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信用交通>>工作动态
今天,扬州“古城微巴”正式上线!
发布日期:2023-04-24    浏览次数:    字号:[ ]

烟花三月古城畅行! 

近期,扬州城市公交以“公交+慢行”绿色交通发展为引领,围绕优化古城区交通环境、提升东部客运枢纽交通疏散能力、增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交通保障三项重点,交通部门对市区部分公交线路进行集中优化调整,着力推动古城交通“活血通络”、重要节点保障有力。  

在经过4月9日的平稳试运营后,4月10日,市区正式开通“古城微巴1号线”和“古城微巴2号线”,同步新辟晚班线路2条,优化调整线路13条,整合撤销3条线路,进一步提升市民和游客出行品质。


微巴循环和班次加密兼顾通勤旅游

“古城微巴”采取单循环运营模式,既缓解交通拥堵,又具有周转快、准点率高的特点,能够利用“短、平、快”的优势和常规线路相互补充,促进居民区与景点、医院、市场、商超等高效衔接,既满足市民日常出行需求,又兼顾游客景点出行需求。

古城微巴1号线

观邸水上巴士停车场为锚固,由五台山大桥始发,覆盖古城国庆路纵向通道。线路总里程8.3公里,串联个园、东关街、东圈门、渡江桥、何园、东关古渡等古城主要景点。服务时间为6:30—21:00,发车间隔6-15分钟。

古城微巴2号线

以何园公交停车场为锚固,衔接文昌中路公交横向主通道,覆盖古城区甘泉路公交盲区。线路总里程5.6公里,串联珍园、萃园、何园、仙鹤寺等古城主要景点。服务时间为6:30—19:00,发车间隔6-15分钟。


无缝接驳和高效换乘便捷乘客出行


此次线网调整基本遵循“换乘、衔接、适度重合”原则,根据古城微巴的线路开通、高铁客流对接需求、热门旅游景点交通保障需求及线网薄弱区域补充需求,在优化调整中注重线路之间的互联、互通、互补,保障乘客出行便利。新辟2条晚班线路(126路、127路),同步优化调整线路13条(8路、8路晚(更番号为128路)、20路、20路晚、9路、90路、12路、56路、59路、11路、57路、17路、85路),整合撤销3条(2路、66路、34路),构建快捷、高效的公交换乘体系。



优化调整后的线路优势在哪里?

缓解古城交通拥堵,提升旅游出行品质和乘客体验感。原2路和8路公交不再穿行古城区,新开两条古城微循环线路,由双向通行改为单向循环,避免了单行道会车问题,并且增加发车频次,与其他常规公交衔接换乘。既缓解交通拥堵,也能显著改善线路运营秩序和准点率,兼顾古城区居民日常出行和游客景点出行需求。



东部客运枢纽夜间到达乘车更方便,换乘选择更多元。将66路晚拆分为126路、127路,精准对接高铁到站时刻、增开换乘方向,分别从东部客运枢纽始发至京华城、杭集客运站。

填补盲区更全面,景点交通多连接。通过新辟古城微巴2号线和优化调整17路线分别填补甘泉路和开发区工业园区公交覆盖盲区;通过调整优化9路、57路,增加了东、西客运枢纽、扬子津大学城到大运河博物馆的交通连接。

撤出古城提质效,市民出行有选择。8路撤出古城区后,梅岭小学、妇幼片区由56路进行填补,并增开营运班次,不影响北区居民上学、就医出行。优化调整8路晚,新增北区到西区万达片区的晚班覆盖,原8路晚国庆路路段晚班线路由古城微巴1号线进行填补,开发西路部分站点由59路晚优化调整后填补。

     减少线网重复系数,优化运力增效率。8路优化调整后线路与原2路线基本重复,原2路撤销京杭北路路段由20路、20路晚优化填补;原34路与85路整合优化,进一步提升南区瓜洲与城区连接线路的通勤率。

下一步,交通部门将持续按照“先增后调、循序渐进、场站同步”的原则,结合客流需求和公交营运实际,不断完善公交线网体系,提升出行服务质量,夯实市民乘客公交出行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版权所有: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09015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200000038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504号

 主办单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