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力推进江苏省航运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提案收悉,经商省工信厅、江苏海事局等会办单位,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先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水运发展规划暨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对全省水运枢纽布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运产业及船舶海工产业发展、智慧航道建设等工作做出部署,稳步推进我省航运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航运产业发展。一是积极提升航运设施装备数字化智慧化水平。编制印发《江苏省智慧航道建设技术指南》《江苏省智慧航道外场感知设施建设技术指南》,初步建成京杭运河智慧航道,建设全省干线航道运行调度与监测系统,推动实现干线航道网全方位智能感知。海事部门支持推动科技企业探索新型数字化智能船用设备研发,开展“岸基驾控为主、船端值守为辅”的航行新模式研究,并在测试水域选择、长江江苏段(狭水道)航行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撑。工信部门持续发力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转数改”,打造高技术船舶配套创新平台,支持智能船用设备研发。二是推动航运管理数字化转型。深化完善港航一体化管理机制,推进交通、海事、生态环境、工业信息、应急管理等监管部门高效协同,促进港航、气象、水文等信息的集中共享,强化港航一体协同管理和安全监管,构建水上交通一体化组织指挥体系。建设全省统一的船闸调度系统,加强多梯级船闸间运行数据的关联与共享,实现区域船闸联合调度;整合航道沿线外场感知设施信息以及水利、气象等部门信息进行对外发布,增强船舶航行的安全保障。三是强化构建数字化航运服务体系。建成2500公里电子航道图,实现内河船舶高精度北斗定位,并免费为船民提供手机端导航服务。智能过闸系统全覆盖,实现运河船舶过闸“登记不上岸、缴费不见面、开票不跑腿”。江苏海事局与泰州市政府合作试点推广港航一体化信息系统,针对多用户群体设计“船e行”APP端、港口生产PC端、政府部门端等,实现港航申报、船舶调度、码头作业管理、船港货全流程跟踪和统计分析。推进新一代航运系统建设,建立自主监控运行机制,自动发现并预警在驾驶台、甲板、机舱等关键部位异常情况。
(一)提升航运产业数字化创新能力。推动《江苏省“十四五”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落地,实施“绿色智慧船舶、总装建造数字化转型”双智行动,加快推进高技术船舶和高端海工装备研发能力建设。打造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结合的高技术船舶配套创新平台。推广服务型制造模式,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依托中船动力等龙头企业开发动力系统、甲板机械、舱室机械等模块化、数字化集成平台,持续优化整船配套系统。拓展江苏海工船舶配套产品全球服务体系。支持企业围绕产品全寿命周期安全可靠运行保障和远程监控管理的需要,开发和建立数字化运行保障体系,强化全球化服务能力。
(二)强化航运管理数字化建设。协同推进长江水系电子航道图干支联动服务融合,推进长三角三省一市电子航道图建设、运行、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实现长三角高等级内河航道与长江航道数据共享和服务融合,为长江航道“干支联动、水系联网”提供支撑。优化内河船舶手机导航服务,提供全航程可视化精确导航;建设江苏干线航道运行调度与监测系统。引导航运公司强化数据赋能管理理念,建立企业船舶运行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纠正船舶、船员不合规行为。
(三)加快建设全省干线航道网智能感知体系。围绕干线航道“可视、可测、可控、可调度”的总体目标,到2023年底,建成京杭运河江苏段、淮河入海航道、通扬线泰州段等约1000公里航道的外场感知设施,到2025年初步建成覆盖全省干线航道网的智能感知体系。构建水上水下一体化智能巡查体系,实现水上养护事件智能检测、快速取证、自动上报,水下测绘数据入库、加工、分析、查询全流程闭环,实现航道养护智能化辅助决策分析,提升航道外场感知设施综合利用率,保障航行安全可靠。
感谢您对航运数字化工作的关心,恳请继续关注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
2023年6月15日
联 系 人:郁海琛
联 系 电 话:025-52853129
抄 送: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