运企业和船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近一半船舶需选择距离更远、费用更高的维修保障点,徐州、宿迁等地问题尤为突出。维修保障点布局不合理,全省内河船舶维修保障点分布总体呈现“南多北少”“小型多大型少”“沿江沿海多内河少”等特点,无法满足船民就近维修需求和内河船舶维修行业发展要求。通过改革,我厅大力支持推动省港口集团与地方政府合作,力争逐步缓解修船难的压力。

第十和第十一项是行政执法改革举措,我们请省交通综合执法局水上局鲁威局长向大家介绍具体内容。

(省交通综合执法局水上局)鲁威:

针对内河水域执法“最多查一次”事项。改革前省内各地交通部门各自开展工作,对船舶多头检查、重复执法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也给船舶的正常航行带来了一定的干扰,降低了船舶运输效率。改革后,我们将对内河普通货物运输船舶实施“综合查一次”机制,省内交通综合执法机构对同一船舶在同一航次内最多查一次,并积极应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智慧海事”系统,不断融合执法数据,推动长三角区域综合执法机构共享互认检查结果,改变以往频繁登船检查的局面。这一转变将有效减少对船舶正常航行的干扰,降低停航损耗,让航运企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我们将在水上交通执法领域积极探索应用水上交通电子卡口、无人机巡航等科技手段,精准识别船舶的显性违法违规行为。2024年我们在全省开展水上交通执法电子卡口建设试点并印发《江苏省水上交通执法电子卡口建设技术指南》,今年我们计划印发《江苏省内河通航水域外场智能感知设备布控方案》和《水上交通无人机巡航技术指南》等文件,进一步推动全省水上交通执法领域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及应用,探索推进内河水上显性违法行为线上非现场执法为主、线下现场执法为辅的执法模式。

深化海事“柔性执法”事项。改革前,如有船舶不能提供船舶污染物接收凭证以及未按规定悬挂国旗等轻微违法行为,将面临5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处罚。改革后,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将把船舶未按规定悬挂国旗、不能提供船舶污染物接收凭证但能提供电子记录、《垃圾记录簿》等船舶记录簿中有错记漏记事项、船长未及时记载船员履职情况、船员未及时办理船员服务簿记载事项变更手续、船员未及时填写或记载有关船舶、船员法定文书等轻微违法行,列入“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清单,区分“无心之失”与主观恶意,降低船舶因操作性疏忽引发的处罚,推动执法重心从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事中教育转变,体现执法“力度”与“温度”的统一。

(厅行政审批处处长)朱晓霞:

谢谢鲁局长。

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最后一项举措,也就是第十二项,提升水路运输“信用助力”。《江苏省内河航道船舶过闸信用管理办法》明确了不同过闸信用等级船舶可享受差异化过闸服务。改革前,省内船闸运行单位根据待闸船舶饱和度等情况,对信用积分兑换次数等弹性条款执行情况不同。改革后,将扩大信用权益覆盖范围与频次,强化保障守信船舶权利,让更多守信船舶享受到信用过闸政策服务。比如,过闸信用等级为 AA级、A 级船舶,每年可分别用不低于 100 信用积分通过新版“船讯通”APP兑换两次和一次优先过闸等政策,缩短过闸等待时间,全面提升过闸体验感。

以上是我对《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实施方案》主要内容的介绍,谢谢!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厅信息中心介绍相关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

(厅信息中心):略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让我们掌声有请省交通运输厅侯建宇副厅长讲话。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侯建宇:

各位媒体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相聚吴江,举行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新闻通气会。首先,我谨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江苏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新闻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自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政务服务领域要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求以来,省交通运输厅率先完成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推出优化道路普通货物运输市场环境若干改革举措;完成大件运输“一件事”,研发“智能选线”“智能审批”等功能,实现省内大件运输许可100%智能审批,全力推动服务提质增效,打造“苏交速办”政务服务品牌。

江苏依水而生、因水而兴,是全国内河航运最发达地区之一,水运是全省综合交通体系的“黄金动脉”,更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全省有600余家内河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者、2.2万艘内河普通货物运输船舶以及10余万船民,常年有安徽、山东、湖北、重庆、浙江、江西等省份2万余艘船舶在我省内河水域航行作业。我厅围绕内河水路运输政务服务需求持续开展研究、进行探索,于去年12月推出进一步优化内河水路运输政务服务十条举措,率先开启内河水路运输全生命周期服务新篇章,今年3月,又推出苏北运河高效服务船民“一件事”若干工作措施,进一步助力优化水路运输市场营商环境,受到了船民的点赞好评。本次我厅出台的《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实施方案》,是对前阶段改革的深化拓展,也是将“高效办成一件事”从政务服务向内河水路运输市场全领域延伸的再一次创新实践。

民心所盼,政之所向。我厅始终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厅坚持“主动发现、靠前服务”的工作理念,以优良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将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我们聚焦船民群体,开展“1110”调研行动,即1000次电话问询、100次上船征求意见、10次船员座谈会,全面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痛点难点堵点。本次推出的十二项举措,关乎船民“关心事”“烦心事”,比如,推动文书签证“电子化”改革,船民再也不用带上厚厚的簿子,生产作业更方便;实现高频事项“就近办”,让船民不用进城就能办成事;优化船舶过闸服务,更好缓解船民过闸等待焦虑,开展人性化的柔性执法,用循循教育代替冰冷处罚,更能温暖人心。

民生无小事、交通连万家。我们将继续坚持把船民满意作为做好内河水路运输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增强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学习教育的“民生温度”。以落实好高效办成服务船民“一件事”为抓手,找准政务服务、船舶过闸、水上执法、修船点建设等切入口,努力把船民的“急难愁盼”解决好。下一步,力争推动“环苏”地区海事政务服务、信用监管、执法结果等互通互认,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水路运输服务整体效能提升,让船民朋友们“行得更顺畅”“过得更舒心”,也把“苏交速办”品牌擦得更亮。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和同志们的参与和支持,衷心希望媒体朋友们持续关注和支持江苏水运发展。谢谢大家!

(厅行政审批处处长)朱晓霞:

谢谢侯厅长。“民之所盼”才是“政之所为”。交通有温度,强国才有灵魂。我们将坚持把企业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干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继续努力为企业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把我们交通的“苏交速办”政务服务品牌擦得更亮,成为让老百姓交口称颂的金字招牌。

记者朋友们,各位领导,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会场环节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请大家随我们工作人员到服务窗口进行现场观摩。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 :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090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38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504号

地址 : 南京市秦淮区升州路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